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
¥
95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张志刚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志刚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1
-
版次
1
-
ISBN
9787300109398
-
定价
6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71页
-
字数
67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 【内容简介】
-
张志刚先生的《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一书,以“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作为“根本线索、主要矛盾或基本张力”,来反思宗教哲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认为很好,张志刚先生抓住了宗教哲学的关键所在,把信仰问题作为宗教哲学的根本问题,也就是说找到了研究的门径。全书六章涉及了当代宗教哲学的大部分问题,又比较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宗教哲学研究的历史、流派及其特点,能给读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线索,尤其重要的是他对宗教哲学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把宗教对话这类现代才开始出现的重大话题予以哲学的高度进行评述,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现在宗教对话已经在世界宗教界中形成了潮流,但是我国宗教界里还不太明显,虽然有个别地方曾经开展了这种对话,但是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究其实质来看,可能还在于对话的主题不集中,特别是对有信仰者来说,一旦进入到教义思想的层面,往往各说各话情况居多。西方学者提出从伦理的层面找到宗教对话的“金规则”,亦即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对话的原则,但是这个“金规则”至今仍然还是停留在学者之间的层面并没有在全世界宗教界中推广。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像本书提出的从宗教哲学角度来进行深入的对话呢?我以为还是可以试一试的。总之,虽然此书仍然是以西方学者的研究作为宗教哲学的研究对象,但是作者的落脚点则在当代,与现实结合起来,则又是突显出此书的特点。
- 【作者简介】
-
张志刚,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2004-2009)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研究所和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任美国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1998-1999),德国法兰克福大学DAAD客座教授(2006-2007)。
研究领域为宗教学、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哲学、宗教与文化及其比较研究、中西方哲学等。主要著作:《宗教文化学导论》(1993)、《猫头鹰与上帝的对话——基督教哲学问题举要》(1993)、《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1995)、《理性的彷徨——现代西方宗教哲学理性观比较》(1997)、《宗教学是什么》(2002)等。主编:《宗教研究指要》(2005)、《20世纪宗教观研究》(2007)、《跨文化思想者文库》(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
- 【目录】
-
绪论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
一、当代观念:宗教哲学是什么
1.宗教哲学与神学
2.宗教哲学与宗教学
二、研究现状:两个例证分析
1.希克的《宗教哲学》
2.群体创作的《指南》
3.两个例证的学术启发
三、何谓“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
1.关于“关键环节”
2.关于“方法论批判”
3.关于“宗教哲学的中国意义”
第一章“上帝存在证明”及其批判
一、安瑟尔谟以来的本体论论证
1.经院哲学阶段
2.现代哲学阶段
3.当代哲学阶段
二、托马斯式的和凯拉姆式的宇宙论论证
1.托马斯式的宇宙论论证
2.马里坦论“六条认识途径”
3.凯拉姆式的宇宙论论证
三、目的论论证或设计论论证
1.托马斯的经典论证
2.佩利的设计论论证
3.休谟的经验论批判
4.斯温伯恩的新论证
四、康德和刘易斯的道德论论证
1.康德的道德论论证
2.刘易斯的通俗论证
3.两种论证形式质疑
五、从帕斯卡尔到詹姆斯的意志论论证
1.帕斯卡尔的“打赌说”
2.詹姆斯的“风险论”
3.论证思路与理论批评
第二章罪恶问题研究
一、“罪恶”概念和问题涵义
1.罪恶概念释义
2.罪恶问题涵义
二、奥古斯丁的“经典神正论”及其问题
1.奥古斯丁的经典解释
2.几个主要的疑难问题
三、麦凯VS.普兰丁格:“自由意志论”之争
1.概念、争论和主要文献
2.麦凯:罪恶问题的逻辑矛盾
3.普兰丁格:自由意志辩护论
四、希克的“塑造灵魂论”及其争论
1.伊里奈乌的神正论思想
2.希克的“塑造灵魂论”
3.“希克版神正论”批评
五、怀特海及其后学的“过程神正论”
1.宇宙观和上帝观
2.罪恶观与神正论
3.新思潮与新问题
六、研讨总结:“这是一个悖论”
1_罪恶问题的争论实质
2.罪恶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三章宗教经验研究
一、从施莱尔马赫到鲁道夫·奥托
1.施莱尔马赫的宗教情感论
2.奥托的宗教现象学
二、詹姆斯:个人宗教与神秘经验
1.宗教本质与“个人宗教”
2.宗教经验的对象与影响
3.几个重要的方法论结论
三、弗洛伊德和荣格:宗教信仰与深层心理
1.弗洛伊德的宗教起源研究
2.荣格的宗教心理研究
四、蒂利希和斯马特:宗教信仰与终极关切
1.蒂利希的终极关切说
2.斯马特的超观念形态论
五、概要性评述:类型学分析
1.大体分类观点及其说明
2.两种神秘体验分类观点
3.斯温伯恩的“五分法”
4.诸种分类观点比较评论
六、概要性总结:方法论批评
1.宗教经验研究的方法论立意
2.开拓者提出的重大问题
3.论争焦点:本质和证实问题
第四章宗教语言问题
一、古典学说:迈蒙尼德和托马斯·阿奎那
1.迈蒙尼德的否定性宾词观念
2.托马斯·阿奎那的类比性宾词理论
二、当代难题:从“语言挑战”到“寓言论战”
1.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挑战
2.寓言论战的引子:“隐身的花匠”
3.三位知名哲学家的寓言论战
4.希克的续篇:“两个旅行者”
三、无证据论:普兰丁格的改革派认识论
1.论证思路的形成过程
2.质疑古典基础主义
3.摒弃传统自然神学
4.论辩“适义基础命题
四、经典解释:布尔特曼的解除神话理论
1.《新约》与神话世界观
2.宗教经典与现代世界观
五、象征理论:蒂利希以及兰德尔
1.蒂利希的宗教语言象征论
2.兰德尔的宗教象征功能论
六、学理探讨:线索、问题及其难点
1.基本问题或核心问题
2.研究线索和发展阶段
3.论“独特性”:评逻辑实证主义
4.再论“独特性”:评改革派认识论
5.沉思宗教语言的“特殊复杂性
第五章宗教对话问题
一、宗教对话的背景与难题
1.文化背景:地球村的形成
2.思想背景:思维方式的转变
3.学术背景:从比较研究到宗教对话
4.理论难题:相互冲突的“真理观
二、正统的宗教排他论
1.主要特征:普遍而正统的信仰立场
2.根本依据:以几大一神论传统为例
3.当代典型:巴特的新正统神学思想
三、拉纳的宗教兼并论
1.梵二会议与宗教对话
2.拉纳的宗教对话观
3.兼并论的神哲学基础
四、希克的宗教多元论
1.宗教多元论的出发点
2.东方宗教的思想资源
3.多元论的假设与论证
五、汉斯·昆的宗教兼容论
1.为什么我还是基督徒?
2.什么是真正的宗教?
3.实践成果:《全球伦理宣言》
六、尼特的宗教实践论
3.晚近的争端及其动向
4.“西方理性”的原本底蕴
5.“中国理性”的学术意义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及关键词索引
附录一学问人生,探索不已——北京大学张志刚教授访谈录
附录二“中国大陆学术界的基督教研究”,反思——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性评论
附录三宗教与国际热点问题——宗教因素对冷战后国际热点问题和重大冲突的深层影响
附录四宗教是什么?——关于“宗教概念”的方法论反思
第一版后记
增订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