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精)【正版新书】
  • 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精)【正版新书】
  • 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精)【正版新书】
  • 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精)【正版新书】
  • 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精)【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精)【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56.7 7.3折 78 全新

库存8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宫玉振|责编:韩芳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19185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0889843

上书时间2024-07-0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推荐序一 用兵法的智慧来观照企业的经营/ 吴如嵩
推荐序二  搭建自己的战略思维系统/陈春花 
推荐序三 理清迷思,找到新的繁荣之道/ 宋志平

前言

第一讲  五事:管理的五大要素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长期的成功一定是价值观的成功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战场的选择是指挥艺术的核心
分析地形的4个维度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兵以治为胜
第一个战略管理模型

第二讲  七计:比较的七个维度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第三讲  全胜:竞争的四个层面
围棋与象棋的区别
上兵伐谋
学会战略性的思考
其次伐交
网景和索尼为什么失败
其次伐兵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竞争战略的金字塔

第四讲  先胜:攻守时机的把握
先为不可胜:先保证自己不输
以待敌之可胜:再把握赢的机会
战略性的机会需要有足够的定力
不打无把握之仗
冒有胜算的风险

第五讲  任势:资源效能的放大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利用“势”的杠杆作用
造势的原则:其势险,其节短
兵无常势:警惕“势”背后的陷阱

第六讲 击虚:突破方向的选择
避免进攻对手的优势
从对手力量薄弱的地方入手
打关键而又脆弱的节点
找出强点中的弱点
利用对方的大意与疏忽
最致命的一击往往并不来自正面
攻心是最高层面的击虚
突破后保持持续的投入

第七讲  诡道:竞争策略的运用
“击虚”需要“诡道”
突然性是战略的本质
用策略降低你取胜的成本
行动成功与否不单纯取决于你自己
微软、奥迪与双汇:他们为什么赢

第八讲  并力:战略资源的集中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切勿同时追逐多个目标
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力量
接受局部和次要方向的损失
成功的集中需要策略掩护

第九讲  主动:对抗局面的掌控
永远要左右你的敌人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
把战略上的被动转化为战役战斗上的主动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第十讲  机变:打法的机动灵活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并非事先设计出来的四渡赤水
草鞋没样,边打边像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兵形像水:打造水一样的组织
你需要找到那些不变的东西
因利制权:学会与不确定性共舞

第十一讲  先知:竞争态势的分析
“先胜”的背后是“先知”
加里波利的失败与珍珠港的成功
形人而我无形
知彼知己,知天知地
无所不用其间
进入对手的头脑和内心
我们为什么很难看清真相
关于“知”的三条忠告

第十二讲  将道:动态环境的领导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上下同欲,与众相得
静以幽,正以治

附录  《孙子兵法》题解、原文及译文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没有一家企业不需要战略,也没有一家企业不面临竞争。
2020年以来,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竞争也随之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因时因地制定发展战略?如何在激烈而残酷的竞争脱颖而出?中国传统智慧如何帮助企业增长? 作为一部流传2500多年的兵法,《孙子兵法》直到今天依然为世人所推崇,就是因为很少有人对战争与取胜的思考和理解,能像孙子这样透彻与深刻。它从战略的高度,揭示了战争取胜的基本要素和根本原理。换言之,《孙子兵法》是一部关于竞争理论的专著。
用从战争这种残酷的“强竞争”的环境中所总结出来的竞争方法,来审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竞争的本质,以及竞争中的取胜之道。
那么,如何更好地从兵法学管理,向战争学竞争?是直接读《孙子兵法》,还是通过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来做进一步的学习与思考呢?
作为军事学博士与北大国发院的教授,宫玉振教授20多年来研读《孙子兵法》,并与管理学相互验证。他从“学会战略性思考”这一主题入手,打破《孙子兵法》的篇章结构,从中提炼出孙子最核心的12个理念,分别从组织管理的深层基础(五事、七计)、竞争战略的九条原则(全胜、先胜、任势、击虚、诡道、并力、主动、机变、先知”),以及领导力的基本内涵(将道)入手,旁征博引,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完备而系统地阐述了《孙子兵法》之于管理和经营的启发与应用,协助管理者也成为一个“善战者”。

