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基博集 文史大家 钱钟书父亲 5辑22卷23册 搜罗详备 蔚为大观 繁体横排 稀有少见 全新未拆封
  • 钱基博集 文史大家 钱钟书父亲 5辑22卷23册 搜罗详备 蔚为大观 繁体横排 稀有少见 全新未拆封
  • 钱基博集 文史大家 钱钟书父亲 5辑22卷23册 搜罗详备 蔚为大观 繁体横排 稀有少见 全新未拆封
  • 钱基博集 文史大家 钱钟书父亲 5辑22卷23册 搜罗详备 蔚为大观 繁体横排 稀有少见 全新未拆封
  • 钱基博集 文史大家 钱钟书父亲 5辑22卷23册 搜罗详备 蔚为大观 繁体横排 稀有少见 全新未拆封
  • 钱基博集 文史大家 钱钟书父亲 5辑22卷23册 搜罗详备 蔚为大观 繁体横排 稀有少见 全新未拆封
  • 钱基博集 文史大家 钱钟书父亲 5辑22卷23册 搜罗详备 蔚为大观 繁体横排 稀有少见 全新未拆封
  • 钱基博集 文史大家 钱钟书父亲 5辑22卷23册 搜罗详备 蔚为大观 繁体横排 稀有少见 全新未拆封
  • 钱基博集 文史大家 钱钟书父亲 5辑22卷23册 搜罗详备 蔚为大观 繁体横排 稀有少见 全新未拆封
  • 钱基博集 文史大家 钱钟书父亲 5辑22卷23册 搜罗详备 蔚为大观 繁体横排 稀有少见 全新未拆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钱基博集 文史大家 钱钟书父亲 5辑22卷23册 搜罗详备 蔚为大观 繁体横排 稀有少见 全新未拆封

全新未拆封 全集共5辑24卷,第1辑收录有《中国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史》《经学论稿》《孙子章句训义》 4部著作;第2辑收录有《国学必读》《江苏学风近百年湖南学风》《集部论稿初编》《韩愈志韩愈文读》《文范四种》5部著作;第3辑收录有《方志汇编》《版本通义古籍举要》《国学文选类纂》《国文教学丛论》4部著作;第4辑收录有《子部论稿》《后东塾读书杂志》《精忠柏石室教育文选》《序跋合编》《碑传合

89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基博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0-01-1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副院长傅宏星博士历时10年主持整理的《钱基博集》自2015年5月第一辑问世以来,几乎是一年一辑,均按计划推出。随着第五辑的出版,历时五年、总字数近千万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十一五”重点规划出版项目《钱基博集》基本出齐。这套海内外收录*为齐备的钱基博先生著作集,几乎囊括了这位诂经谭史、学贯四部的学术大家一生的著述。

分册介绍
第一辑
《中国文学史》上下册
本书分上下两册,以中华书局《中国文学史》 三册本为底本,复以各单行本勘校。《中国文学史》采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概念和理论范畴,以文言述学。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实际相契合,避免了五四以来整理传统文化较为普遍的“以西律中”的弊病,从而构建了与中国学术传统相吻合的文学史模式。作者具有突出的文体意识,对作家作品的评述与辨析准确得当,注重整体性把握,大都要言不烦,切中肯綮;文辞古雅遒炼,朴实优美,体现了一代古文名家深厚的学养和文字功力。
《现代中国文学史》  
本书是一部广义性质的文学史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现代文学(1911-1930)的演变轨迹,总结其兴衰得失。作者将文学置于广阔的背景下加以考察,虽以评介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为主,但也广泛涉及民国以来的学术文化和政治风貌,并不周限于以文论文,以诗论诗,而是笔涉文学,意寄兴亡,探索这一时期“文章得失升降之故”,抒发深沉的历史感慨。
《经学论稿》  
钱基博先生学贯四部,湛深经学,生平主张“五经不必全读,而四书不可不读”。他治经学的方法,可以用。以经诂经,穷原竟委,平议古今,折衷汉宋”来概括,因此从不囿于门户主见,并能结合教学实践,留下了大量研究经学的佳作。可惜,在钱先生生前身后,这些珍贵的学术文献未能如愿结集出版,致使今日的学者很难一闯究竟,更不可能对他的经学研究成就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本书辑入了钱先生经学方面的文章十篇和专著六部。其中《春秋约纂》、《礼记约纂》、《丧礼今读记》等三书,出版至今已逾八十年,鲜有人知,迹近湮没,此次是首次全文披露,洵足以津梁后学而嘉惠士林。

