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戌悲歌【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戊戌悲歌【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45 6.4折 70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健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91245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0元

货号1201418790

上书时间2024-06-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健,男,1949年生于山东潍坊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不错记者。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18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很好》《珠穆朗玛之魂》《红牌之死》,电影《女足九号》等。曾获全国冰心图书奖及靠前奥委会2004年颁发的奥林匹克文学大奖。

目录
前记关于康有为的错误史
第一章“此书生为何如此颠狂?”
第二章“布衣何处不王侯?”
第三章上清帝第一书
第四章梁启超拜师与奇特的万木草堂
第五章公车上书
第六章翁同龢何故来访
第七章“从最初就是一个灿烂的胜利”
第八章无路处,方有路
第九章百日维新大幕拉开就遇危机
第十章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第十一章剑拔弩张
第十二章光绪帝悲壮果敢的一搏
第十三章慈禧先下黑手与“围园杀后”
第十四章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第十五章保救光绪皇帝
第十六章伤心的武装起义
第十七章“君主立宪”与“排满革命”之战
第十八章缝补一个“复辟之梦”
第十九章书法与书画收藏
第二十章晚境
附录一康有为大事年表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戊戌悲歌——康有为传》以时间为线索,以变法的过程为脉络,讲述了一代改革家、政治家康有为的一生。作者充分掌握了当前有关康有为的著作资料,同时也关注海内外康有为研究的动态与成果.书稿中记述的康有为的一生,史料运用都有依据,特别是对一些在记载上有争议的事件,能列出不同观点,引用近期新的研究成果。也突出了康有为作为一个历史名人的重点,即他的传统文人的政治情怀。

精彩内容
“科学的历史,也就是能者的错误史”。——这是意大利学者、经济学家帕累托的名言。
再睿智的智者,也曾与错误相伴。
这些错误,是人类前行路途中的障碍;是扬帆远航中的暗礁。跨越它或者祛除、绕行,筚路蓝缕再闯出一条新路,才可以抵达充满希望的目标。
认清智者的错误,也非常重要。
即便是作为一部传记,慢慢我们才知道,记录一个人的言行,是一件很难的事。
在记下传主壮举的同时,也应盯准他的错误。尽管,我们早已跨越“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时代,但传主所参与的事件往往极其复杂,复杂到你会绕进一个又一个迷宫。甚至,他的同一个行为,也常会引发观点绝然不同的争议。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帅,是揭开中国近代启蒙运动大幕的拓荒者之一;是我们这个民族近代极其难得的改革家、思想家、学者。但他的一生毁誉相伴,争议很大,甚至对他的诋毁和谩骂一直就未有停止过。梁启超曾经在写作《南海康先生传》时说:“先时而生者,其所志无一不拂戾,其所事无一不挫折,而其及身亦复穷愁潦倒,奇险殊辱,举国欲杀,千夫唾骂,甚乃身死域绝,血溅市朝,是亦豪杰之有幸有不幸乎?……”
梁启超用了“举国欲杀,千夫唾骂”,这时间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
距梁启超写下这段话长达百年之后,随着一些相关的新史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被不断发现,对康有为的质疑甚至诋毁再次鹊起。直到如今,你来到网上,就会看到骂贴遍布,铺天盖地。不少史学研究者的质疑还算有分寸,而大量史学爱好者则无遮无拦:“欺世骗子”“名利之徒”“假传圣意”“抄袭越货”“招摇撞骗”……
梳理了一下,对他最重要的质疑和争议的焦点,大约如下: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不是抄袭寥平的成果?
究竟有没有“公车上书”?
康有为是百日维新的领袖吗?
戊戌政变真实的起因是否是“围园弑后”?
既然《戊戌奏稿》被康篡改,《康南海自编年谱》还可信吗?
保皇会是爱国组织吗?
康有为为何深深隐藏了刺杀孙中山的秘密?
……
失去真相的历史,是欺世自欺的伪史。
就戊戌变法事件来说,客观地分析,舆论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在于对戊戌变法的表述上。康、梁是戊戌变法的当事者、亲历者,所以康有为的《戊戌奏稿》、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康有为的《我史》(《康南海自编年谱》),被称为“戊戌变法最重要的三大史料”。一直以来,现有的主流看法和结论,很大程度上是从这三种史料上得出来的。而这样一场震惊中外、对中国变革产生巨大影响的变法,由于当时特殊的混乱背景,除清廷的政治高层外,几乎没有人真正清楚全部过程与原因。于是,这三大史料自然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康、梁的话语权,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又几乎一直没有。当事者的一面之词,很难作为最准确的信史,也是必然。所以,当康、梁当年被隐瞒的事实一经发现和披露后,很多人自然会有一种“上当”之嫌的不满,甚至愤怒。
一个是与康有为自身的性格有关。他的狂妄、自负、唯我独尊、虚骄甚至不尊重事实,最为人们诟病。他的自负、武断、教条的倾向,使他从不愿去考虑不同见解,也使他成为一个从来不懂自省和具有反思意识的人。同时,自负武断的他又是一个不设防的人。如“伪诏事件”“改篡《戊戌奏稿》”等等,最能体现他的这些错误。
——但是,当我们将康有为的所有“错误”挖掘出来,真实的(哪怕疑似的)也好,曾引发激烈争议尚未有结论的也罢,我们会突然惊奇地发现,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中,康有为渐渐成为了一个“相对真实透明”的人了。可以说,近代史上还很少有这样一个两面都真实而丰满的形象。
曾经被遮蔽的历史,清晰起来了,已经回归其本来的面目。
康有为敢冒杀头之险所推动的变法维新运动,是历史的本来面貌。他急切地要“补天”,改变中国愚昧落后的现状。对于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他的心是热的,并有敢于担当的强烈责任感。他对人类命运、中国命运的思考和求索,即便是戊戌变法之后对辛亥革命的反对和批评,也是有其真知灼见的。
这场震惊中国的变法,付出的代价惊人。假设康有为当年不犯或少犯错误,这场变法会如何?会成功吗?难说。可惜历史不能假设。但他的错误,与变法失败又确实是深有干系的。这场变法以及后来的保救光绪,仅就牺牲者来说,除了血染北京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外,还有唐才常等人以及自立军的近千名冤魂!那是一曲无比壮烈的悲歌。如今,当我们祭奠这些为了变法和进步献出生命的前行者的时候,是否也应当反思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者自身的种种局限与错误?因为同样,这也是负面的复调悲歌——目的,是总结,是警示后来者。这个意义同样格外重大。
康有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课题:一个走在众人前面的领路者,其自身的错误与局限,将会给事业带来多大的危害?还有,对于犯过错误和过失的领导者,后人该如何总结与评价?
而作家出版社来组织、出版这本(套)传记,对文学性的要求应当更高。
但历史与文学,在最高意义上,是同一的。一位前辈学者说过:“诗具史笔,史具诗心。”写传自然离不开写史,只是应当通过人物命运与历史间的必然联系,揭示出一种深广的精神内涵,一种当代人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在忠实于史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不回避他的局限、缺陷、缺点和错误,让“这一个”地位重大的近代思想家向我们走来。
知道很难很难。

    2015年2月13日初稿
    10月二稿修改于北京旧宫秀水花园
    12月3日,修改定第三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