精彩内容
前言
《孙子兵法》讲什么进入正题之前,先讲一个我跟人初次见面时经常会遇到的尴尬事。得知我在大学教书,对方十有八九都会问我一个问题:“您教什么?”我说:“《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好啊,美人计!”对方往往会脱口而出。
《孙子兵法》没有“美人计”,那是《三十六计》里的。
很多人会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混为一谈。有时候到书店买书,封面书名“孙子兵法”,打开一看,里面的内容是“三十六计”。
不仅一般读者,如果不是专门做兵法研究的,即使是学者,有时候也会搞混。一次我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亲耳听到一位军事专家言之凿凿地讲:“《孙子兵法》的最后一计,是‘走为上计’!”西方学者也会出错。我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历史系有一位研究古希腊、古罗马军事史的教授,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为人谦和,学养深厚,学风严谨,经常受美国军方邀请到战争学院、海军学院之类的地方讲课。我很敬重他。因为是同行,我们的交流就相对多一些。我还参加过他给研究生开的军事历史讨论课。
有一天他给我写了一封邮件,说他看到有人在论文里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他想查证一下这句话的具体出处,问我能不能帮他看一看,究竟是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哪一节。我一看就乐了。
那句话翻译成中文,是“杀鸡给猴看”。我跟他说,这不是《孙子兵法》的话,是中国的一句俗语。
读《孙子兵法》,首先要知道,《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不是一本书。
那么,《孙子兵法》究竟是本什么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这本书产生于什么时代呢?
《孙子兵法》是目前中国存世最早的兵书,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兵书。它的作者是孙武,写作于春秋晚期。
孙武原是齐国人,出身于齐国的一个军事世家。后来因为齐国内乱去了吴国,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将军,并帮助阖闾成就了霸业。司马迁说,吴国“西破强楚”,往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北威齐晋”,北边威震曾是霸主的齐国和晋国;“南服越人”,往南降服了越国;孙子“与有力焉”,孙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明的一个上升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突破时期,也是中国人在思想上最活跃、最具有原创力的时代。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出了很多大师: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当然也包括孙子。我们今天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炽热。
中国人基本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思维逻辑,甚至是基本概念,大多是在那个时代确立的。今天要研究儒家思想,你要回去读《论语》;要研究道家思想,你要回去读《道德经》;要研究中国哲学,你要回去读《易经》;要研究中国人的战略思想,你就要回去读《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从战略的高度,揭示了战争取胜的基本要素和根本原理,也确定了中国人战略思维和战略偏好的基本特质,是世界公认的一部战略学的经典著作。
《三十六计》产生的时代,一般认为是明清时期,真正开始在社会流传,则是在民国以后了。明清以后,中国的封建文明走入衰败期,跟春秋战国那个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的时代完全不一样。这个时代产生的兵书,与春秋战国那个时代产生的兵书,在境界和层次上也就有明显的差距。《孙子兵法》讲的是战略,是用兵的大“道”;而《三十六计》讲的是谋略,是兵法中的小“术”。
那么,为什么《三十六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反而貌似超过了《孙子兵法》,甚至人们经常会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混为一谈呢?
其实这并不奇怪。《孙子兵法》这本书,确实不好读。
第一,这本书产生于春秋晚期,距今已经2500多年了。对很多人来说,那个时代的文言文,和我们今天的白话文相比,基本跟外语差不多。你可能认识书中的每一个字,但就是不清楚它在说什么。
