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清代医学家 唐容川 宗海 医学著作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医经精义,本草问答,血证论,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秦伯未批医学见能、医易通论、医易详解、精校医案类录,共九种线装十六册全
¥
500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唐容川 宗海 著
出版人上海千顷堂、中医书局等
年代民国 (1912-1948)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石印
装帧线装
尺寸20 × 13 cm
册数16册
货号MSC柜2-1
上书时间2024-02-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医经精义,上下卷线装二册全,尺寸:17.5*11.3
本草问答,上下卷线装一册全,尺寸:17.5*11.3
血证论,八卷线装二册全,尺寸:17.5*11.3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七卷线装四册全,尺寸:17.5*11.3,最后一册(卷5、6、7)此册品相稍差,详情见图
伤寒论浅注补正,九卷线装三册全,尺寸:17.5*11.3
秦伯未批医学见能,四卷线装一册全,尺寸:20.2*13.2
医易通论、医易详解、线装二册全,尺寸:20.2*13.2
精校医案类录,线装一册全,尺寸:尺寸:19.8*13.2
- 商品描述
-
唐容川、中西贯通的清代医学家, (1846-1897),清代医学家,即唐宗海。经方家也同时是中西医汇通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字容川。四川彭县人。唐宗海少习儒。光绪十五年(1889)举进士,授礼部主事。中年嗜好医学,主张“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
著《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两卷(1892),认为西医长于“形迹”,中医长于“气化”,在内科的治疗方面,中医的优越性确为西医所不能及,主张“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并试图用西医解剖、生理等知识来印证中医理论,对此后中西医汇通论者影响较大。他重视气血说,著有《血证论》8卷(1884),受杨西山《失血大法》影响,讨论气血水火关系以及血证与脏腑、脉证死生、用药宜禁等问题。提倡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治血证原则,较为实用。另有《本草问答》两卷(1893),议及本草学理论,比较中西药学之异同与短长。《金匮要略浅注补正》9卷(1893)和 《伤寒论浅注补正》7卷(1893) 则是对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和《伤寒论浅注》两书的删补、正误,并合中西医之说而成。以上五书合称《中西医汇通医书五种》。唐宗海在维护中医,融合西学的同时,认为宋元以后的医学水平不如《伤寒论》以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