第二辑
《国学必读》  
本书是钱基博先生早年编选的一部中学教科书,既考虑了读者的实际能力和现实需求,又兼顾了各个朝代的文章,纲举目张,选文精审,成为当时影响较大、流传甚广的国学普及读物之一。钱先生认为“国学”即“国性之自觉”,我们学习国学的目的,乃在于“发国性之自觉,而纳人生于正轨”。他又特别强调文学可以“通国学之邮”,故单独拈出“文学概论”作为上册,而下册“国学概论”则分别按通论、经学、小学、史学、子学来进行辑录,这充分体现了钱先生的特识和国学分类思想。在“国学热”经由电视讲坛进入百姓视野、传统文化遇度娱乐化而国学常识极度匮乏的当下,《钱基博集:国学必读》的重新出版,让今人有机会听听昨天的那些大师们怎么说,是一种补课,更是一种参照。
《文范四种》 
钱基博先生以集部之学见称于世,数十年精研选学,他认为选本的*功用是为了“示文章之正轨,导来学以 涂辙”,并进而指出:“要之普通文选,可以娱志为归; 而模范文选,当以明法为本。”故今之所谓文范者,盖选 文之可为法式者也。因此,他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学 习对象编选了大量的可作为文章之“法式”的国文讲义。《钱基博集:文范四种》辑入钱基博先生所编的四种讲义,即《酬世文 范》、《语体文范》、《模范文选》和《国师文范》。其 中,《语体文范)和《模范文选》在国内各大图书馆多有 收藏,并不罕见;而《酬世文范》和《国师文范)则存世 稀少,几不为学者所知晓,一为油印本,一为自印铅字 本,前者极有可能是海内孤本。四部文范分类合理,网举 目张,选目精审,评注透辟,今日之学者苟能明其法而知 其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则于作文思过半矣。
 《集部论稿初编》  
钱基博先生学贯四部,平生尤致力于传统集部的钻研,自谓“集部之学,海内罕对”。然而,他的“集部之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知识系统?在其大量遣文着述尚未整理出版之前,不可能得到一个完整而准确的回答。《钱基博集:集部论稿初编》乃《钱基博集》“集部之学”部分,《初编》一册,辑入文学论著六部,分别为《中国文法说例》、《文最》、《国文研究法》、《解题及其读法》、《骈文通义》、《校读记》等。前两书为油印讲 义,作于钱先生任教吴江私立丽则女子中学时,此次是首次披露。而《国文研究法》一书,则是他任教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时所作,结集为《戊午暑 期国文讲义汇刊》一书。至于最后三部专著,均作于任教光华大学时期,属于正式出版。
《韩愈志韩愈文读》  
钱基博先生不仅是一代 硕学通儒,也是一位卓有成绩 的古文大师。他对韩愈生平与文章的学习钻研,可谓终其一生,心得极多。《钱基博集:韩愈志、韩愈文读》乃《钱基博集》“韩愈研究”部分,全一册,辑入了先生的两部精心结撰之作,即《韩愈志》和《韩愈文读》,并附录一篇专题长文《韩文读语》。《韩愈志》以史体着论,不同于“五四”以来一般的文学家评传;《韩愈文读》则采用解题、夹注与文末集评相结合的编撰体例,亦非今日流行的文学作品导读可比。《钱基博集:韩愈志、韩愈文读》对作家作品的论评,析理精微,叙事贵可考信,立信薪于有本,比次有法,义不拘虚,并以其体例的独创和见解 的深刻,成为韩愈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
《江苏学风近百年湖南学风》  
本书收入钱基博先生《江苏学风》和《近百年湖南学风》两部书稿。其中。《江苏学风》是遭江苏教育瘤之请而撰写,陆续刊登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的《江苏教育》杂志,世人罕知,此次为抢先发售结集出版。两书选取苏、湘两省晚明以来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分别立传,力图发掘诸人身上足以“立懦廉顽”的精神资源,正所谓“通子之意于传记”。钱先生素来主张“持风气”而反对“徇风气”,通遇表彰先贤,目的是希望今日之知识分子能及早觉悟,见危授命,修己立人。如此看来,上述著作,均以经世致用为己任,明耻教战为份内,不失为“忧患”之书,“发愤”之作。