第二,这毕竟是一部兵书,讲的都是用兵打仗的基本原则,要是你没有一点儿军事学的基础,可能很难读懂,更不用说领会它的精妙之处了。
第三,这本书太抽象了。《孙子兵法》的通行版本有5900多字。2500多年来,因为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鲁鱼豕亥,有的版本字数会稍微多一些,但也就6000字出头,这还不如我们今天写的一篇学术论文长。
古人评价它“字字珠玑”,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没有一句废话。今天也有人评价它“简单而深奥,简略而深刻”。
所以,这本书的特点是,内容高度抽象、高度概括、高度凝练,背后的逻辑又极其严密、极其深奥,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曲高往往就会和寡,一般人很难读下去。
《三十六计》呢?非常通俗,讲的几乎全是故事,或者是一个个碎片化的知识点:瞒天过海、围魏救赵、隔岸观火、欲擒故纵、美人计……走为上计。你可能没有读过《三十六计》,但如果你读过《三国演义》,看过《水浒传》,或者听过评书,这些故事早就在你的脑子里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很容易理解,又很容易记住。
通俗的就是大众的。通俗的东西总是更容易普及和传播。这或许就是《三十六计》反而比《孙子兵法》更为知名,甚至很多人把《三十六计》当成是《孙子兵法》的原因吧。
但是就如前面所说,《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说《孙子兵法》像武林绝学《九阴真经》,那《三十六计》大概就是民间流传的“分筋错骨法”了。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变化极快,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有大量的图书和文章诞生。面对这些,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想读书也不知道该读什么。其实,越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越应该静下心来,读一读经典的东西。
苏东坡有一句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2500多年前产生的一部兵书,直到今天,依然被世人认可,世界都公认它是战略学的经典著作,就是因为很少有人对战争与取胜的思考和理解能像孙子这样透彻、深刻。孙子一生就留下了这部6000字左右的书。这样的书,已经被历史证明了它的价值,值得我们熟读、深思。
当今世界,很少有人会像战争中的军人那样每天都在直面生死,但是在我们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成功与失败却无所不在。
竞争与战争比起来,当然算得上温情脉脉,但对于失败者来说,结果却同样残酷无情。
战争是一种最强的竞争形态,《孙子兵法》所揭示的就是竞争中基本的取胜法则,基本的竞争方法论。所以,我们可以把《孙子兵法》看成一部竞争理论的专著。
用从这种残酷的“强竞争”的环境中总结出来的竞争方法,来审视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竞争的本质,并找到竞争中的取胜之道。
这本书都写了什么《孙子兵法》一共6000字左右,但是内涵极其丰富。如果逐字逐句来讲的话,估计60万字也写不完。所以我打破了《孙子兵法》的篇章结构,从中提炼出孙子最核心的十二个理念,或者叫十二条原则,作为这本书的十二讲。
这十二个理念分别是:“五事”“七计”“全胜”“先胜”“任势”“击虚”“诡道”“并力”“主动”“机变”“先知”“将道”。
第一讲“五事”,讲管理的五大要素。
什么因素决定了战争的最终胜负?孙子的回答是“五事”,即“道”“天”“地”“将”“法”。这也是战略管理的五大要素。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些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通、最
质朴的常识性要素,才是真正决定竞争胜负和组织命运的基本力量。回到这些基本的要素来反思自己的组织,并持之以恒地从这些基本的要素入手,去夯实管理基础,这在竞争中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讲“七计”,讲比较的七个维度。
在战争或竞争的环境下,做好自己的事情当然重要,但相对于对手的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只有分析清楚自己相对于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找出自己所处环境的威胁和机会,才能进行正确的战略评估,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孙子认为应该从七个维度对双方的优劣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战争胜负的结果:“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就是“七计”。“七计”是“五事”的细化与延伸,也是孙子的SWOT(优势、弱势、机会、威胁)分析框架。
