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
  •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

14 3.5折 40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莱塔儒勒(Francesco Lattarulo) 编;李庆民、李清泉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22

上书时间2024-09-03

八拾八书库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莱塔儒勒(Francesco Lattarulo) 编;李庆民、李清泉 译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
  • 版次 1
  • ISBN 9787111244028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4页
  • 字数 3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书
【内容简介】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汇集了国际上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雷电放电与感应、地磁暴效应、电力传输线电磁于扰、屏蔽结构与性能、人体静电学、电能质量评估、谐波传播与潮流分析、谐波治理等多个前沿研究专题。本书注重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表述严谨,图文并茂。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适合于从事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研究的科研人员、研究生、技术开发与工程设计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电磁兼容领域教师与研究生的专业教材。
【作者简介】
  Francesco Lattarulo教授工作于意大利的Polltecnico di Bari,是电气工程EMC领域的全职教授,其研究方向包括高电压工程和EMC。他是EMC领域国家CEI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家AEI特别工作组的成员。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第1章 分析雷电预击穿现寒及其电磁兼容问题的静电学-电动力学混合法

1.1 简评

1.2 雷雨云静电模型

1.3 平面电场

1.4 轴向电场

1.5 预击穿静电学

1.6 预击穿电动力学

1.7 本章小结

附录A

A.1 地面场

A.2 轴向场(雷云模型底部以下)

附录B

附录C

C.1 无空间电荷区的静电学解法

C.2 无空间电荷区的电动力学解法

C.3 考虑电晕的电场解法

附录D

参考文献

第2章 分析雷电电磁学及与附近电力传输线耦合的有效方法

2.1 导言

2.2 预击穿及击穿过程机理

2.2.1 电晕现象

2.2.2 浪涌电流的速度

2.2.3 土壤特性

2.3 天线模型

2.4 讨论

2.5 回击放电电流

2.6 临近线路中的感应电压

2.6.1 实际激励场

2.6.2 与附近线路的耦合效应

2.6.3 应用范例与讨论

2.7 本章小结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第3章 地磁暴效应对长距离交流输电系统的影响

3.1 导言

3.2 系统等效模型

3.2.1 电力变压器与自耦变压器模型

3.2.2 静止无功补偿器模型

3.3 协同补偿策略

3.4 试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传输线与地下金属结构之间交流干扰的评估方法

4.1 导言

4.2 系统等效模型

4.3 试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准静态磁场渗透金属外壳的关键实例:一种新模型

5.1 导言

5.2 无载荷短孔径

5.2.1 简评

5.2.2 集中式磁通渗透

5.2.3 分布式磁场渗透

5.3 有载荷的短孔径和穿孔薄层

附录A

椭圆短孔径的磁链

附录B

填充或未填充连续薄层的椭圆孔径的电阻与电感

附录C

由不同材料填充的孔径的磁通渗透深度

附录D

针对孔径磁链概念的评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用网络分割法解决涉及人体的电磁兼容问题

6.1 导言

6.2 网络分割法应用于接触人体的极低频电场

6.2.1 对地等效电容的提取法

6.2.2 有效静电高度及连接点电流的计算

6.2.3 人体在平面上接地

6.2.4 人体悬浮在地面上空

6.3 应用于静电放电分析的改进人体模型

6.3.1 简评

6.3.2 对串联参数Ri和Li的计算

6.3.3 暂态分析

6.3.4 接触放电模式

6.3.5 气体放电模式

6.4 本章小结

附录A

平面上方的球体

参考文献

第7章 针对谐波干扰的新电能质量评估标准

7.1 电能质量简介

7.1.1 干扰种类

7.1.2 频率波动

7.1.3 电压幅值波动

7.1.4 波形变化

7.2 电磁兼容标准

7.2.1 IEC谐波标准

7.2.2 IEEE谐波标准

7.2.3 IEC与IEEE标准中的谐波限值比较

7.3 谐波畸变监测

7.3.1 对电压和电流畸变的评估

7.3.2 建立新评价指标的需要

7.4 非正弦情况下供电系统新的电能质量评估标准

7.4.1 基本假设

7.4.2 谐波畸变的新评估准则

7.4.3 仿真结果

7.4.4 实验结果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实际线路运行条件下前置变换器系统的设计

8.1 导言

8.2 基本功能、运行限制与数学模型

8.3 基本控制方法

8.3.1 相位控制

8.3.2 交流电流控制

8.3.3 基于双坐标轴的电流控制

8.3.4 平均化与线性化方法的应用

8.3.5 电压定向控制

8.4 先进控制技术

8.4.1 无传感器控制技术

8.4.2 直接功率控制

8.5 基于PI的电流控制器设计准则

8.6 直流电压控制的设计准则

8.6.1 基于PI的电压控制

8.6.2 基于PI的电压控制设计实例

8.7 非理想运行条件

8.7.1 延迟

8.7.2 电网不平衡

8.7.3 电网传感器的位置影响

8.7.4 LCL滤波器的被动阻尼

8.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应用伴随网络理论分析功率变换器的线路侧特性

9.1 导言

9.2 连接于线路的电压型变换器

9.3 用“虚拟电路”法建立电流控制的电压型变换器模型

9.4 频域内的灵敏度分析

9.4.1 基本定义

9.4.2 伴随网络理论的应用

9.5 基于伴随电路的灵敏度分析:个例研究

9.5.1 关于变压器感抗的线路电流灵敏度

9.5.2 关于采样延迟的线路电流灵敏度

9.5.3 关于LCL滤波器的灵敏度分析

9.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工业电力系统设计中的谐波潮流应用

10.1导言

10.2 电力系统谐波响应

10.3 概率表达式

10.4 实例研究

10.5 无源滤波器

10.6 成本最小的抑制谐波的设计

10.7 最优化算法

10.8 实例研究

参考文献

第11章 采用并联型有源滤波器减弱配电线路中的谐波传播

11.1 导言

11.2 有源滤波器

11.3 污染源负载的分类

11.4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

11.4.1 参考电流的产生

11.4.2 p-q法

11.4.3 有源滤波器的交流电流控制

11.5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优化控制方法

11.5.1 模糊控制简介

11.5.2 模糊逻辑用于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电流控制

11.5.3 Nelder-Mead单纯形优化方法简介

11.5.4 Nelder-Mead优化方法用于有源滤波器三次谐波补偿

11.6 实时控制的实现

11.6.1 控制代码

11.6.2 模糊算法的软件实现

11.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