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山之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莱山之夜

21.7 6.2折 35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炜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06375948

出版时间2014-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8359096

上书时间2024-12-25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张炜编著的《莱山之夜/张炜文集》中作者在幽深的莱山夜色的注视下,一次次打开笔记,将山雾笼罩的动荡奔波、疲惫不堪无法入眠的所见所闻所思,随着阵阵林涛和一荡一荡的鸟儿鸣叫记录下来。把这片偏远的土地的隐秘以及不同的年代和世纪里曾经有过的悲欢离合、生存和死亡倾心昭示和讲叙。

作者简介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及海外出版单行本四百余部,获奖七十余项。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
1999年《古船》分别被两岸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与作者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在海内外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畅销书奖等多种奖项。
大河小说《你在高原》获得华语传媒年度杰出作家奖、鄂尔多斯奖、出版人年度作者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等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十余奖项。

目录
目录

一辑

莱山之夜(上篇) 3
莱山月主祠 3
留下的是“倔种” 5
巨大的李子花 6
身上一片灼热 7
改天再谈 12
没有权利忘记 14
烧焦的黎明 16
可是我不想退出 18
人所不知的交易 19
红手 22
黄土是年轻的土壤 24
他正是我的昨天 27
他在哭自己的手 28
眼巴巴地看着他 30
哭了,抹眼了 32
日本刀歌 33
我们有许多不同 35
喜欢一些“怪人” 37
全都“紊乱”了 37
爱耍一根大棍 39
寻找那些大心灵 41
“肾”是生命之本 43
我们喝得更来劲儿 46
激动 48
人类最可怕的顽疾 51
痛苦地陶醉和消受 54
那颗必将衰老的心 56
你将逃往何方 58
月亮从山坳升起 60
一个黑色的世界 62
死亡之雾 64
忍住,一声不吭 65
古遗址调查 67
怕麻烦不行 68
骄娇二气务去 69
相守之心 70
看着我的昨天 72
歌者 75
他们没有心 76
隐秘的隧道 79
无法挽起臂膀 80
行走癖 82
一串瓷亮的野枣 83
那匹三岁小马 85
粗鲁的歇后语 86
以为然否 88
我不能沉默 92
“正义”的诱惑 93
简直是糟蹋自己 95
就像睡刺猬 98
一封信 99
社会渣滓 101
现场笔录 104
市声缓缓流过 106
炎热的八月 107
非人的早晨 109
野性藏在乌黑的头发下 112
半语子 113
露着金牙的家伙 115
谁也不能代他做 116
心会牵引着我 117
不忍回避的目光 120
一次郊游 121
中年的悲怆远行 123
一根弦绷得太久 125
这个夜晚 127
一个流浪汉 128
山区之夜 131
中年的田园 131
旅途上 133
走啊走啊 135
扎下帐篷点起篝火 136
这条路是这么黑 139
我的心在那儿 140
血肉相连的小城 141

二辑

莱山之夜(下篇) 147
山地之光 147
黑白分明的眼睛 150
我的兄长 152
褪火 155
生活在左岸的人 156
哲学家 158
俊男 159
这家伙 160
我就是想熬下去 164
饱受凌辱之地 165
还是这家伙 166
清朗天空的颜色 169
倾心交谈 170
画廊是一剂止痛药 171
他的最后一站 173
秦王射鲛 175
大坑 176
好沉寂的夜啊 178
礼数周全 181
被它缚住的猎物 183
感应力 184
怪人 185
可以爱上 186
奇怪的幸福感 187
有好几个人懂 188
我成了孤儿 190
要讲母亲的话 192
我们俩哭啊哭啊 194
路遇 204
薄酒一杯不成敬意 205
夏令营纪事 207
最长的旅行 215
那双闪闪的鹿眼 223
芜杂和苍凉的中年 225
往事像流水一样浸漫 227
黎明的喧声一响 230
村头 233
山路 235
大山深处 237
山村一夜 240
老天爷的“掌手雷” 249
她在红罂粟中央 250
品酒师的呓语 252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 253
那只看不见的手 254
她们 255
向东方 256
年轻驼子 259
投宿 263
那个春天的夜晚 265
女园艺师 267
一个妙窝 270
霞光落在她的脸上 273
让温柔找到着落 274
西边颗粒不收 277
见了两样东西红眼 278
地母在疼 282
我咬紧了牙关 283
这个人 285
令人措手不及 288
它盛满了黄昏的思念 289
必须加快脚步 293
女棋手的约定 294
无声的顽石 299
就此打住 300
乡镇车站 302
站在岔路口上 304
晨风一吹 306
富人区 307
不经意的一瞥 308
我的原野 309