第三讲“全胜”,讲竞争的四个层面。
战争的最高境界是超越战争,竞争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竞争。《孙子兵法》的一个核心智慧,就是竞争者不但要懂得竞争,更要懂得超越竞争,从更高的层次来理解和把握竞争,争取在“伐谋”“伐交”上战胜对手,并在“伐兵”的层面上运用更多的战略智慧。从而跳出简单的直接对抗式竞争,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境界。
第四讲“先胜”,讲攻守时机的把握。
战争取胜的一条法则是,不要先想着赢,要先保证自己不输,然后再寻找战胜对手的机会。在不确定的战争环境中,你能确定的是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不打无把握之仗。要么不出手,出手就要有胜算,全力以赴,打开局面。你要耐心等待战略性的机会,一需要眼光,二需要定力,同时还要冒经过计算的风险。
第五讲“任势”,讲资源效能的放大。
“势”是力量的放大器。同样的资源,放在不同的“势”中,可以发挥出完全不同的效能。高明的将军依靠“任势”取胜,而不会让自己的下属陷入不断的苦战。战略的核心是创造出有利的态势。高明的战略家之所以高明,是因为他们善于度势、借势、造势。但是所有的大势都会过去,在任势的同时,还一定要警惕“势”背后的陷阱。
第六讲“击虚”,讲突破方向的选择。
所谓的击虚,就是从战争全局出发,选择和利用对手关键而脆弱的环节作为打击目标,从而通过一点的突破,来带动整个战略全局的发展。
从市场战略来说,要在市场的缝隙突破,在消费者最敏感的地点突破。
从竞争战略来说,要在竞争对手最虚弱的时候突破,在对手最薄弱的环节突破。这样的战略性行动往往效用最大,可以一举打开局面,或者使对手的战略体系陷入崩溃。
第七讲“诡道”,讲竞争策略的运用。
战争与竞争的共同特点是:再完美的战略也可能会被对手破坏。在对抗中,计划能否成功往往并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行动,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手的反应。有效行动的前提是运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对手,塑造对手,操纵对手,剥夺对手的反应能力,使对手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击。
第八讲“并力”,讲战略资源的集中。
在决定性的时间、决定性的地点形成决定性的优势,是战争取胜的根本法则。取胜之道的核心原则之一是运用最关键的资源去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在战争中,集中力量于较少或较有限的目标时,你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收益。
第九讲“主动”,讲对抗局面的掌控。
竞争的实质就是对主动权的争夺。“永远要左右敌人”是军事上的至理名言。竞争者必须将对抗的主导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调动对手而不被对手调动,塑造对手而不被对手塑造,摆布对手而不被对手摆布。用毛泽东的话说,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第十讲“机变”,讲打法的机动灵活。
环境是战略的最大变量之一。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保持随机应变、灵活处置。在动态的环境中,只有保持战略和组织的柔性,才能适应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要学会接受不确定性,拥抱不确定性,要学会与不确定性共舞,并把你的战略变成利用不确定性来创造机会的过程。
第十一讲“先知”,讲竞争态势的分析。
在孙子的战略思想中,“知”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认为,“先知”是所有取胜之道的奥秘所在。情报失误是战争胜利的最大杀手,信息优势在对抗中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力量优势。成功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对竞争态势正确分析的基础上。
第十二讲“将道”,讲动荡环境下的领导。
再好的取胜原则也需要优秀的领导去实施。战争是最好的领导力课堂,在复杂、残酷、危险、紧张的战争环境中,将军必须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才能率领他的士兵取得胜利。同样,在复杂、动荡而充满压力的商业环境中,优秀的领导者也需要强大的领导力,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打造出有凝聚力的团队,释放出组织的能量,全力以赴,赢得竞争。
孙子提出将军应该具备“五德”,避免“五危”,此外还提出了“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上下同欲、与众相得”“静以幽、正以治”等具体要求。
