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伤保险行政纠纷典型案例解析:“八五”普法用书·法官说法(第二辑)
  • 工伤保险行政纠纷典型案例解析:“八五”普法用书·法官说法(第二辑)
  • 工伤保险行政纠纷典型案例解析:“八五”普法用书·法官说法(第二辑)
  • 工伤保险行政纠纷典型案例解析:“八五”普法用书·法官说法(第二辑)
  • 工伤保险行政纠纷典型案例解析:“八五”普法用书·法官说法(第二辑)
  • 工伤保险行政纠纷典型案例解析:“八五”普法用书·法官说法(第二辑)
  • 工伤保险行政纠纷典型案例解析:“八五”普法用书·法官说法(第二辑)
  • 工伤保险行政纠纷典型案例解析:“八五”普法用书·法官说法(第二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工伤保险行政纠纷典型案例解析:“八五”普法用书·法官说法(第二辑)

17 3.7折 46 全新

仅1件

天津南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桂华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5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6-24

谦辰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鲁桂华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5
  • 版次 1
  • ISBN 9787521623260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全书运用二十个典型案例,几乎覆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伤保险行政纠纷绝大部分类型,按照案情介绍、法理分析、知识拓展、普法提示四个层面,由生活现象的具象到法律关系的抽离、再到相关法律规定的剖析,后进行法律提示,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相关法律问题。
【作者简介】
鲁桂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一级高级法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从事审判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基层、中、高级法院审判工作经验,先后参与审理了“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案”、“沈家本故居腾退案”等一系列社会广泛关注的大要案,先后承担《行政诉讼一并解决民事争议》等12项省部级司法研究课题,撰写的多篇论文在《法律适用》《人民司法》《人民日报》等期刊报纸刊发,作为主编编写了《经典案例分类精解》等多部法律专著,在物权、侵权、合同等民商事领域有较深的造诣。
【目录】
案例一 

单位不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怎么办? / 003

案情回顾 / 003

(一)单位少报漏缴社保,职工申请核定补缴 / 003

(二)审理过程 / 003

法理分析 / 004

知识拓展 / 006

(一)工伤保险制度的起源及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演进 / 006

(二)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的程序 / 007

(三)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的法律后果 / 009

普法提示 / 009

案例二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否在追缴社会保险费程序中直接认定劳动

关系? / 011

案情回顾 / 011

(一)劳动关系争议期间,职工申请补缴社保 / 011

(二)审理过程 / 012

法理分析 / 013

知识拓展 / 016

(一)缴纳工伤保险费是法定义务 / 016

(二)社会保险费追缴是否适用追诉时效? / 017

普法提示 / 019

案例三 

发生工伤事故怎么办? / 020

案情回顾 / 020

(一)职工申请工伤认定,区人社局不予受理 / 020

(二)审理过程 / 020

法理分析 / 021

(一)工伤认定谁能申请,向谁申请,如何申请? / 021

(二)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如何寻求救济? / 023

知识拓展 / 024

(一)工伤认定程序依申请启动的缘由 / 024

(二)工伤认定申请的法律效果 / 024

(三)申请的瑕疵 / 025

(四)工伤保险待遇的获取 / 026

普法提示 / 027

案例四 

工伤保险行政案件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 028

案情回顾 / 028

(一)职工发生事故受伤,“用人单位”否认工伤,人社局认定工伤 / 028

(二)审理过程 / 028

法理分析 / 029

(一)

根据《工伤认定办法》,用人单位未举证不必然导致认定工伤的后果 / 030

(二)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决定 / 030

知识拓展 / 031

(一)何为举证责任 / 031

(二)行政程序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 032

(三)行政程序举证责任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衔接 / 034

普法提示 / 035

(一)对劳动者的提示 / 036

(二)对用人单位的提示 / 036

(三)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执法人员的提示 / 036

第二章 工伤认定

案例一 

职工在工作园区滑倒摔伤可以认定工伤吗? / 039

案情回顾 / 039

(一)职工在工作园区台阶处滑倒摔伤,区人社局不予认定工伤 / 039

(二)审理过程 / 039

法理分析 / 040

知识拓展 / 042

(一)“三工”要素解释的基本原则 / 042

(二)“三工”要素的关系 / 043

(三)“三工”要素的内涵和外延 / 044

普法提示 / 047

案例二 

员工在工作中遭殴打受伤可以认定工伤吗? / 048

案情回顾 / 048

(一)员工之间打架斗殴受伤,区人社局认定工伤 / 048

(二)审理过程 / 048

法理分析 / 049

知识拓展 / 051

(一)立法沿革 / 051

(二)重点要件分析 / 052

(三)第十四条第(三)项与第(一)项的关系 / 054

普法提示 / 055

(一)对劳动者的提示 / 055

(二)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执法人员的提示 / 056

案例三 

 