第三辑
《方志汇编》
收入钱先生在方志研究方面的论文书信和专著。其中讨论方志的书函有《复杨畦韭县长规划修志办法书》、《钱子潜函徐县长研讨修志体例》、《辛馆长函孙志老对撰修县志事颇多商榷》、《纂修县志之商榷—辛干驰书钱子泉》、《钱基博再度致函县长愿担任编修经济、赋税两目》,以及向社会劝捐刊刻锡山“先哲丛书”的书函,包括《秦钱二董刊刻“锡山先哲丛书”》、《致荣君德生函》、《致薛君南溟函》;而讨论方志编写的专题论文则有《师范学校修地方志议》、《无锡新志目说明书》、《无锡县新志征访事项》、《无锡县立图书馆刊刻“锡山先贤丛书”计划书》等;方志专著有《无锡光复志》、《无锡识小录补》、《吴江县兵事志》、《无锡风俗志》、《无锡*志》、《无锡历代兵事志》、《无锡警备志》、《无锡赋役志》等。
《版本通义古籍举要》  
本书为《钱基博集》第十分册,收入钱先生在版本学、目录学方面的两部名著(《版本通义》、《古籍举要》),以及讨论治学方法的专著《读书稽古法》和一些散篇文章。其中《读书稽古法》是钱基博先生的一部佚着,共八章,散见于20世纪20年代的地方性报纸《无锡新报》上,未完载。目前仅存导言、第一章《晓音读》全章以及第二章《明训诂》的部分内容,计3万2千余字。这部作品体例严密,分章论述读书稽古之方法,解说详备,见解高明,实乃钱先生治学方法之枢机。
《国学文选类纂》 
收录钱基博先生国学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文章和著作,也有先生治学的心得和体会,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文章有《国学历代变异的问题》、《中国古代学者治学的方法》、《国学之意义及治国学方法之评判》、《今日之国学论》、《十年来国学之商兑》、《孔子圣诞演说》、《治学篇上》、《治学篇下》等,约计25万字。除《国学文选类纂》之外,均未见再版。 
 《国文教学丛编》  
集中了这位语文大家讨论国文教学的文章二十五篇,以及中小学国文教材两部。《国文教学丛编》材料充实,既有理论探讨,又有教材实例,对于今天的语文教学不无启发和参考意义。

第四辑
《精忠柏石室教育文选》  
时序选入先生不同时期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论著。先生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从事教育事业近半个世纪,毕生从事教学和著述,期望通过教育和学术研究匡扶世道人心,**社会的种种弊端。本辑既有钱先生关于教书育人的相关论述和思考,也有先生对自己毕生教育实践的回忆总结,是研究钱先生治学观念与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
《碑传合编》 
二十世纪初期,正值胡适倡导的"传记文学"风生水起之际,而同样潜心于传记创作的钱基博先生,则与之保持适当的张力和距离:一方面,他坚守传记的史学本位,由探寻"传记之源流"入手,承继各类传统文体的写作规范,并对之进行调整和改造;另一方面又在旧有的学术构架下,思考关于传记的界说,勾画传记的范畴,梳理传记发展、演化的统序。钱基博正是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努力,力图建构中国的、本土化的传记知识谱系,稳健地推进以史传、志传、碑传为核心的传统传记写作向现代的转型与发展。本书收入了钱基博一生当中创作的碑、传方面的散篇文章,并按体裁分类,厘为五卷,共辑录一百一十五篇,约计四十余万言。
《序跋合编》  
钱基博先生治学广博,除各类著作外,亦为后世 留下了大量的序跋作品。他认为这些文章“以生平读 书无一字滑过,故于学术文章得失利病,多抉心发奥 之论”。傅宏星主编的《序跋合编》收录了钱先生撰 写的书序(上下)、卷头语、发刊词、后序、题跋等共 六卷,一百六十六篇。这些文字或考镜源流,或品评 得失,或闲叙掌故,反映了他的爱国之心、乡土之情 、亲友之爱与学问之博。钱先生的创作态度严肃而诚 恳,介绍与评论都基于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言不虚 发。处处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其为人舆为学也 跃然纸上。
《子部论稿》  
按时序辑入先生有关子部之学的论文论著。钱基博不仅“集部之学,海内罕对”,他对于传统子部之学也用力甚劬,多有心得和创获,自谓:“子部钩稽,亦多匡发。”《钱基博集:子部论稿》汇集先生子部方面的研究成果,涉及儒家、道家、名家及佛学。钱先生的子部之学重视对古代各派思想家本意的考察,通过版本校勘,“以子治子”上窥古人学术之真,澄清今人的误解和模糊影响之谈;同时注重中西古今学术思想的会通,务以古学救当世之弊。
《后东塾读书杂志》  
收入钱先生论文38篇,研究专题13部,论及很多经典,如四书、《史记》《汉书》《两都赋》《郭有道碑》《文史通义》,还有科举史专论等,跨度之大、范围之广,“浩博无涯涘”,令人惊叹。

