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1000-1700)(精)【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工业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1000-1700)(精)【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40.7 5.0折 82 全新

库存5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意)卡洛·M.奇波拉|责编:张金勇//张冬锐|译者:苏世军

出版社社科文献

ISBN9787520169868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2元

货号30991707

上书时间2024-07-0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前言
上篇  静态近似法
第一章  需求
  分析类型
  人口
    需要、欲望和有效需求
  收入及其分配
  需求的类型
  个体需求
  公共需求
  教会的需求
  外需
第二章  生产要素
  “输入”的种类
  劳工
  资本
  自然资源
  组织
第三章  生产力与生产
  选择与生产力
  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生产力水平
  积极生产
  消极生产
下篇  动态描述
第四章  城市革命:公社
第五章  人口:趋势与瘟疫
第六章  技术
  技术发展:1000~1700年
  技术的传播
第七章  企业、信用与货币
  企业与信用
  货币趋势
第八章  生产、收入与消费:1000~1500年
  大扩张:1000~1300年
  经济趋势:1300~1500年
第九章  现代的崛起
  不发达欧洲抑或发达欧洲?
  欧洲的扩张
  科学革命
  一种能源危机
第十章  欧洲经济力量平衡的变化
  经济趋势:1500~1700年
  西班牙的衰落
  意大利的衰落
  荷兰北部的崛起
  英国的崛起
  尾声

内容摘要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七百年间,欧洲经历了从落后的农业社会向先进的工业社会的过渡,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回顾了这一进程,从经济和文化环境方面还原了历史的真相。作者的叙述严谨而生
动,并附以大量图表和插图,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对工业革命前欧洲图景的还原。本书译者苏世军多年来从事英语和西方文化教学与研究,已出版多部译著,翻译经验较足,其译文通俗流畅、基本准确,较好地还原了原著的风貌。
本书是工业化前欧洲史著作中的经典之作,分上下两篇,作者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之前的欧洲社会。在上篇中,作者厘清了工业化前欧洲社会和经济的运行方式,分析了其中的某些恒定特征,如当时不同职业的社会地位、大众的健康状况、人们联盟的倾向等;下篇则阐述了在这一框架内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是如
何使欧洲从一个不发达的世界角落,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高度发达的、富有创造力的社会,并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无可争议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主导地位。作者在经济和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上,从社会需求、生产要素、生产力与生产、人口趋势与瘟疫、技术、贷款与货币、科技与能源、经济力量平衡等方面,通过大量数据和实例,对工业革命前的欧洲进行了详实的论述,旨在对人类发展做一
个最新的、文献充分的总结。此外,作者在这第三版中,在此前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并纳入了关于公共债务的历史、货币体系的发展、贸易路线和生
产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特殊演变等方面的新材料,确保了其作为现有关于工业化之前欧洲的最有价值的历史类参考书籍的地位。

精彩内容
 第一章需求
分析类型任何经济体系的运作都可以从两点加以考察,即需求和供给。这两点密切相关,并且是同一现实的反映。但当对这两点加以描述的时候,需要先分析其中一点,而另一点则倾向于武断地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
人口从需求的层面来看,要考虑的第一点就是人口。如果没有人,就没有人的需要。如果没有人的需
要,也就没有需求。
人口研究以收集人口数据为前提。威尼斯早在1059年就开始了人口普查。托斯卡纳大公国分别在1552年、1562年、
1622年、1632年、1642年做过涵盖全大公国的人口普查,之后还做过几次。但是,在国家层面上,有关人口数量及结构的适
度合理的数据,除了斯堪的纳维亚外,在19世纪以前都没有,而斯堪的纳维亚的准确数据在18世纪就已经有了。西班牙1789年完成了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其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显著: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它成了一个样板。它调查出全国的居民数量为10409879人。其他国家全国性的人口普查接踵而至:美国(1790年)、英国(1801年)、法国(1801年)。但它们在质量上都不如
西班牙1789年的人口普查。
就1800年以前的时期
而言,人口学家努力克服数据短缺的困难,根据间接而多样的信息进行估算,这种信息来自考古学、
植物学和地名学等各自迥异的领域,以及五花八门的笔头记录,比如庄园的盘存目录、服军役人士编制清单,以及壁炉税或人头税账目。表1.1显示了欧洲主要地区总人口的估算数量。这样的数字只能被当作大体近似数值。
有关11世纪和14世纪的纵列数字是粗略假设的产物,其误差幅度相当大,不低于20%,也许会更高。虽然最后两个纵列的数字比较可靠,但也绝不能认为其准确无误。选定的城市才有比较可靠的数据(见附表1),但也受到严重误差的影响,只能将其当作估值来看。
表1.1中的数据尽管都很粗略,但它们却一致表明,直到18世纪,欧洲的人口都相对较少,在很长时期里欧洲人口根本没有增长,在偶尔增长的时候,增长率也非常低。城市居民很少有超过10万的(见附表1)。拥有5万或更多居民的城市被认为是大都市。前工业化时期的世界依然是一个由各个人口较少的社会组成的世界。
如果人口在没有大规模移民运动的情况下没有增长或只有些微增长,其原因不是生育率低就是死亡率高,或两者兼而有之。在工业化之前的欧洲,生育率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都各不相同,因此,任何概括都会使人将信将疑。独身一向十分普遍,而且即使结婚,婚龄一般也都比较大。这种事实易于降低生育率;但是通常的生育率还是很高,总会超过千分之三十(见附表2)。虽然生育率很少达到生理极限值,但它比20世纪发达国家的通常水平更接近这种极限值。如果说工业化之前欧洲人口还是很少,其原因与其说是生
育率低,不如说是死亡率高。我们将在第五章再回过头来讨论这个问题。
这种对正常死亡率和灾难性死亡率所做的区分难免主观随意,且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但却具有利于描述的优点。我们把正常死亡率大体定义为在正常年度里的死亡率,也
就是在没有战争、饥荒、
瘟疫等灾害的年度里的死亡率。灾难性死亡率是灾难年度的死亡率,一般会远远超过当前的生育率。
在具有正常死亡率的年度里,人口自然平衡(即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之差)为正值。但在具有灾难性死亡率的年度里,人口自然平衡总是很高的负值。
由于与饥荒、战争、瘟疫等相关的灾难性死亡的反复破坏,工业化之前欧洲不同地区的人口总是剧烈波动,从而成为对供给和需求都有严重影响的经济体系的一种不稳定因素的根源。
需要、欲望和有效需

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有“需要”,这种需要随着环境的千差万别而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千差万别。
即使是那些看似弹性最小的需要,如对营养的生理需要,从性别、年龄、气候和工种方面来讲,它也
因人而有相当大的差别。
一般来讲,一个社会的需
要取决于:a.人口数量b.人口的年龄、性别和职业结构c.地理和物理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我们对第一点无可置评。就第二点而言,似乎没有必要
说明老人与孩子或男人与女人的需要并非完全相同。对于第三点,可以明显看出,生活在瑞典或西伯利亚的人的需要完全不同于生活在西西里或葡萄牙的人的需要。而需要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
在工业化之前的英格
兰,人们认为蔬菜“产生
黄色体液,往往会引起痰热、忧郁和胀气”。由于这种观念,人们对水果和蔬菜的需求微乎其微,处于坏血病前期状态。而另一方面,虽然很多人拒不喝新鲜牛奶,但很多富裕的成年人雇用奶妈,有机会直接从乳房吸吮乳汁。
盖厄斯老医生(DrCaius)认为,他的性格随着给他哺乳的奶妈的性格而变化……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