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图谱(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
  • 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图谱(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
  • 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图谱(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
  • 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图谱(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
  • 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图谱(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
  • 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图谱(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图谱(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

180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付升旗 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拍81

上书时间2023-12-29

北漂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付升旗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6298308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6页
  • 字数 38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口腔解剖生理学图谱(双语版供口腔医学专业用)》的内容分为5章,即牙体解剖、牙列、(牙合)和颌位、口腔颅面颈部系统解剖、口腔颅面颈部局部解剖和口腔颌面颈部断层影像解剖,并按内容的相关性又分为18节。以实物标本和影像图像为主,适当结合活体照片,部分牙体解剖标本辅以线条图加以说明,突出了图谱的真实性、实用性和简洁、明了的特点;口腔颌面颈部断层影像解剖的内容单列成章,保证了口腔解剖生理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配备大量与口腔解剖生理相关且有针对性的影像图像,体现了基础联系临床,基础服务临床的宗旨;图题和解剖结构采用中英文双重注释,以利于多方交流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牙体解剖
第一节牙的结构及表面解剖标志
图1.1.1颅(前面观)
图1.1.2颅(侧面观)
图1.1.3牙列
图1.1.4牙列X线像
图1.1.5牙的结构
图1.1.6牙X线像
图1.1.7牙磨片(低倍镜)
图1.1.8牙体组织(酸性复红染色)
图1.1.9恒牙
图1.1.10乳牙
图1.1.11部位记录法
图1.1.12Palmer记录系统
图1.1.13通用编码系统
图1.1.14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图1.1.15牙体长轴
图1.1.16牙邻面接触区
图1.1.17外形高点
图1.1.18线角
图1.1.19点角
图1.1.20牙体三等分
图1.1.21牙冠各面
图1.1.22前牙切嵴和舌面隆突
图1.1.23牙尖
图1.1.24结节
图1.1.25牙冠的嵴
图1.1.26边缘嵴和窝
图1.1.27(牙合)面标志
图1.1.28生长叶
第二节牙体的外部形态
图1.2.1恒牙
图1.2.2恒牙X线像
图1.2.3上颌中切牙
图1.2.4右侧上颌中切牙
图1.2.5上颌侧切牙
图1.2.6右侧上颌侧切牙
图1.2.7下颌中切牙
图1.2.8右侧下颌中切牙
图1.2.9下颌侧切牙
图1.2.10右侧下颌侧切牙
图1.2.11上颌尖牙
图1.2.12右侧上颌尖牙
图1.2.13下颌尖牙
图1.2.14右侧下颌尖牙
图1.2.15上颌第一前磨牙
图1.2.16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
图1.2.17上颌第二前磨牙
图1.2.18右侧上颌第二前磨牙
图1.2.19下颌第一前磨牙
图1.2.20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
图1.2.21下颌第二前磨牙
图1.2.22右侧下颌第二前磨牙
图1.2.23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合)面类型
图1.2.24上颌第一磨牙
图1.2.25右侧上颌第一磨牙
图1.2.26上颌第二磨牙
图1.2.27右侧上颌第二磨牙
图1.2.28上颌第二磨牙(牙合)形态
图1.2.29上颌第三磨牙
图1.2.30右侧上颌第三磨牙
图1.2.31下颌第一磨牙
图1.2.32右侧下颌第一磨牙
图1.2.33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根
图1.2.34下颌第二磨牙
图1.2.35右侧下颌第二磨牙
图1.2.36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
图1.2.37下颌第三磨牙
图1.2.38右侧下颌第三磨牙
图1.2.39恒牙萌出(前面观)
图1.2.40恒牙萌出(侧面观)
图1.2.41恒牙萌出X线像
图1.2.42乳牙
图1.2.43上颌乳中切牙
图1.2.44右侧上颌乳中切牙
图1.2.45上颌乳侧切牙
图1.2.46右侧上颌乳侧切牙
图1.2.47下颌乳中切牙
图1.2.48右侧下颌乳中切牙
图1.2.49下颌乳侧切牙
图1.2.50右侧下颌乳侧切牙
图1.2.51上颌乳尖牙
图1.2.52右侧上颌乳尖牙
图1.2.53下颌乳尖牙
图1.2.54右侧下颌乳尖牙
图1.2.55上颌第一乳磨牙
图1.2.56右侧上颌第一乳磨牙
图1.2.57上颌第二乳磨牙
图1.2.58右侧上颌第二乳磨牙
图1.2.59下颁第一乳磨牙
图1.2.60右侧下颌第一乳磨牙
图1.2.61下颌第二乳磨牙
图1.2.62右侧下颌第二乳磨牙
图1.2.63邻面接触区
图1.2.64楔状间隙
图1.2.65牙冠突度的部位
图1.2.66牙冠突度与牙龈的关系
图1.2.67多生牙
图1.2.68畸形中央尖
图1.2.69融合牙
图1.2.70黏着牙
图1.2.71釉珠
图1.2.72长根牙
图1.2.73弯根牙
图1.2.74多根牙
图1.2.75牙阻生
第三节牙髓腔解剖
图1.3.1牙髓腔X线像
图1.3.2髓腔解剖标志
图1.3.3根管类型
图1.3.4根管系统
图1.3.5上颌中切牙髓腔
图1.3.6上颌侧切牙髓腔
图1.3.7下颌中切牙髓腔
图1.3.8下颌侧切牙髓腔
图1.3.9上颌尖牙髓腔
图1.3.10下颌尖牙髓腔
图1.3.11上颌第一前磨牙髓腔
图1.3.12上颌第二前磨牙髓腔
图1.3.13上颌前磨牙的根管类型
图1.3.14下颌第一前磨牙髓腔
图1.3.15下颌第二前磨牙髓腔
图1.3.16上颌第一磨牙髓腔
图1.3.17上颌第二磨牙髓腔
图1.3.18上颌第三磨牙髓腔
图1.3.19下颌第一磨牙髓腔
图1.3.20下颌第二磨牙髓腔
图1.3.21下颌第三磨牙髓腔
图1.3.22乳、恒牙髓腔的比较
图1.3.23上颌乳中切牙髓腔
图1.3.24上颌乳侧切牙髓腔
图1.3.25上颌乳尖牙髓腔
图1.3.26上颌第一乳磨牙髓腔
图1.3.27上颌第二乳磨牙髓腔
图1.3.28下颌乳中切牙髓腔
图1.3.29下颌乳侧切牙髓腔
图1.3.30下颌乳尖牙髓腔
图1.3.31下颌第一乳磨牙髓腔
图1.3.32下颌第二乳磨牙髓腔
图1.3.33老年人牙髓腔形态的生理变化(髓腔内黑色部分)