第五辑
《谱牒汇编》 
“谱牒学”是一门非常专精的学问,明清以来,许多学术大师都有所涉猎。钱基博先生的谱学思想秉承家学,既远溯欧阳修、苏洵、章学诚等人和正史中关于家谱的论述,强调着史传信与教化资世的功能,又确立了家谱为尊祖敬宗收族、谨于世系传承和详于传志文献的编修原则,后出转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撰方法。本辑推出的《谱牒汇编》,收录了其一生主持编撰过的三部家谱,即《上海倪王家乘》《常熟狄氏家谱》和《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宏赡典丽,博古通今,是民国时期的优秀谱牒之作。  。
 《潜庐经世文编》  
辑入了钱基博先生在前后超过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当中所撰写的五十余篇论政谈兵之文和三部经世致用之作,约计四十万言。
《潜庐诗文存稿》  
收录了钱基博先生一生撰写的杂记、书启、赠序、寿序、颂赞、复堂师友小传、笔记小说、书札、诗歌、楹联等十类作品,非为一般过眼烟云,断烂丛残,可以当作民国时期重要的学术资料、历史资料和思想资料来参考。
《文物通论》 
本书结合华师博物馆馆藏文物对我国历史上各时期的铜器、陶器、瓷器、书画进行论述, 纲举目张, 条理清晰 ;  注重纸面文献与传世文物的互相映证 ;  阐述不同时期之文物在风格形制方面的传承与影响, 洞流索源, 求其会通, 是钱基博晚年的一部重要的考古学著作。
 《文物散论》  
钱基博先生晚年精力集中于文物和考古研究,本书即是先生这一方面文字的选集。钱先生的文物研究,注重纸面文献与文物资料的相互印证。由于先生四部贯通,学养深厚,同时注意于中西文化之会通,故能就文物材料洞微索隐,即小见大,信而有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由傅宏星主编的《文物散论》的问世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钱基博其人其学,书中的研究方法、学术思路,对于**从事考古和文物研究的工作人员也会有不少启发。
作者简介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钱钟书先生之父,现代著名学者、文史专家和教育家。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浙江大学、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等高校国文系教授,或兼系主任、文学院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出任武汉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直至寿终。由傅宏星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上下)》共六篇,主要内容为诸论,上古文学,中古文学,近古代文学上,近古代文学下,近代文学。

