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学习:社会文化理论下的课堂实践
—1、向读者阐明他“在对话中学习”的理论基础是俄国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和美国语言学家韩礼德所主张的“以语言为核心的学习理论”。2、运用在课堂研究中所发现的案例为他的学习理论提供了有意义的实证支持。3、重点介绍了维果斯基的“可发展区域”(理论,用案例的形式介绍教师如何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中把握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以及提供相应的帮助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
24
4.8折
¥
50
九品
仅1件
作者[英]韦尔斯(Wells H.G.) 著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3-2
上书时间2021-1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正文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韦尔斯(Wells H.G.) 著
-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3501965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0页
-
正文语种
英语
-
丛书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
- 【内容简介】
-
《在对话中学习:社会文化理论下的课堂实践》共分三大部分。首先韦尔斯向读者阐明他“在对话中学习”的理论基础是俄国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和美国语言学家韩礼德所主张的“以语言为核心的学习理论”。在解读这个理论基础时,韦尔斯通过对知识及其来源的辨析确立了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在知识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继而论述在课堂学习中话语和文字对课堂活动参与者在交往过程中建构知识的促进作用。
在第二部分,韦尔斯运用在课堂研究中所发现的案例为他的学习理论提供了有意义的实证支持。他所选择的问题都是在当代课堂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比如学校在现代社会到底起什么作用,课堂话语基本模式——提问—反应—回馈(IRF)——的再评价,理解教学中渐进性话语,教学“活动”话语中的工具作用,写作在解读意义时的中介作用等。这些案例从实践的层面上解读了韦尔斯的学习理论。在他看来,课堂话语(不仅是教师用语,还包括教师与学生在探讨学习内容过程中的对话以及教师和学生分别就学习内容所进行的交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升学生对社会文化内涵的理解及接受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沟通,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交往能力。
韦尔斯通过这些案例提出两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概念。首先他认为话语与文字表述(talkandwriting)之间,文字表述能够帮助学生把对学习内容的浮浅认识,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升华为对概念的深层理解,完成从人际心理的互动对话(inter-mental)到内在心理的自我对话(intra-mental)这一过渡以及从社会话语(socialspeech)到内在话语(innerspeech)的转变。这里韦尔斯及其先导对于文字语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即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的吸收、分辨、理解和接受能力,因为它标志着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思维和鉴赏的能力,同时语言文字的繁荣和发展也是任何一个社会传承文化的重要条件。联想到当前影视文化对学习方式的巨大冲击力,学校的教育者更需要坚持培养学生运用文本语言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符号的文化标识指向的感知力。韦尔斯在这一部分所提出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学校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学生在课堂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不论是口头还是文字形式,都不只是在学习某种知识、某种表达方式,而是在学习能够使其顺利进入社会交往所需要的、仅为该文化所特有的语言符号、交往习俗以及行为规范。因此在韦尔斯看来,学校不仅是教会学生读书写字和知识传递的场所,还是使学生通过课堂交流学习与人交往、走向社会化的场所,是在对话中实现语言、交际、情感和智力全面发展的平台,韦尔斯在论述学校的教育功能和语言的文化培育功能日寸拓展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理解。
在《在对话中学习:社会文化理论下的课堂实践》的第三大部分,韦尔斯重点介绍了维果斯基的“可发展区域”(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理论,用案例的形式介绍教师如何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中把握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以及提供相应的帮助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他同时提出这一学习理论对教师所提出的严峻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分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适当的“脚手架”(scaffolding),促成学习的发生。这与以教案为中心,以教材和PPT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目录】
-
ConventionsofTranscription
Introduction
PartⅠ:EstablishingtheTheoreticalFramework
1TheComplementaryContributionsofHallidayandVygotskytoa"Language-basedTheoryofLearning"
2InSearchofKnowledge
3DiscourseandKnowingintheClassroom
PartⅡ:Discourse,Learning,andTeaching
4Text,Talk,andInquiry:SchoolingAsSemioticApprenticeship
5PuttingaTooltoDifferentUses:AReevaluationoftheIRFSequence
6FromGuessingtoPredicting:ProgressiveDiscourseintheLearningandTeachingofScience
7Usingthefool-kitofDiscourseintheActivityofLearningandTeaching
8MakingMeaningwithText:AGeneticApproachtotheMediatingRoleofWriting
PartⅢ:LearningandTeachingintheZPD
9OnLearningWithandFromOurStudents
10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andItsImplicationsforLearningandTeaching
AppendixⅠ:ASocialConstructivistModelofLearningandTeaching
AppendixⅡ:CategoriesfortheAnalysisofDiscourse
References
IndexofAutbors
IndexofSubjects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