第二章牙列、(牙合)和颌位
第一节牙列
图2.1.1牙列
图2.1.2牙列测量
图2.1.3恒牙列的类型
图2.1.4上颌牙的倾斜(前面观)
图2.1.5下颌牙的倾斜(前面观)
图2.1.6上颌牙的倾斜(侧面观)
图2.1.7下颌牙的倾斜(侧面观)
图2.1.8胎平面
图2.1.9补偿曲线
图2.1.10Spee曲线
图2.1.11横(牙合)曲线
图2.1.12Balkwill角
图2.1.13Bonwill三角
图2.1.14Monson球面
图2.1.15参考平面
第二节抬和颌位
图2.2.1牙尖交错(牙合)
图2.2.2覆(牙合)(B)和覆盖(A)
图2.2.3前牙正常与异常咬合
图2.2.4后牙正常与异常咬合
图2.2.5切道(C)及切道斜度(a)
图2.2.6Angle错牙粉类
图2.2.7上、下颌牙的咬合接触
图2.2.8第二乳磨牙远中关系
图2.2.9灵长类间隙
图2.2.10继发性(牙合)紊乱
图2.2.11前伸(牙合)(侧面观)
图2.2.12前伸(牙合)(前面观)
图2.2.13尖牙保护(牙合)
图2.2.14组牙功能骀
图2.2.15牙尖交错位
图2.2.16牙尖交错位X线像
图2.2.17下颌姿势位
图2.2.18下颌姿势位X线像
图2.2.19后退接触位