主编傅宏星博士现任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兼任西南大学吴宓研究中心副主任,工科出身,文史方面自学成才,后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章开沅先生和“长江学者”朱英教授。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著作有《钱基博年谱》、《吴宓评传》等2部。他在文献整理方面(主编)的著作,有《大家国学•钱基博卷》、《钱基博集》(1-5辑)、《吴芳吉全集》、《石声淮文存》等30部,可谓勤奋治学、成果丰硕。
凡例
一、《钱基博集》以公开出版著作为基础,增补了目前已发现的未公开发表的手稿本、油印本等,还包括大量散落在《新无锡》《无锡新报》、《锡报》、《通海新报》、《南通报》、《力行日报》、《江苏民报》、《武汉日报》等报纸,以及《妇女杂志》、《小说月报》、《教育杂志》、《新教育》、《东方杂志》、《无锡县教育年刊》、《约翰声》、《甲寅周刊》、《国学丛刊》、《清华学报》、《清华周刊》、《光华大学半月刊》、《青鹤》、《国立师范学院季刊》、《国立师范学院旬刊》等杂志上的散文、小说、方志、序跋、书牍、碑传等佚文。当然还包括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地方教育杂志谱牒家乘、乡贤著述中的序跋文函、碑传杂记等,亦予以收録。
二、关于底本的选择和确定。专著方面,有修订本、增订本的,以修订本、增订本为底本;如果没有修订本、增订本,则需要比较初版、再版,取其较优者为底本。当然,港台的重印本、盗印本也在此遴选范围之内。散篇方面,某一篇文章可能会在多处发表,文字或不尽相同,则酌情取舍,若影响到对句意的理解,则用脚注说明,以利读者判断。部分油印本还有复本,则取其较优者为底本。各卷所据底本,一般无标点或仅用旧式圆点者,均重新标点;底本未分段者,一般不予分段。
三、各册散篇在前,专著在后。卷内各篇(专著和散篇),一般均按成文(成书)时间先后编次。凡有年月可考而日无可考者,列于各月之末;凡有年可考而月、日无可考者,列于各年之末;年份不详者,列入各卷之末。为节省篇幅,避免重复,凡已经被收入专著中的篇目,又没有必要单独归颎或按单篇发表时间分列的,则只收録一次。有改动处,酌加注释。凡辑人《钱基博集》者,一般仍采用原有标题,个别的酌加改动。新收録的论著亦遵此例,但未经发表的书信短笺则由编者根据内容或收信人另加标题。
四、各册部分专著,注明出版机构名称、版期。凡辑于报刊之散篇者,注明所据报刊维志之名称、版期。所标时间一律采用公历。
五、凡收入本文集的作品,均不做删改;作者的原用字、原译名,习见的异体字、通假字,原则上保持原貌;标点符号用法,多依从作者习惯,未予改动。
六、《钱基博集》除署名主编之外,校订者不一,亦同署名。各册由校订者标点、校勘。底本原注用小字或()标明;错别字、脱字、衍字等则用脚注予以说明;缺字用□标出。
本单详情
《中国文学史-上下》
作者:钱基博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248521
出版时间:2011/5/1
开本:16开
页数:917
定价:95.0