附:马颂 312
回眸三叶 326
附录散文总目 336

内容摘要
                                                                                      莱山之夜(上篇) 
这是一场无始无终的奔波。莱山之夜,山雾笼罩,疲惫不堪,却常常无法入眠。林涛阵阵,不断听到小鸟的叫声一荡一荡远逝。再次打开笔记,注视这幽深的莱山夜色,这所见所闻所思……
莱山月主祠
    天一亮就开始登山。直接从北坡登上了莱山主峰。这座山峰相对高度很高,因而显得非常挺拔,实际上它的海拔还不足一千米,东西绵亘二十华里。莱山峰巅上树木葱茏,山阴树木尤其茂密,最多的是松树,油松和赤松。我在离这里不远的黿山那儿还曾看到很多黑松,它们大部分长在沙土地、河滩和海滩上。这里的赤松树皮发红,球果刚刚形成。松树下面是灌木,植被很好,几乎没有露出山石和土壤。这些树木不像是人工栽培的,因为树种很杂,有加拿大杨和钻天杨,还有不多的河柳。我甚至发现了一株野核桃,这棵落叶乔木的果实还没有成熟。
    有一株树木的样子很怪,它很秀丽,因而在众多的灌木和小乔木当中显得十分出眼。原来是一棵坚桦,一种小桦木,只有两三米高,长在山的半坡。这是很少见的一种树,大概在北方树种中它的木质算是最硬的之一了,听人说过去的车轴都是用它做的――在古代,几千年前秦始皇东巡的时候,他们修造车辆一定会取材坚桦。我在树下看了一会儿,又掏出本子做了标记。旁边还有川榛,也属于桦木科。川榛上结的坚果可以吃,也可以榨油。与它差不多的就是鹅耳枥,也属于桦木科――一种可爱的小乔木,种子同样可以榨油。距它不远的是几种不同的柞木,有蒙枥和柞枥。这些橡树的种子都富含淀粉。五十年前异族人入侵时,山里人没有东西吃,就从这里采了大量橡籽磨成橡子粉,做窝窝。
    莱山也叫“芝莱山”,又叫“莱阴山”。它在当年与西岳华山和东岳泰山齐名,并列为海内“三大名山”。可是到过泰山的人就会知道,莱山比起它简直微不足道。可这会儿站在山巅看去,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它的确在群峰之中显得最为挺拔、英俊、秀丽。众多丘陵葱郁一片,莽莽苍苍,在早晨的雾霭里时隐时现。朝阳升起来,脚下的峰廓变得光芒四射。从这里望去,各种各样的山堑、悬崖、沟壑都呈现眼底;那些弯曲闪亮的是溪流:在这个干旱季节,溪流仍旧流向北方,汇集起来就形成了河的源头。我辨认着那些河流:界河,栾河和降水河--对,在山岭面前拐成一个直角的就是芦青河了……
    也许当年史记上记载的那个为秦王采药的徐福,真的就从这里乘船,往北,先到了一个村子――那村子就叫“登赢”;然后再往前,在栾河营港口汇集了几百艘大船,从那里驶向“三神山”……
    想象的情景让人神往。
    当时的童男童女就在那条河里沐浴,施行沐浴礼,再到“登赢”去集合。这是一种仪式……
    我开始寻找月主祠的原址。这个祠建得很怪,不是建在山的主峰,而在一侧那个矮小的山头上。究竟为什么建在这里还需要研究。可能是“月属阴”吧,它就建在了山阴。
