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朝灾荒与社会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光绪朝灾荒与社会研究

23 3.5折 66 九品

仅1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高臣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029

上书时间2023-05-29

八拾八书库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高臣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48969
  • 定价 6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6页
  • 字数 34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光绪朝灾荒与社会研究》首先对光绪朝自然灾害的种类和频次、空间和时间分布、破坏强度等展开统计分析,以达到对光绪朝灾况的宏观认知。其次对光绪朝荒政举措、荒政效果及荒政实施的制度性缺陷展开分析,得出光绪朝政府荒政渐趋颓废的结论,而这种颓废,客观上又为近代“义赈”的兴起提供了发展空间。再次分析光绪朝灾荒的社会影响。最后对光绪年间各政治派别的灾荒观展开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
  张高臣(1969—),男,山东平度人,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00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代灾荒史和社会史的研究。在《东岳论丛》、《甘肃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光绪朝灾荒与社会研究的学术回顾
一灾荒史研究的阶段性发展
二光绪朝灾荒与社会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本书的目标
第二节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基本框架
三创新点

第一章光绪朝(1875-1908)灾况概览
第一节光绪朝自然灾害的种类和频次
一自然灾害种类多
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
第二节光绪朝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
第三节光绪朝自然灾害的破坏强度

第二章光绪朝荒政的制度运作及发展困境
第一节清代“荒政”简介
一备荒
二救荒和恢复生产
第二节光绪朝荒政举措及其社会影响
一光绪朝荒政举措及效果
二光绪朝荒政的制度性缺陷
第三节光绪朝荒政失控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
一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政治权力日渐衰微
二国家财政匮乏
三吏治严重腐败

第三章光绪朝救荒机制的近代转型
第一节近代义赈的兴起与发展
一义赈的缘起
二近代义赈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近代义赈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官赈不力客观上为近代义赈的兴起让出了活动空间
二传统慈善机构慈善活动的传承
三近代东南地缘共同体的形成——近代义赈兴起的支点
四西方传教士对华赈灾活动的影响和刺激
五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的参与
六近代传播媒介的出现
第三节近代义赈对传统民间赈济的超越
一募捐和赈济范围的差异性
二技术手段的差异性
三赈灾地位的差异性
四赈灾性质的差异性
五组织形式的差异性
六工作程序的差异性
七价值取向的差异性
八救济理念的差异性
第四节近代义赈对传统救荒机制的制度性冲击
一近代义赈的社会效果
二近代义赈对传统救荒机制的冲击
三近代义赈的经验启示和局限性

第四章光绪朝自然灾害与社会危机
第一节光绪朝自然灾害与人口变迁
一光绪朝自然灾害与人口的增减
二光绪朝自然灾害与流民潮
三光绪朝自然灾害对人口结构和灾民素质的影响
第二节光绪朝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
一使封建国家的财政愈显拮据
二光绪朝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的严重破坏
三光绪朝自然灾害对商业贸易的影响
第三节光绪朝自然灾害与社会冲突
一光绪朝因灾引发的社会冲突概况
二光绪朝因灾引发的社会冲突类型

第五章光绪朝各政治派别灾荒观探析
第一节“天象示警”的传统灾异观的延续
第二节清流派“重本”、“恤民”的灾荒观
一清流派关于灾因的认识
二清流派关于防灾救荒的务实性建议
第三节洋务派“师夷”特色浓厚的灾荒观
一洋务思想家对传统灾异观的批判
二洋务派对于中国灾荒成因的认识
三洋务派关于防灾救荒的荒政主张
第四节戊戌维新派“维新”特征突出的灾荒观
一维新派关于中国灾荒成因的揭示
二戊戌维新派对于解决中国灾荒问题的思考
第五节“标本兼治”——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灾荒观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近代中国灾因问题的深入思考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祛灾除荒的远见卓识
三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灾荒观的简单评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