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李筱荣2018观点
  • 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李筱荣2018观点
  • 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李筱荣2018观点
  • 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李筱荣2018观点
  • 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李筱荣2018观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李筱荣2018观点

28 3.2折 88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筱荣 著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667

上书时间2024-05-23

八拾八书库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有瑕疵 如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筱荣 著
  •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8939602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眼底疾病是众多纷繁眼疾中比较常见、相对复杂、影响视力较大的一类疾病,包括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部疾病、变性性疾病等。眼底疾病病因繁多、病程表现各异、疾病变化迅速;很多病变治疗存在争议且效果不佳。其中,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就是一种发病机制和治疗中尚存争议较多的眼底疾病之一。 

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不仅是屈光度发生变化,眼部组织同时发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伴有眼轴的延长和眼基质的改变,如颞侧弧形斑、色素细胞破坏、色素上皮变薄、豹纹状眼底、Fuchs 斑、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继发新生血管及巩膜变薄等。由于上述这些变化,患者视功能欠佳,视觉质量不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中,黄斑病变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三种常见类型:萎缩性黄斑病变、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和牵拉性黄斑病变。同样是高度近视,为什么有些患者发生萎缩性黄斑病变,有些患者发生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而另一些患者却发生牵拉性黄斑病变?在牵拉性黄斑病变中,后巩膜加固术效果确切吗?后巩膜加固术,还是玻璃体切除术,或是二者联合?诸如此类问题,值得广大眼底病医生去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

 

本书内容从高度近视的概述、流行病学、高度近视的发病机制、高度近视病理改变、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的临床表型、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治疗现状和后巩膜加固手术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并对一些尚存争议的问题阐述了我个人的观点。在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的临床表型上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将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的临床表型分为三型。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治疗现状是目前有争议问题多的领域,诸如高度近视性黄斑可以进行劈裂处理吗?如何处理?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希望能对国内眼科同行有所帮助。

 

本书是个人观点丛书系列,由于认识的不同及诊疗习惯的差异,可能在某些观点上存在偏颇。我个人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不妥和欠缺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眼科同道能给本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及时更正。

【作者简介】
李筱荣,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院长、眼视光学院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医科大学跨世纪人才。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专家会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新加坡眼科研究所高级临床科学家。华夏医学科技奖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委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生物与医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黄斑病学组顾问。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眼视光专业(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视网膜血管病学组委员。

 

《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委、《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委、《眼科学新进展》编委,《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编委、国际眼科杂志眼视光学理事会常务理事、《国际眼科纵览》杂志编委、国际眼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执行编委、《Retina 中文版》编委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审稿人。

 

自2003 年至今,李筱荣教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 项(其中3 项已结题)、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 项、十五攻关课题子课题1 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 项,美国米尔斯坦基金1 项。课题获得国际奖项(防盲治盲方面)2 次、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 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 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 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天津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奖2 项,2015 年荣获全国眼底病十大进展之一。

 

发表专业论文220 余篇,包括SCI 文章45 篇(均为通讯作者),在眼科学基础研究高影响因子杂志IOVS 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三篇论文;国家专利6 项;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25 部,2016 年担任国家(原)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眼病学》主编,2010 年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眼病学》教材。自1998 年至今,共指导硕士研究生58 人,博士研究生19 人,博士后2 名,目前均已顺利出站。

【目录】
高度近视的概述及流行病学 / 001 

1. 高度近视的概念 / 001

 

2. 高度近视的流行现状 / 003

 

3. 高度近视的危险因素:基因遗传还是环境因素 / 008

 

高度近视发病机制 / 018

 

4. 巩膜机制 / 018

 

5. 脉络膜、视网膜机制 / 022

 

6. 信号转导通路 / 025

 

高度近视的病理改变 / 030

 

7. 高度近视眼球壁厚度改变及临床意义 / 030

 

8. 玻璃体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 033

 

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 / 039

 

9. 视盘表面及周围改变 / 040

 

10. 后巩膜葡萄肿 / 042

 

11. 后极部视网膜和脉络膜改变 / 042

 

12. 周边部视网膜改变 / 049

 

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的临床表型 / 053

 

13. 变性性黄斑病变 / 054

 

14. 牵拉性黄斑病变 / 058

 

15. 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 / 065

 

16. 三种临床表型可以提前预见吗 / 067

 

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治疗现状 / 074

 

17. 高度近视黄斑前膜与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区别 / 074

 

18. 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干预吗?何时干预?如何干预 / 075

 

19. 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玻璃体切除术时内界膜的处理 / 078

 

20. 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与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技巧辨析 / 080

 

21.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 083

 

22.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时彻底清理玻璃体后皮质的必要性 / 087

 

后巩膜加固手术 / 090

 

23. 后巩膜加固手术的历史与沿革 / 090

 

24. 后巩膜加固术的适应证 / 095

 

25. 后巩膜加固术的临床效果 / 097

 

26. 后巩膜加固术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对比 / 100

 

27. 后巩膜加固术与玻璃体切除术二者联合的必要性大吗 / 102

 

出版者后记 / 10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瑕疵 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