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索瘤吴震2020观点
  • 脊索瘤吴震2020观点
  • 脊索瘤吴震2020观点
  • 脊索瘤吴震2020观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脊索瘤吴震2020观点

14.6 1.5折 98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震 著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精装

货号4421

上书时间2024-06-19

八拾八书库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书内有瑕疵 如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震 著
  •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8
  • ISBN 9787518969074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脊索瘤,从人类第一次认识这个疾病到今天,一直都是一个医学难题。脊索瘤好发于人体中线部位,颅底、脊柱、骶尾部,这些深在的部位脊索瘤的外科手术切除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脊索瘤对于常规剂量的反射治疗的无反应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放射治疗在脊索瘤治疗方面束手无策。至今为止仍无有效的针对脊索瘤的化疗及靶向药物问世,更是让脊索瘤的综合治疗几乎是一个奢望。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常见病、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上对许多良性、恶性疾病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对而言脊索瘤则进展缓慢。脊索瘤,这一个复杂的疾病,正逐渐成为医疗工作者必须直面的严峻

 

问题。

 

鉴往可以知未来,回溯脊索瘤的研究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自1846年 Rudolph Virchow第一次描述了这种肿瘤以来,人们对于脊索瘤的认识经历了多个阶段。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我们大致可以将这170年的历史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脊索瘤被描述到显微外科广泛开展前,这一时期主要是肉眼手术,并确定了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的肿瘤。第二阶段从显微手术的普及开始, 这一阶段人们开始追求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此外,细胞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普及也提高了我们对脊索瘤生物学的认识。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新的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全切程度,并加深了医生对于脊索瘤的认识。人们认识到,脊索瘤的放疗无反应性是相对的,对于极高剂量的放射治疗,脊索瘤可以表现出一定反应,在此基础上,放射肿瘤学家设计了新的策略,在保持周围正常神经血管结构的同时,将高能量传递到肿瘤组织,为脊索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第四阶段的到来归功于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今天人们对于脊索瘤的特异性分子的研究正在开展,相关治疗药物正在加紧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脊索瘤的化学治疗将会成为脊索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吴震,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肿瘤学专业,主攻颅底、脑干肿瘤学,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1病房主任。

 

北美颅底外科协会委员,亚太颅底外科协会专家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颅颌面外科学组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工作30年来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省部级医学科技进步奖4项,市局级奖项1项。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至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参观交流,并至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西雅图港景医院、纽约长老会医院进行访问交流。主持科研课题8项,目前5项在研究阶段,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包括973计划项目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1篇,累积影响因子40以上。30年来专注于颅底、脑干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对于颅底、脑干肿瘤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多项颅底、脑干肿瘤临床课题攻关工作,使我国颅底、脑干肿瘤疾病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脊索瘤的概述及流行病学 / 001

 

1.脊索瘤虽组织学表现偏良性,但生物学行为呈恶性 / 001

 

2.脊索瘤流行病学特点 / 001

 

3.脊索瘤部位不同,预后不同 / 004

 

脊索瘤病理观点 / 008

 

4.脊索瘤的病因学 / 008

 

5.分子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 009

 

脊索瘤影像学发展及展望 / 013

 

6.X线检查技术 / 013

 

7.CT扫描 / 015

 

8.MRI扫描 / 018

 

9.核医学的运用 / 023

 

10.鉴别诊断 / 024

 

11.展望 / 026

 

12.典型案例展示 / 027

 

脊索瘤手术相关技术的辅助 / 033

 

13.患者的基础生理状况 / 034

 

14.脊索瘤影像学表现 / 035

 

15.术前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 035

 

16.新技术辅助下的脊索瘤手术 / 036

 

17.术中磁共振 / 037

 

18.术中导航 / 037

 

19.术中电生理监测 / 037

 

脊索瘤放化疗的有效性 / 040

 

20.放疗能够改善脊索瘤的预后 / 040

 

21.脊索瘤的药物治疗 / 042

 

脊索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 047

 

22.脊索瘤术后放化疗效果差,需要新型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 / 047

 

23.脊索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 047

 

24.针对脊索瘤分子标志物Brachyury的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 / 048

 

25.针对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分子靶向治疗 / 049

 

26.针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分子靶向治疗 / 051

 

27.针对转化生长因子-β的分子靶向治疗 / 053

 

28.针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分子靶向治疗 / 054

 

29.针对SMARCB1/INI-1的分子靶向治疗 / 055

 

30.靶向PD-1/ PD-L1的免疫治疗 / 056

 

31.微小核糖核酸在脊索瘤治疗中的应用 / 059

 

32.脊索瘤药物治疗的难点思考 / 060

 

脊索瘤临床前研究模型的建立 / 075

 

33.临床前研究模型是研究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必备工具 / 075

 

34.脊索瘤的临床前模型 / 076

 

35.展望未来:建立原位异体移植物与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 078

 

脊索瘤临床前研究及展望 / 082

 

36.颅内脊索瘤相关的临床研究数量丰富 / 082

 

37.脊索瘤相关的临床研究具有鲜明的特点  / 083

 

38.脊索瘤的临床研究热点集中于术后放疗与靶向治疗,复发脊索瘤的治疗策略是难点 / 085

 

39.展望 / 085

 

典型病例 / 089

 

40.病例一 软骨样脊索瘤 / 089

 

41.病例二 经典型脊索瘤 / 093

 

42.病例三 脊索瘤 / 105

 

43.病例四 软骨样脊索瘤 / 110

 

44.病例五 脊索瘤 / 114

 

45.病例六 去分化脊索瘤 / 120

 

出版者后记 / 12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内有瑕疵 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