这十二讲中,“五事”“七计”两讲,讨论的是组织管理的深层基础;“全胜”到“先知”九讲,梳理的是竞争战略的九条原则;“将道”一讲,揭示的是领导力的基本内涵。组织管理、竞争战略、领导力是管理学中最基本的问题。本书就是围绕这三个模块展开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十二个理念或者说十二条原则,并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配合、互为基础的。
所有的理念和原则往往都需要态势的感知和策略的配合,因而都需要“先知”和“诡道”;有效的“击虚”和“任势”需要“并力”,所谓的“杀鸡要用宰牛刀”;好的“主动”需要“机变”,即主动灵活;“五事”则是你运用其他理念的根本;等等。
在实际的战争中,单独使用一个理念、一条原则就能取胜的情况很少。战争史上那些漂亮的仗,往综合运用了多个理念、多条原则。
就像孟良崮战役这样的经典战例,你可以从中看到“并力”中的集中绝对优势;你可以看到“击虚”中的打关键而又脆弱的环节,抓住对手强点中的相对弱点;你可以看到“先胜”中的要有足够的战略耐心;你可以看到“机变”中的根据情况随机应变;你可以看到“任势”中的势险节短;你可以看到“先知”中的准确洞察战场态势;当然,你还可以看到“五事”的几乎全部要素,尤其是“得道者胜”。
拳击比赛打的是组合拳。多个理念、多条原则的综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你取胜的概率。
你如果能够前后各讲联系起来读,结合起来看,就会更容易读出《孙子兵法》背后的东西;对我们上面所说的“取胜=实力X战略”的等式,也就会有更好的理解。
所以,讲,我是分开讲;用,你却要综合用还有一点我想提醒的是,《孙子兵法》讲的都是战争中的取胜之道,我们也可以叫它战争的理论。理论是在无数人的经验的基础之上,总结出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它让人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及其背后的行为逻辑。《孙子兵法》讲的是取胜的基本规律,规律性的东西必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正如宋代武学博士何去非所说,“法有定论,兵无常形”,兵法永远有固定的原则,战争却永远没有固定的模式。照搬兵法打仗,就如同照搬棋谱下棋、照搬套路搏击、照搬从商学院课堂学到的流程和模型来做管理一样,向来都是自我取败之道。
没有人会只靠书本打仗,就像没有人会只靠理论管理一样。好的兵法,提供的从来不是现成的行动指南,更不是唬人的谈资和包装,而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供思维的启迪,包括对现象的洞察力和对事务的判断力。一句话,好兵法提供的是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条文。
兵法可以教给你的,大多是取胜的一般原则。但原则的具体运用,却需要靠你自己去创造性地领悟。这就需要你在读《孙子兵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和学习孙子总结出来的理念与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牢记“法有定论,兵无常形”的古训,把这些理念和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发展这些规律。
用何去非的话说,就是“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合法”。这才是读兵法应有的境界。
高手不会一味固守兵法,而是灵活地运用兵法。他们经常根据一条兵法原则,创造出另一条兵法原则。甚至表面违背了兵法的教条,却在更高程度上符合了兵法的原理。
打破了所有兵法的原则,但是创造出了新的原则,这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无视兵法的原则,或者说《孙子兵法》总结出来的原则就没有意义了。里德·霍夫曼曾经讲:“规则不是《圣经》,它们的存在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因此如果你能改进规则,就应该这样做。另一方面,规则之所以存在,通常是有原因的。违反规则时你需要有谦逊之心,并认识到你可能无法了解所有后果。打破规则并不总是作弊,但它始终是高风险活动,因此需要谨慎和同情心。”所以,《孙子兵法》总结出来的理念和原则,其实是帮你学会战略性思考的渡船,孙子其实是那个摆渡人。当你把孙子的理念和原则掰开了、揉碎了、消化了、吸收了,它的精髓已经进入了你的血液,你已经形成了战略思维和战略意识;你已经达到了儒家讲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佛家讲的离相无念、不住于相的境界;你也就可以像庄子说的那样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了。
你也就真正悟到了赢的智慧和取胜的法则。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