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61 4.9折 ¥ 89 全新
库存19件
作者沈婕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3080491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1544813
上书时间2024-11-27
沈婕,女,湖北武汉人,管理学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在《科研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文章曾被《新华文摘》和《党政干部参考》转载。多次参与湖北发展研究报告的撰写。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
第1章 导论
1.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结构分析的必要性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结构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1.2.1 主要内容概述
1.2.2 主要分析方法
第2章 智慧专业化
2.1 国外智慧专业化研究
2.1.1 智慧专业化内涵
2.1.2 智慧专业化逻辑结构
2.1.3 智慧专业化实施
2.1.4 智慧专业化评价
2.1.5 智慧专业化应用案例
2.1.6 小结
2.2 国内智慧专业化研究
2.2.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2.2 区域创新能力
2.2.3 区域优势产业
2.2.4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3.1.2 智慧专业化理论
3.2 分析框架
第4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源集聚
4.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源内存性和外向性
4.1.1 资源内存性
4.1.2 资源外向性
4.1.3 资源内存性和外向性的综合作用
4.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源经济技术属性
4.2.1 资源经济属性
4.2.2 资源技术属性
4.3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源支持程度
4.3.1 区域文化作为资源支持程度的来源
4.3.2 政府信任作为资源支持程度的来源
4.3.3 区域人才结构作为资源支持程度的来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识别
5.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机会优势识别
5.1.1 市场需求优势
5.1.2 产品机会优势
5.1.3 技术机会优势
5.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基础优势识别
5.2.1 区域产业结构
5.2.2 区域产业强度
5.2.3 区域产业集中度
5.3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价值链优势识别
5.3.1 优选价值链嵌入
5.3.2 优选价值链定位
5.3.3 价值链增值
5.4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优势识别
5.4.1 创新优势外部识别
5.4.2 创新优势内部识别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定位
6.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结构目标
6.1.1 知识经济贡献率的持续增长
6.1.2 创新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6.1.3 创新孵化培育机制的完善与优化
6.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功能目标
6.2.1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是基本功能目标
6.2.2 科技创新是经济功能目标
6.2.3 创新环境培育是文化功能目标
6.2.4 创新体制机制是政府功能目标
6.3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目标
6.3.1 近期目标
6.3.2 中期目标
6.3.3 长期目标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7.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原则
7.1.1 本土化原则
7.1.2 差异化原则
7.1.3 包容发展原则
7.1.4 合作开放原则
7.2 三种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分类
7.2.1 一元产业
7.2.2 多元产业并存
7.2.3 产业互联网络
7.3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策略
7.3.1 路径变异:识别判断
7.3.2 路径匹配:学习吸收
7.3.3 路径留存或复制:试错耦合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支撑
8.1 构建灵活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政策组合
8.1.1 推动“小区域”创新发展
8.1.2 支持“变革型”创新项目
8.1.3 借助“数字化”实现转型
8.1.4 培育“跨边界”合作治理
8.2 构建高效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资本体系
8.2.1 有机融合的投资组合以避免“死亡之谷”
8.2.2 评价工具的精准使用以解决“雾化投资”
8.2.3 “五步骤”设计方案以提供结构指导
8.2.4 案例研究
8.3 构建清晰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监管模式
8.3.1 明确划分创新主体权责范围
8.3.2 设置结果导向型的评价体系
8.3.3 发展循环迭代的全过程监管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1章导论
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和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重要驱动力。面对国际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趋势,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应在顺应国际发展潮流的同时,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和特色的发展路径,建立有效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要避免盲目复制,但也要防止区域发展过于“独立”而形成区域发展的“破碎化”。
1.1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结构分析的必要性
创新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焦点。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环境下,国际和区际的竞争已从产品服务转到区位环境,从劣势规避转到优势选择,从可持续增长转到创新驱动。政策的“普适性”已不能适应不同区域经济“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立足区域特色,挖掘区域资源,利用区域基础,建设知识网络,通过优势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新趋势。具体可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及意义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1.1.1研究背景
1.研究的理论背景
理论建设是实践活动的基石。良好的理论基础,不仅能有效地指导区域科技政策建设,同时有利于区域创新活动的开展。
(1)智慧专业化:从理论到政策框架。
20世纪以来,欧洲和美国的生产力鸿沟问题逐步凸显,尤其以1995年最为突出。跨大西洋区域生产力差距的成因日益成为研究重点。为了缩短差距,欧洲建立了统一市场,通过调整工时、区域融合、取消贸易壁垒等政策,经历了一段较长的追赶时期。然而,生产力差距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从产业绩效角度看,生产力差距可以归因为两大主题。第一主题是结构效应,即欧洲与美国的生产力差距是因为工业结构差异。具体而言,欧洲是以中、低制造业为主的传统工业结构,意味着企业进行研究成果转化的能力低下。第二主题是本质效应,具体是指欧洲企业自身进行研究成果转化,以及提高其他投资收益的能力存在缺陷。无论是哪种论点,可以形成共识的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效率决定了区域生产力的高低,从而影响欧洲和美国的生产力表现。
21世纪初期,区域竞争力研究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热点。2000年,里斯本会议(Lisbon Agenda)首次介绍和宣传了区域竞争力的概念,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 2020)则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智慧、持续和包容增长三大目标,2013年出台的凝聚政策(CohesionPolicy)也将区域竞争力作为政策中心展开研究。大多数政策文件都强调区域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评价指标。具体而言,全球范围内区域发展模式呈现出高度同构或逐步趋同的现状,在此背景下研究区域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加社会福利。而这需要采取必要的步骤,如吸引和保留创新企业、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以及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从微观角度看,还需要提供富有挑战的工作及适宜的工作环境,培育适合创新企业发展的环境。
近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面临不同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国际发展潮流主要体现为:通用技术广泛传播、研发和人才费用不断上涨、知识经济资源紧缺、全球供应链竞争加剧,以及中国和印度等新的竞争者加入。欧盟内主流趋势表现为:OECD国家普遍实施财政紧缩政策、缩减公共支出、创新活动基层化,即国家授权给专业组织和机构,以及地方政府主导开展创新活动。在此背景下,以Dominique For-ay和Bart van Ark为代表的“知识增长”(Knowledge for Growth)小组提……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逻辑展开和丰富发展。智慧专业化是经合组织提出的新创新发展理论,是优先发展区域内在靠前市场上具有潜在竞争力和区域凝聚力的经济产业和技术,能有效支持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新方向。在智慧专业化视域下对创新驱动发展进行结构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提供新的创新发展战略设计思路。本书主要从资源集聚、优势识别、目标定位、路径选择和制度支撑五个方面分别研究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结构内涵,提供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设计和实施方案,并介绍了农业产业、高技术领域、旅游和医疗等多个领域丰富的智慧专业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