    找到破乱不堪的一处庙址。从基底可以看出,这个祠并不大。如今到处都是荒草残石,不过一眼就可以看出古建筑的周界。
    记载中秦始皇东巡时就在这里祭祀了月主。后来的汉武帝,汉宣帝,还有唐太宗,都来这儿祭祀过月主,登过这座山。唐太宗东征凯旋,在这里重修了月主祠,而且还铸了两米多高的铜像,有一吨多重……
徐福很可能是在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的时候见过他。那一次秦始皇南行琅琊,在琅琊台那儿招见过一些方士,徐福应该是其中之一。秦始皇第二次东巡,从琅琊赶到莱山,再次召见了徐福。那已经是徐福第一次或第二次出海归来了。秦始皇为徐福迟迟没有采回长生不老药恼怒了,徐福这次见他可能要冒杀头的危险。就在莱山脚下,秦始皇与之有过长谈。还好,徐福保住了性命。接着他们又一起乘船顺栾河北游,入海射大鲛……之后去芝罘,登成山头。秦始皇就在那里写下了“天尽头”三个大字……
如上简单的梳理不完全是想象,而是依据典籍和诸多研究资料的求证。有趣的是:国内徐福研究机构共有二十一个,日本徐福研究机构同样是二十一个。
         留下的是“倔种”
不知不觉二十多天过去了。我每天夜晚整理笔记直到深夜,白天就和农场那些老人呆在一起。我开始把这里的故事一一记录。这片偏远的土地当年一滴滴渗入的隐秘,如今像种子一样开始萌发,一簇簇钻出了地表。它们在向我昭示和讲叙,透露出越来越多的细节。而这些年来我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寻觅,如此固执地追溯一些特殊家族的不幸故事。旅途上,我的心中常常闪烁出一个个问号,它们跟随我走遍这片平原,南南北北,让我不厌其详地追踪。我要一遍遍转述这个家族的不幸和遭遇,告诉在那个年代里,在不同的世纪里,曾经有过怎样的悲欢离合、生存和死亡……是的,如果把人类的生存看做一根绵绵不断的链条,那么这里,这片偏远的荒凉之地同样散落了一些锈蚀的环节。
从所有的迹象看,这里被最终遗弃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老的一代遥遥远去,新的一代正火速撤离。留下的只是一些“倔种”,是不可救药的一类。这样的人说到底是时尚的死敌,是令一个消费时代所厌恶的、真正的不受欢迎者。他们韧忍而固执,盯住一点不再移动。
    在不眠的夜晚,我倾听着树叶哗哗抖动,想着正在远方的朋友,以及正在经历的爱的悲伤。

精彩内容
本书是纪实风格的长篇行走笔记。在幽深的莱山夜色下,在林涛和鸟鸣声中,作家将常年奔波的所见所闻和无法入眠时的所思所想,一则一则记录下来,既有对偏远大地上隐秘精神的讲述,又有对几个世纪里人的生死存亡、悲欢离合的感喟,笔调沉实而生动,深具打动人心的力量。本书是原《莱山之夜》《莱山之夜(续)》二书的全本合集,对于探究作家复杂隐秘的精神世界,以及了解他许多重要作品的写作,均有重要参考意义。

