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根国志 湿法开金石:陈家镛传
¥
30.83
4.5折
¥
68.5
全新
库存27件
作者安震涛,王雅丽,刘伟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93235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5元
货号11392017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安震涛,北京人,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和湿法冶金,1958年起就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原化工冶金研究所)工作,取得多项成果和专利。参与的“新型功能化超顺磁性颗粒的制备及在分离技术中的应用”获得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创造性的开发了超顺磁性聚合物微球规模化制造方法,创新性的开发了超细磁颗粒催化剂回收的新技术,设计了相应的生产装置和设备,提出超顺磁性微球合成及磁分离设备相关专利六项。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导言
第一章 生于书香门第 初识民族忧患
第二章 激荡年代 开启科学人生
第三章 留学美国 心系祖国建设
第四章 回国奉献 创建湿法冶金
第五章 湿法冶金 满足重大需求
第六章 科技报国选育良才 率团古巴考察技术
第七章 坚持科研 闲庭波澜不惊
第八章 科学春天 壮心不已
第九章 化育科技人才 潜心著书立说
结 语 一腔报国志 湿法开金石
附录一 陈家镛年表
附录二 陈家镛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 生于书香门第初识民族忧患 陈家镛为院士自述文集《科学的道路》亲笔撰写的《科研之路》一文写道: 我生于四川金堂县,我家是一个读书世家,自幼在四川成都市读书。受当时一些教师的教导及启发,目睹了旧中国经济落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屡遭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使国土沦丧的种种现实。同时,日本大量倾销工业品的经济侵略,激发了我工业救国的强烈愿望。① 有子名镛 四川省金堂县陈家是一个大家庭。陈家镛的祖父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最小的儿子名叫陈松谱。陈松谱字顺涛,他的妻子名叫王颖明。 1922年2月17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陈松谱夫妇迎来了他们的个男孩。之前他们接连生了三个女儿,为此经常被陈家的亲戚耻笑。儿子的降生让他们很好高兴,遂给他取名陈家镛,字鸣远。 “镛”是大钟,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古代庙堂祭祀时,常常击“镛”。镛声洪亮悦耳,震天动地。陈松谱给长子选择了“镛”字作为名字,期待着儿子长大后能做出一番事业。 金堂县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距离成都市约五十公里,现在隶属于成都市,当时的金堂县还没有划归成都管辖。陈氏家族在金堂县生活了二百余年,到了陈松谱这一辈人,祖上积攒下了二百余亩良田,后来由兄弟四人平分继承,陈松谱分到了大约六十亩。 陈松谱上过私塾,凭他的好学和钻研精神,不管是古文、诗词、书法,还是中医药知识,都打下了很深的根基。经常有邻居、熟人来找他看看药方、写点字画,他都欣然帮助。 陈家镛对金堂县的生活几乎没留下什么记忆,事实上他仅仅在那里度过了婴幼儿时期,零星用来拼凑回忆的碎片,还是来自母亲后来的唠叨。母亲说:一家人都是书呆子,每年家族里的小孩都要考状元,但好像都不太成功。 陈家镛对家里拥有过的那些田产也没什么印象,春种秋收仅仅停留在长辈的谈话中,似乎未曾在他的世界里真实存在过。他的父亲陈松谱不擅农事,田里的活计是不动一根手指头的。 有这六十亩良田,陈松谱不必为一家人生计奔忙。他凭自己的本事和兴趣,在家里开办了私塾,教授小孩子四书五经等传统中国文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金堂县远近闻名的乡绅。 搬家到成都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经过不断努力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清王朝封建帝制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社会风气渐开,民智日进,西方的优选科学知识、文化思潮影响着中国知识阶层,正所谓西学东渐;许多很好青年知识分子走出国门,踏上了留学之路,这成了一股时尚潮流。 陈松谱虽然成长、生活在大西南的一个小县城,但他十分关注国事民情。他认为,私塾在今后的中国一定会不断式微,引进西方的教育模式和知识体系是大势所趋;只有接受了全面的西式教育,年轻人今后才能有出息、有出路、有作为。加之所居金堂县多年被各路军阀、土匪盘踞,“城头变幻大王旗”,战乱频仍,民众生活不仅凄苦,而且很不太平,于是他果断做出了搬家去成都的决定。 1925年,陈松谱带领一家老小来到了成都郊区,落脚在一个亲戚家里。陈家在成都市里有自己的房产,是位于市中心青龙街的一处大宅院,毕竟这次搬家是做了在成都落地生根的打算,所以他找人把自家的大院子收拾了一番,半年后一家人搬了进去,算是在成都安下了家,那年陈家镛刚满三岁。 拖家带口地打乡下迁居到了大城市成都,陈松谱一是为远离匪患动荡的县城,更为主要的,是为了让子女接受好的教育,颇有点“孟母三迁”的意味。读书人家买房置业最看重的是“书香”“文脉”。陈家所在的这条青龙街可不简单,是当时成都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街区之一,让人不能不佩服陈松谱的深谋远虑。 P3-5
精彩内容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家镛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陈家镛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