短期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的单位一定不是工伤责任单位吗? / 057

案情回顾 / 057

(一)

职工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市人社局认定工伤,市政府撤销认定 / 057

(二)审理过程 / 058

法理分析 / 059

(一)

工伤认定程序中职业病诊断证明书(鉴定书)的形式审查

原则 / 059

(二)“不再进行调查核实”的对象包括事故伤害和工伤责任主体 / 059

(三)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 060

知识拓展 / 061

(一)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和工伤认定的申请 / 061

(二)数个责任单位共同承担工伤责任 / 062

(三)职业病加重情形下的工伤认定 / 063

普法提示 / 064

(一)对劳动者的提示 / 064

(二)对用人单位的提示 / 065

(三)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执法人员的提示 / 065

案例四 

职工在团建活动中受到伤害可以认定工伤吗? / 066

案情回顾 / 066

(一)职工参加团建活动受到伤害,区人社局不予认定工伤 / 066

(二)审理过程 / 066

法理分析 / 067

(一)职工参加单位组织的团建活动的性质 / 068

(二)所受伤害与工作之间的因果关系 / 068

知识拓展 / 069

(一)“因工外出”工伤认定的相关立法沿革 / 069

(二)“因工外出”工伤认定的构成要件 / 070

普法提示 / 073

(一)对“因工外出”情形下受伤职工的提示 / 073

(二)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执法人员的提示 / 074

案例五 

 

交管部门不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就无法认定工伤吗? / 075

案情回顾 / 075

(一)

员工参加单位团建骑车回家途中摔伤,区人社局不予认定

工伤 / 075

(二)审理过程 / 076

法理分析 / 077

知识拓展 / 078

(一)“因工外出”与“上下班途中”的区分 / 078

(二)单方交通事故能否认定工伤 / 079

(三)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有独立判断职权的其他情形 / 081

普法提示 / 082

(一)对因交通事故受伤职工的提示 / 082

(二)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执法人员的提示 / 082

案例六 

职工突发疾病死亡视同工伤需满足什么条件? / 084

案情回顾 / 084

(一)

职工工作时突发疾病,在救护车转运返乡途中死亡,区人社局认定视同工伤 / 084

(二)审理过程 / 085

法理分析 / 085

知识拓展 / 088

(一)立法沿革 / 088

(二)“工作时间”与“工作岗位” / 090

(三)“突发疾病”与“死亡” / 091

(四)“在家病亡” / 092

普法提示 / 094

案例七 

见义勇为视同工伤需满足什么条件? / 095

案情回顾 / 095

(一)公司保安与抢劫者搏斗受伤,区人社局认定视同工伤 / 095

(二)审理过程 / 096

法理分析 / 096

知识拓展 / 098

(一)立法沿革 / 098

(二)见义勇为与视同工伤条款的关系 / 099

(三)视同工伤的行为表现与紧迫性要求 / 101

普法提示 / 102

案例八 

转业军人旧伤复发视同工伤需满足什么条件? / 104

案情回顾 / 104

(一)转业军人旧伤复发,市人社局认定视同工伤 / 104

(二)审理过程 / 104

法理分析 / 105

知识拓展 / 106

(一)立法目的 / 106

(二)“因公、因战负伤”和“旧伤复发” / 107

(三)待遇支付 / 109

普法提示 / 110

 

案例九 

存在醉酒情形就一定不能认定为工伤吗? / 111

案情回顾 / 111

(一)

员工醉酒,上班途中遇交通事故身亡,区人社局不予认定

工伤 / 111

(二)审理过程 / 111

法理分析 / 113

(一)《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七条的相关规定 / 113

(二)《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的立法本意 / 114

(三)充分保护职工权益的立法导向 / 115

知识拓展 / 115

(一)醉酒排除条款的立法原意 / 115

(二)因果关系的认定 / 116

(三)“醉酒”的认定 / 117

普法提示 / 118

案例十 

工伤职工如何申请增补工伤部位或变更工伤认定决定? / 119

案情回顾 / 119

(一)工伤职工申请变更工伤认定决定,区人社局不予变更 / 119

(二)审理过程 / 120

法理分析 / 120

知识拓展 / 122

(一)“变更”或“增补”的原因 / 122

(二)“变更”或“增补”事由的举证、认定 / 123

(三)“变更”或“增补”的程序规则 / 125

普法提示 / 126

(一)对工伤职工的提示 / 126

(二)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执法人员的提示 / 126

第三章 工伤保险责任承担

案例一 

工程违法分包情形下,由谁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 131

案情回顾 / 131

(一)工程违法分包,职工因工受伤,区人社局不予认定工伤 / 131

(二)审理过程 / 131

法理分析 / 132

(一)

