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丹简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契丹简史

17.36 6.2折 28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正明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41559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9667197

上书时间2025-01-10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原始公社时期(四至九世纪)的契丹
一、族源和历史概况
二、古八部时期和大贺时期的生产方式
三、部落
四、部落联盟的形成和它的特点
五、遥辇时期契丹原始社会的逐渐解体
第二章 契丹的勃兴以及辽朝的创立和发展
一、遥辇末期契丹联盟的发展,世里家族取代遥辇家族
二、部落贵族的分化和内争,辽朝的诞生
三、辽初的发展
四、辽朝同中原王朝的关系
五、总论
第三章 辽代契丹的社会生产情况,农、牧、工、商各业的发展
一、辽代契丹的社会生产情况
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三、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四、商业
第四章 辽代契丹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其他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
一、起主导作用的是封建制还是奴隶制
二、土地占有关系概述
三、赋役制度简介
四、等级和阶级
五、皇室经济和国有经济
六、贵族和官僚的私庄(头下军州或者非头下军州)和部曲(二税户或者非二税户)
七、部民的阶级地位和分化情况 / 134
八、奴隶
九、奚区、渤海区和汉区的社会经济制度概况
十、寺院经济和侩侣阶层
第五章 辽代契丹的社会组织和辽朝的上层建筑
一、家庭、氏族、部落以及原始社会的遗风余俗
二、辽朝的官制
三、辽朝的法制
四、辽朝的兵制
五、辽朝的文化和科学
六、契丹和其他民族的宗教迷信
第六章 辽朝的衰亡
一、辽代后期的形势
二、辽朝与邻国、邻部的关系
三、辽朝的灭亡
第七章 金代和元代的契丹,契丹与其他民族的同化和融合
一、金代和元代的契丹
二、契丹与其他民族的同化和融合 / 218
附录一 唐代契丹君长世次
附录二 隋唐时期契丹部落的数目
附录三 辽、五代、北宋、金纪年对照表

内容摘要
    一、族源和历史概况 1.契丹的族源 契丹源出鲜卑,是鲜卑宇文别部的一支。 鲜卑的宇文部、慕容部和段部初成鼎足之势,宇文部据辽水上游,慕容部据辽水下游迤东地区,段部在宇文部之南、慕容部之西。四世纪初,慕容部单于慕容廆招纳汉人,发展农业,吸收汉族文化,其势寝强。子慕容皝继立,自号燕王。东晋咸康四年(338),慕容皝连结赵王石虎,击灭段部。东晋永和元年(345),复北攻宇文部,大破之,俘其民五千余落。宇文部单于逸豆归走死漠北,其残部分为契丹和奚(库莫奚),所以《魏书》把契丹和奚并称为宇文别部。北魏登国中,奚和契丹相继为北魏所破,从此分背。 旧史亦有说契丹是匈奴遗种的,见于《册府元龟》《旧五代史》及《宋会要辑稿》等书。我们知道,鲜卑的族系相当庞杂,其中确实包含着大量的匈奴余众,宇文部自非例外。而且,宇文部的统治者先世是南匈奴的贵族。由此看来,似乎的确存在着一条可以把宇文别部同匈奴遗种连结起来的线索。但是,那些改号鲜卑的匈奴残部后来都混合并逐渐消失在鲜卑里面,宇文部的统治者也成为鲜卑贵族了。无视于这个变化,而把鲜卑宇文别部之一的契丹称为匈奴遗种,我看是没有充分理由的。契丹有一个传说,认为始祖发迹在木叶山;还有一个迷信观念,认为死后灵魂要回到黑山去。木叶山和黑山都在鲜卑故地,这也可以帮助说明契丹确实源出鲜卑,并非匈奴遗种。 关于契丹的民族起源,大致有如上述。至于契丹的种族系属,则尚难判定。阿别雷·列缪查、克拉普罗特、哈奥斯及白鸟库吉等,都从语音比较人手,来考求契丹的种族系属。或认为是蒙古种,或认为是通古斯种,也有的认为是蒙古及通古斯的?昆合种。他们引以为据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词,还不能揭示出契丹语的基本特征。立论的根据既不充足,乃遽而作出人种学上的推论,自难令人信服。他们因区区数语之异而各执一说,聚讼纷纭,也就不足为怪了。 契丹这个族号的涵义,现在普遍的说法是镔铁或刀剑的意思(亦见《契丹名号考释》)。 2.契丹的辗转流徙,以及契丹同中原地区和北方各族的关系 从四世纪中至十世纪初,即在辽朝成立之前的五个半世纪中,契丹的历史可略分为三个时期:自东晋永和元年至唐贞观元年(345—627)为古八部时期(古八部时期的起年可能稍晚于345年,迄年则可能稍早于627年),自唐贞观二年至唐开元十八年(628—730)为大贺时期,此后至后梁开平元年(907)为遥辇时期。 契丹很初分布在辽水流域以北,约经三四十年后,人畜渐旺,始推进到辽水流域。这时,契丹分为八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牧民聚落。 北魏在初兴时,曾一度与契丹交战,契丹失利。从北魏太武帝时起,契丹岁致朝献。北魏显祖时,契丹使者何辰来朝,“班飨于诸国之末”(《魏书·契丹传》)。当时,契丹虽尚不为朝廷所重,但它通过频繁的贡赐和互市,加强了与中原人民的经济政治联系。 北魏太和三年(479),契丹惧受高句丽的侵轶,有几个部落南迁至辽水下游以东。北齐天保四年(553),北齐大举击契丹,俘其民十余万口,获杂畜数十万头,又破其别部。此后半个世纪,是契丹的多事之秋。突厥攻击契丹,役属其大部,另有小部约万户避走高丽。隋初,契丹款塞来附,居于故地。隋开皇六年(586),契丹“诸部相攻击”(《隋书·契丹传》),这次内乱的起因不明,可能是因为争占牧地。不久,契丹别部出伏等率众来附,另有别部四千余家背突厥来降,于是部落渐众,依托纥臣水(土河)而居,东西五百里,南北三百里,分为十部,兵多者三千,少者千余。隋大业元年(605),隋朝联合突厥可汗偷袭近边放牧的几个契丹部落,“尽获其男女四万口,杀其男子,以女子及畜产之半赐突厥,余皆收之以归”(《资治通鉴·隋纪》)。自从受到这次惨酷的打击,契丹又“中衰”了。

主编推荐

1. 材料扎实,作者每一论述均言出有据,绝不凿空。

2. 视野广阔,从部落形成到组织结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外交政策、文化艺术以及分裂变迁等方面均有独到洞见与阐释。

3. 行文畅晓,注重修辞、注重表达,语言深刻有力,不故作高深,读之轻松畅快。
 

精彩内容

契丹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曾长期活跃于历史舞台上,也曾骤然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一直以来,我们都对这个民族的形成、发展、演变、衰亡,以及经济、人口、外交、阶层、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着诸多认识的误区。本书正为扫清历史迷雾,还原一个民族真实面貌而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