媒体评论
文学评论家王必胜:张炜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其最大亮点为:知性与识见,情怀与温度,韧性与持守。
王必胜评论:丝绺相连的心书张炜的散文随笔,不拘一格,或大或小,有专题,也有散章,近四百万字。其中,不乏早期的青涩之作,但斑驳绚丽的文字方阵,构成了一座恢宏壮阔的文学建筑。张炜认为,写作是一个“孤独者的心音”,自喻散文是一本“丝绺相连的心书”,用心去写,是他获得读者认可的原因。他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具体而言,体现为以下三个突出的亮点——  知性与识见。张炜的写作,被认为是人文精神守护者的写作。他的小说,有深挚的人文情怀,对历史和人生,对自然和生命,有着激昂华丽的书写和高蹈的精神揭示。而散文也承续着他擅长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体悟和阐发,从社会世相开掘精神层面的意义。他的散文创作,几乎包括了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的感悟。尤其是,在对世道人心的阐发中,他多从普通的生活现象里,从一些平常的事例上阐发哲理,关注的是一些思想本体的问题,一些生命和生存的意义。这些散文虽是短章,却从思想的高度、现实的角度,进行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知性写作也是思想的写作,是散文中的风骨和精气神,是文学的钙质。在散文中,不论是读史、写人,还是谈艺、记往,张炜都从一个思想者的维度上书写。时下,有些散文流于故事情节的平面铺陈,或者多是些小情小调和夕阳老调,缺少识见与思想的支撑。如是,平庸而软弱是现今散文的一个常见毛病。张炜的知性书写,是一种潜沉而深入的书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达,惟此,他的散文有了风骨和力量。
  情怀与温度。张炜的散文有两个精神着力点:对故乡齐鲁文化的敬重和对大自然的讴歌。故乡故情,吾土吾民,是写作者的精神原乡,是灵魂的栖息地。早年,张炜作品中的芦青河,晚近的万松浦,都是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场域。这些散文体现了他执着的家乡情怀,一个来自底层的知识分子的平民情怀。散文专题《芳心似火》,有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对齐鲁文化特别是齐国文化的张扬,以人文立场,描写这块浸润儒文化的土地上众多的物事与风习,其中多有家乡的悠悠情怀与拳拳心绪。这些看似散漫,其实有着一统的精神纽带,那就是对于齐鲁大地风华物象丝丝缕缕的情感。阅读一些篇章,可以感受到他对人文精神的特殊秉持,对传统文明根脉的敬畏,对喧嚣尘世中文化缺失的痛心。这些表明作家注重人文情怀的接续。另外,他对大自然有足够的敏感和热爱。他以人类最亲近的关系来描绘万松浦的动物和植物,寄情于那些原生态的自然物事,这也与齐鲁文化的崇奉自然相一致。张炜作品中的自然情怀和人文情操,浸染着作家细腻的情感。一个作家以其心灵的激情和生命的温度来书写,恰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
韧性与持守。散文是轻快的写作,多随意而为,但是,能够坚持构筑宏阔的文学长廊,需要作家拥有一颗坚韧的文心。惟有沉静于文学的人,笃定于精神求索的人,才会有如此的创获与丰收。张炜散文创作的启示是,一个人能够坚持四十年的散文历程,不厌其烦地去关心和表达,言说创作及创作之外的事,才有了散文随笔中的宏大建构。他对人文世界、生活现场、自然物事等,有较为深入广泛的涉猎。其中,有创作心得感悟,有人生札记,有对生活中美的褒扬和对丑的鞭笞。张炜的散文题材丰富随意,但在题旨上却有自己的独特考量,体现出他的文学韧性和坚持态度。他多次说及他对文学始终抱着神圣而敬畏的态度。这种韧性和坚持,也是一个精神的守望者、文学有心人崇高的文学情怀。在当下文坛中,张炜的写作不是另类,但至少是一种特别的现象,即不迎合时俗,不迁就流弊,不满足现实的花花草草,他耕耘的是一片生机鲜活的百草园,他栽植的一株葳蕤葱茏的大树。这种情怀和韧性,值得珍视和尊重。
                                                  ——王必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