• 传习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正版新书】
  • 传习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正版新书】
  • 传习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正版新书】
  • 传习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正版新书】
  • 传习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习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27.5 5.7折 48 全新

库存399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永胜 译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54320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31302496

上书时间2024-07-0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全书目录】
前言  
传习录序 
传习录上 
徐爱录 凡十四则 
陆澄录 凡七十三则  
薛侃录 凡三十五则 

传习录中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凡十二则 
答周道通书 凡七则  
答陆原静书 凡四则  
又 凡十四则  
答欧阳崇一 凡四则  
答罗整庵少宰书 凡四则 
答聂文蔚 凡七则 
答聂文蔚二 凡九则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传习录下
陈九川录 凡十四则 
黄直录 凡十二则  
黄修易录 凡十一则 
黄省曾录 凡十一则  
钱德洪录 凡四十八则 
黄以方录 凡二十五则  
钱德洪跋 

传习录附录 
朱子晚年定论

内容摘要
《传习录》是记录王阳明思想的语录体著作。最初由王阳明的首徒徐爱提议,经由路侃、南大吉、钱德洪等众人之手,最后形成了现在通行的三卷本《传习录》。书后附有《朱子晚年定论》。
“传习”一词,语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不仅仅指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学习、温习,更是践习。全书采用学生问,王阳明答的形式展开,又收有一些书信,内容丰富,王阳明的主要哲学观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万物一体”等,在《传习录》中均有体现。王阳明心学是中国心性儒学的高峰,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钱穆认为,《传习录》是中国人必读的七部经典之一。梁启超称,学阳明先生思想,应读《传习录》。

主编推荐
一、跌宕起伏起伏的一生,是短暂、波澜壮阔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著书立说,授徒讲学、剿灭南赣匪患、平定宁王叛乱,最终成就了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均有成就的少数几个“兼三不朽”人物之一。1529年,去世,时年57岁。临死时他说“我心光明,亦复何言”,他一生体道悟道,终得“我心光明”的理想人格。
二、是明代**的集大成者,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 “心即理”“**”“致良知”和“万物一体”四大命题。 阳明**诞生之后,尊崇和信奉阳明**的人不胜枚举,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都是他忠诚的拥趸。阳明**16世纪初传到日本,在阳明**的影响之下,三百多年之后,日本推行了举世震惊的“明治维新”。阳明**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三、梁启超说:读阳明**,“则其人必发强刚毅,而任事必加勇猛”。——阳明**是行动哲学。在《传习录》录,反复阐发他的“立志”“事上炼”“**”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是一个功夫,不能分成两截,“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重“行”,强调凡事一定要在事物上进行磨炼(“必有事焉”),念头一有,就要付之行动了,是一个实战的观点。做到**,才是真正的智慧。

四、“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阳明**还是关于人性方面的哲学。从孟子、荀子性善论、性恶论,到的“致良知”,都是直指人心。“致良知”是的一个核心命题。“良知”本具,“人人皆可为尧舜”,一些人“良知”不显,是因为被自己的各种欲望遮蔽。心中之“贼”即为人心中种种私欲。“为善去私”,为他所提到的“**”提供了“良知”的行为准则。明白了自己要做的事,就立即去执行,一件事做还是不做,就要依“良知”而行。提出了一个反躬自省的行为,提炼的是一个儒学气质和国民性培养的重大命题。
五、阳明**是对以往先儒思想的一次叩问与突围,“龙场悟道”之后,阳明**横空出世。在《传习录》中,或征引、或辨析、或驳斥,出现了颇多的古代典籍里的名句,诸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周易》《礼记》《二程遗书》,在的发微中,可以加深对相关典籍的理解。
六、《传习录》体现 “心即理”“**”“事上炼”“致良知”和“万物一体”等主要的哲学思想,读懂了《传习录》,就大致读懂了。钱穆认为,《传习录》是中国人推荐阅读的七部经典之一。梁启超称,学阳明先生思想,应读《传习录》。许多读者反映,《传习录》的文字都能看懂,却很难了解的精微的思想,三全本《传习录》针对这个问题,专门约请译注者在每则前以“题解”的方式加以串讲、点拨,穿针引线,结合注释与翻译,为使读者能多角度的理解文本。

精彩内容
【题解】本条以“南镇看花”的例子论述“心外无物”。理解本条可把握两个关键词,首先是“寂”,其指向“花的存在”。“花的存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的自在存在物,属于本然世界。它可以离开人的意识“自开自落”,不会因人的意识活动而生灭,它是心外之物,与主体“同归于寂”,这里的“寂”指“寂静”,即人与花各自独立,没有沟通,而不是佛教中的“寂灭”的“无”。其次是“明白”,其指向“花存在的意义”。“花存在的意义”是主体的意向性指向的结果,它不能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它“不在你的心外”,而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与主体一样有了情感生命。只有当作为意义存在的花进入主体,其存在的意义被激活而显现时,花的“颜色”才“一时明白起来”。这里的“明白”指花的颜色相对于主体的意识而“明白”,即花树在“心”的观照中显现了它的意味,由纯粹的本然世界(寂)进入了意义世界(明白)。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看花”的“看”不是纯客观的看,而应该是一种生命体验式的看,它是一种最直接、最亲密的功夫,也是一种唤醒,一种感召,或一种自我验证。所以“明白”二字是以主体的意向性的指向功能为前提的,它暗示了主体和意义客体的同时到场。因此,在王阳明看来,没有进入意义世界的东西的存在与否是无意义的,可有可无的,虽然他不否定“心”“物”相感之前“物”的客观存在。但物一旦进入了意义世界,其作为意义客体便与“心”的觉悟有关。“心”与“物”的关系便是其所存在于其中的意义世界存在的根据。 先生游南镇①。 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注释】①南镇: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南镇为古代四镇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中将“四镇”与“五岳”并举,指可为一方之镇的主山。郑玄注南镇即为会稽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
【译文】先生游览南镇。 一位朋友指着岩石中的花树问道:“天下没有心外的事物,像这棵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的心又有什么关系呢?”先生说:“你没看到这花时,这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静;你来到这里看见这花时,那么这花的颜色一下就显现清楚起来,就知道这花不在你的心外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