目录:
《中国文学史上》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文學
 第二章 文學史
 第三章 中國文學史
第二編 上古文學
 第一章 先秦
  第一節 文章 原始
  第二節 六經
  第三節 孔子
  第四節 左丘明
  第五節 諸子
  第六節 屈原宋玉
  第七節 國策
 第二章 秦
  第一節 李斯
第三編 中古文學
 第一章 發凡
 第二章 西漢
  第一節 發凡
  第二節 賈誼附賈山鼂錯董仲舒
  第三節 枚乘附李陵、蘇武司馬相如
  第四節 司馬遷
  第五節 王褒
  第六節 劉氏向、歆附匡衡、谷永
  第七節 王莽揚雄
 第三章 東漢
  第一節 發凡
  第二節 班固附崔駟張衡附傅毅
  第三節 蔡邕
  第四節 孔融附補衡
 第四章 三國
  第一節 發凡
  第二節 魏武帝文帝曹植附王粲、徐幹、陳琳、阮璃、應場、劉楨、楊修
  第三節 嵇康阮籍
  第四節 蜀諸葛亮秦宓譙周李密陳壽
  第五節 吴大帝諸葛恪胡綜韋昭附薛瑩、華聂
 第五章 兩晉
  第一節 發凡
  第二節 陸機附弟雲潘岳附從子尼、張載、張協、張亢
  第三節 左思劉琨郭璞附葛洪、干寶
  第四節 王羲之陶潛
 第六章 南朝
  第一節 發凡
  第二節 宋謝靈運附弟惠連顏延之鮑照附湯惠休、袁淑、謝莊
  第三節 范曄劉義慶附裴松之
  第四節 齊王融謝跳沈約附范雲、何遜
  第五節 江淹任防劉峻孔稚珪附吴均、丘遲
  第六節 梁武帝昭明太子簡文帝元帝附裴子野
  第七節 劉勰鍾嶸
  第八節 庾信徐陵附江總、姚察
 第七章 北朝
  第一節 發凡
  第二節 魏温子昇附邢劭、魏收
  第三節 齊顏之推
  第四節 周蘇綽宇文護
  第五節 隋李誇王通
第四編 近古文學上
 第一章 發凡
 第二章 唐
  第一節 發凡
  第二節 唐太宗附虞世南魏徵附馬周王績
  第三節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第四節 沈佺期宋之間附李峤、蘇味道、崔融、杜審言等
  第五節 陳子昂附富嘉謨、吴少微、盧藏用
  第六節 劉知幾
  第七節 蘇颋張說附薛稷、閻朝隱、韓休等張九龄
  第八節 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附儲光羲崔顥王昌龄附王之涣李颀高適岑參常建錢起附郎士元劉長卿
  第九節 蕭穎士李華元結獨孤及
  第十節 陸贊
  第十一節 韓愈附李翱、皇甫浞、孫樵、孟郊、賈島、姚合、李賀柳宗元附劉禹錫
  第十二節 白居易元稹
  第十三節 杜牧李商隱温庭筠附唐彦謙、韓僱、吴融皮日休陸龜蒙段成式
  第十四節 司空圖方干附杜荀鶴、羅隱、徐鉉
  第十五節 蜀韋莊馮延巳南唐二主
  第五編 近古文學下
 第三章 北宋
  第一節 發凡
  第二節 楊億附劉筠、錢惟演、夏竦宋氏庠、祁晏氏殊、幾道、附胡宿、王珪
  第三節 林逋附潘闆、种放、魏野寇準附趙湘
  第四節 王禹傅附柳開尹洙附穆修蘇舜欽石介
  第五節 歐陽修梅堯臣張先柳永劉氏敞、敛
  第六節 蘇洵蘇軾附秦觀、黃庭堅、陳師道、張未、晁補之、李廳、蘇轍附子孫
  第七節 曾鞏王安石附司馬光
  第八節 周邦彦
 第四章 南宋
  第一節 汪藻附綦崇禮、孫观等洪邁附兄适、遵李劉
  第二節 朱熹陸九淵吕祖謙附陳亮薛季宣陳傅良葉適附真德秀
  第三節 陳與義吕本中曾幾陸游附樓鑰楊萬里附范成大永嘉四靈嚴羽
  第四節 張孝祥辛棄疾附劉過劉克莊蔣捷姜夔吴文英周密史達祖高觀國王沂孫張炎
  第五節 金党懷英趟秉文王若虚元好問
 第五章 元
  第一節 發凡
  第二節 耶律楚材郝經附閻復劉秉忠劉因附安熙姚燧附張養浩元明善附馬祖常蘇天爵
  第三節 方同戴表元謝翱附方鳳、牟帴趙孟頫附鄧文原袁桷
  第四節 虞集歐陽玄揭傒斯附范柠、楊載黄湣柳貫附戴良
  第五節 吴萊楊維楨附吴復、李孝光、張雨、顧瑛倪瓚王逢
第六編 近代文學
 自序
 第一章 明文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楊維楨宋濂附張孟兼劉基附王樟、徐一夔、胡翰、蘇平仲
  第三節 方孝孺附解縉+
  第四節 楊士奇附楊榮、黄淮、金幼孜楊溥
  第五節 李東陽附邵寶
  第六節 李夢陽何景明附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第七節 王守仁楊慎
  第八節 王世貞附李攀龍宗臣附吴國倫
  第九節 王慎中茅坤唐顺之歸有光
  第十節 袁宏道附徐渭、袁宗道鍾惺譚元春
  第十一節 錢謙益艾南英附羅圮
  第十二節 張溥陳子龍
 第二章 明诗附詞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楊維楨附貝瓊劉基高啟附楊基、張羽、徐賁、袁凯、林鴻等
  第三節 李東陽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附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邊貢等楊慎附高叔嗣、華察、皇甫沖等
  第四節 李攀龍王世貞宗臣谢榛附徐中行、吴國倫
  第五節 袁宏道附弟中道高攀龍
  第六節 鍾惺譚元春附程嘉燧、陳繼儒陳子龍
 第三章 明曲
 第四章 明八股文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黄子澄姚廣孝附于謙
  第三節 唐順之附王鏊歸有光附胡友信
  第四節 陳際泰艾南英附章 世純、羅萬藻、邱義等
附錄
清代文學綱要
讀清人集别錄
校訂後記
《中国文学史下》