违法分包情形下,存在劳动关系并非用工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必要条件 / 133

(二)

违法分包情形下,用工单位工伤保险责任的承担不以“手分包”为限定 / 134

知识拓展 / 135

(一)

违法分包情形下,承包人作为劳动者因工伤亡的,不宜认定为工伤 / 135

(二)分包、转包、挂靠的概念区分 / 136

(三)何谓“事实劳动关系” / 137

普法提示 / 138

(一)对伤亡职工(及其近亲属)的提示 / 138

(二)对用工单位的提示 / 138

(三)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执法人员的提示 / 139

案例二 

劳务派遣情形下,工伤保险责任应当由谁承担? / 140

案情回顾 / 140

(一)

被派遣劳动者因工受伤,市人社局认定由劳务派遣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 140

(二)审理过程 / 140

法理分析 / 141

(一)工伤行政确认类案件中劳务派遣关系的认定 / 141

(二)劳务派遣情形下工伤保险责任的承担 / 142

知识拓展 / 143

(一)异地劳务派遣情形下的参保地 / 143

(二)劳务派遣情形下的工伤预防机制 / 144

(三)用工单位是否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 145

普法提示 / 145

案例三 

超龄劳动者因工伤亡能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 147

案情回顾 / 147

(一)

职工退休返聘期间因工受伤,区人社局未受理其工伤认定

申请 / 147

(二)审理过程 / 147

法理分析 / 148

(一)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的三个答复 / 149

(二)相关部门规章的规定 / 150

(三)我国超龄劳动者日益增多的实际情况 / 151

知识拓展 / 152

(一)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 152

(二)超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 153

普法提示 / 154

案例四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如何维权? / 155

案情回顾 / 155

(一)

非法用工单位受伤人员提出举报,区人社局责令开办人支付一次性赔偿金 / 155

(二)审理过程 / 156

法理分析 / 156

知识拓展 / 158

(一)用人单位与非法用工单位 / 158

(二)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与非法用工关系 / 159

(三)行政机关的义务 / 163

普法提示 / 164

(一)对用人单位的提示 / 164

(二)对劳动提供者的提示 / 164

第四章 工伤待遇认定及支付

案例一 

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可否起诉要求予以撤销? / 169

案情回顾 / 169

(一)

用人单位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起诉要求撤销,法院裁定驳回其起诉 / 169

(二)审理过程 / 169

法理分析 / 170

(一)被诉《劳动能力再次鉴定结论》并非省人社厅作出 / 170

(二)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实质为专业技术性鉴定结论,本质上不属于行政行为 / 171

(三)小结 / 173

知识拓展 / 173

(一)劳动能力鉴定基本规则介绍 / 173

(二)

不予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是否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寻求

救济? / 175

普法提示 / 177

案例二 

停工留薪期及停工留薪期待遇如何认定? / 178

案情回顾 / 178

(一)

职工工伤复发身亡,社保基金管理局不予确认停工留薪期

待遇 / 178

(二)审理过程 / 178

法理分析 / 179

知识拓展 / 181

(一)停工留薪期待遇 / 181

(二)辅助器具配置费用 / 183

(三)伤残待遇 / 183

(四)工亡待遇 / 185

普法提示 / 186

(一)对劳动者的提示 / 186

(二)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执法人员的提示 / 186

案例三 

单位不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对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是否有

影响? / 187

案情回顾 / 187

(一)

单位未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职工申请工伤待遇先行支付

被拒 / 187

(二)审理过程 / 188

法理分析 / 188

知识拓展 / 191

(一)先行支付制度的立法沿革和法理基础 / 191

(二)先行支付的条件 / 192

(三)“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 / 192

普法提示 / 194

案例四 

民事赔偿之后还能获取工伤保险待遇吗? / 195

案情回顾 / 195

(一)遗属申请全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遭拒 / 195

(二)审理过程 / 196

法理分析 / 197

(一)民事赔偿的性质 / 197

(二)工伤保险的性质 / 198

知识拓展 / 199

(一)不同路径下的工伤赔偿的优缺点 / 199

(二)国外立法模式 / 200

普法提示 / 20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