第二章口腔颅面颈部系统解剖
第一节颅骨和颞下颌关节
图3.1.1分离颅骨(前面观)
图3.1.2颅X线像(后前位)
图3.1.3分离颅骨(侧面观)
图3.1.4颅X线像(侧位)
图3.1.5颅(正中矢状面)
图3.1.6骨性鼻腔(1)
图3.1.7骨性鼻腔(2)
图3.1.8颅(冠状面)
图3.1.9颅(侧面观)
图3.1.10颞下窝
图3.1.11翼腭窝
图3.1.12额骨
图3.1.13上颌骨(前外侧面观)
图3.1.14上颌骨(内侧面观)
图3.1.15上颌骨(下面观)
图3.1.16上颌窦下壁与牙根尖的位置关系
图3.1.17上颌窦与牙根位置关系X线像
图3.1.18下颌骨(外侧面观)
图3.1.19下颌骨(前面观)
图3.1.20下颌骨(后面观)
图3.1.21下颌骨(内侧面观)
图3.1.22下颌骨的年龄变化
图3.1.23下颌管
图3.1.24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
图3.1.25颧骨
图3.1.26腭骨
图3.1.27舌骨
图3.1.28蝶骨(后上面观)
图3.1.29蝶骨(前面观)
图3.1.30颞骨(外面观)
图3.1.31颞骨(内面观)
图3.1.32颞骨(前面观)
图3.1.33颞骨(下面观)
图3.1.34面神经管
图3.1.35筛骨
图3.1.36支柱及支架结构
图3.1.37颞下颌关节(外侧面观)
图3.1.38颞下颌关节(内侧面观)
图3.1.39颞下颌关节(矢状面)
图3.1.40颞下颌关节X线像
图3.1.41颞下颌关节MRIT像(冠状面)
图3.1.42幼儿颞下颌关节
图3.1.43髁突
图3.1.44颞骨关节面
图3.1.45颞下颌关节盘
图3.1.46颞下颌关节盘(矢状面)
图3.1.47颞下颌关节盘(冠状面)
图3.1.48颞下颌关节的动脉分布
图3.1.49下颌运动
图3.1.50颞下颌关节运动X线像
第二节肌学
图3.2.1表情肌
图3.2.2咀嚼肌(浅层)
图3.2.3咀嚼肌(深层)
图3.2.4颈阔肌
图3.2.5颈肌
图3.2.6舌骨下肌群(深层)
图3.2.7口底肌
图3.2.8颅面肌和舌骨上肌群
图3.2.9舌骨上肌群
图3.2.10舌骨上肌群和舌外肌
图3.2.11舌骨上肌群(深层)
图3.2.12颈深肌
图3.2.13咽肌(后面观)
图3.2.14咽肌(侧面观)
图3.2.15腭肌(前面观)
图3.2.16腭肌(后面观)
第三节唾液腺
图3.3.1唾液腺
图3.3.2腮腺造影像(侧位)
图3.3.3腮腺毗邻结构(横断面)
图3.3.4腮腺毗邻结构CT像
图3.3.5腮腺组织(In染色)
图3.3.6腮腺的动脉分布
图3.3.7舌下腺(内面观)
图3.3.8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图3.3.9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游离)
图3.3.10下颌下腺组织(佃染色)
图3.3.11舌下腺组织(Im染色)
图3.3.12下颌下腺造影像(侧位)
图3.3.13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横断面)
图3.3.14下颌下腺和舌下腺CT像
第四节血管和淋巴系统
图3.4.1头颈部动脉
图3.4.2面部动脉
图3.4.3颈部动脉造影像
图3.4.4颈外动脉及其分支
图3.4.5颈外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像
图3.4.6舌动脉
图3.4.7下牙槽动脉的分支
图3.4.8上颌动脉的分支
图3.4.9蝶腭动脉的分支和腭降动脉
图3.4.10颈内动脉(后面观)
图3.4.11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图3.4.12头颈部动脉造影像
图3.4.13头颈部静脉(浅层)
图3.4.14头颈部静脉(深层)
图3.4.15颈部浅静脉(前面观)
图3.4.16颈部浅静脉(侧面观)
图3.4.17头部静脉及其吻合
图3.4.18头颈部浅淋巴结
图3.4.19头颈部浅淋巴结和淋巴管
图3.4.20颈部淋巴结
图3.4.21颈部深淋巴结
图3.4.22头颈部深淋巴结和淋巴管
图3.4.23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后面观
第五节神经
图3.5.1脑干和脑神经
图3.5.2三叉神经
图3.5.3眼神经的分支
图3.5.4上颌神经及其分支
图3.5.5上牙槽神经丛
图3.5.6上牙槽神经丛的分支
图3.5.7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内侧面观)
图3.5.8下颌神经的分支
图3.5.9面神经的分支
图3.5.10面神经
图3.5.11面神经管及面神经
图3.5.12鼓索和下颌下神经节
图3.5.13后四对脑神经
图3.5.14后四对脑神经(后面观)
图3.5.15舌下神经
图3.5.16颈丛浅支
图3.5.17颈丛深支
图3.5.18颈交感干

第四章口腔颅面颈部局部解剖
第一节口腔
图4.1.1口腔
图4.1.2唇的表面解剖标志
图4.1.3唇的层次.
图4.1.4颊的层次
图4.1.5牙龈
阻4.1.6硬腭
图4.1.7腭
图4.1.8腭的动脉分布
图4.1.9腭(正中矢状面)
图4.1.10腭肌(侧面观)
图4.1.11舌下区
图4.1.12舌下区内的结构

第五章口腔颌面颈部断层影像解剖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