《现代中国文学史》
作者:钱基博 著,郭璋 校订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248507
出版时间:2011/5/1
开本:16开
页数:443
定价:49.0

目录:
緒論
 1.文學
 2.文學史
 3.現代中國文學史
編首
 1.總論
 2.上古
 3.中古
 4.近古
 5.近代
 上編 古文學
一 文 
 1.魏晉文
 2.駢文
 3.散文
二 詩
 1.中晚唐詩
 2.宋詩
三 詞
四 曲 
 下編 新文學
一 新民體
二 邏輯文
三 白話文

四版增訂識語
校訂後記

《经学论稿》
作者:钱基博 著,傅宏星 校订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248491
出版时间:2011/5/1
开本:16开
页数:510
定价:56.0

目录:
論文
 我之讀經教學之旨趣及學程
 漢儒顯真理惑論 
 讀孔穎達《五經正義》题記
 周易學志
 讀《禮運》卷頭解題記
 介紹駝齋推命
 《周易》為憂患之學
 《尚書》中之政治思想
 光明山齋筮話
 古書今讀之《禮記?昏義》
專著
 禮記約纂
 春秋約纂
 《四書》解题及其讀法
 《周易》解题及其讀法
 喪禮今讀記
 經學通志
 校訂後記

《钱基博集国学推荐阅读/傅宏星著傅宏星校订》
作者:傅宏星 著 傅宏星 校订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252979
出版时间:2012/10/1
开本:16开
页数:583
定价:75.0

目录:
文学通论
一、魏文帝《典论》论文
二、梁昭明太子么文选》序
三、梁简文帝与湘东王论文书
四、宋苏子瞻答谢民师论文书
五、明苏平仲瞽说
六、明唐荆川与茅鹿门主事论文书
七、明顾亭林《日知录》论诗文十一则
八、清魏善伯《伯子论文》九则
九、清魏凝叔《日录论文》七则
十、清侯朝宗与任王谷论文书
十一、清方望溪《古文约选》序例
十二、清方望溪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後
十三、清方望溪与孙以宁论作传体要书
十四、清刘海峰《论文偶记》五则
十五、清姚惜抱复鲁絮非论文分阴柔阳刚书
十六、清方植之《昭昧詹言》论诗文二十二则
十七、清恽子居《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十八、清恽子居上曹俪笙侍郎书
十九、清李申耆《骈体文钞》序
二十、清阮芸台文言说
二十一、清梁苣林《退庵论文》两则
二十二、清包慎伯文谱
二十三、清包慎伯答张翰风论诗书
二十四、清包慎伯与杨季子论文书
二十五、清包慎伯再与杨季子论文书
二十六、清章实斋文集
二十七、清章实斋古文十弊
二十八、清曾涤生复李眉生论古文家用字之法书
二十九、清曾涤生复陈右铭太守书
三十、清曾涤生《求阙斋日记》论文九则
三十一、清张廉卿答吴挚父论学古人之文在因声以求气书
三十二、清张廉卿答刘生论文章之道莫要於雅健书
三十三、清吴挚甫与姚仲实论文书
三十四、清吴挚甫与严几道论译西书书
三十五、清严几道译《天演论》例言
三十六、清马眉叔《文通》序
三十七、清马眉叔《文通》例言
三十八、胡以鲁论译名
三十九、容挺公致《甲寅》记者论《译名》
四十、章行严答容挺公论《译名》
四十一、梁任公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四十二、胡适之文学改良刍议
四十三、胡适之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