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炮轰
  • 最后的炮轰
  • 最后的炮轰
  • 最后的炮轰
  • 最后的炮轰
  • 最后的炮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最后的炮轰

4 4.0折 10 八五品

库存3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邦达列夫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9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3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邦达列夫
  •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09
  • 版次 1
  • ISBN 9787806609286
  • 定价 1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5页
  • 字数 161千字
【内容简介】
尤是·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1924-)是位我国读者很熟悉、也很喜爱的作家。他曾任苏联作协书记和俄罗斯联邦作协书记,苏联作家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编。在卫国战争期间,还在中学读书的邦达列夫投笔从戎,转战南北,立过战功。战争结束后,他进入高尔基文学院学习,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

  突出人道主义,描写人性美,宣传尊重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两部作品也鲜明地带着时代特征。为此,本书并不是宣传“战争恐怖”“和平主义”之作,歌颂革命的人道主义是它们的主旋律。

   邦达列夫(1924—),在上世纪50年代他的《最后的炮轰》引起巨大反响和激烈争议,被认为“战壕真实派”的代表作。20世纪70年代后的16年是邦达列夫创造的极盛期,许多优秀作品如《热的雪》、电影史诗《解放》和长篇《岸》、《选择》、《演戏》,都是在这一时期问世的。现实主义的细致描写和道德探索、哲理概括相依相融,传达出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对现实的深刻理解,使他的作品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90年代,邦达列夫又有三部作品问世:《诱惑》(1991)、《不抵抗》(1994—1995)和《百慕大三角》(1999)。应该说,近作《百慕大三角》是他最重要、最有分量的作品。面对剧烈的历史变迁和政权更迭,俄罗斯的一些文化精英们显得迷惘、痛苦和忧虑。他们中的许多人,包括邦达列夫,对解体后的俄罗斯种种现实强烈不满,又不会以轻漫浮滑的态度来面对这场风暴,于是以对自身职责、理想、才赋、智慧的悲剧性执迷,通过年轻记者安德烈和他的恋人在1993年“十月事件”至1996年十月这三年间的痛苦遭遇和不幸,描述苏联解体后所发生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现实,揭露俄罗斯犹如一艘驶入百慕大三角的巨轮失去了控制,表达出他对解体后的俄罗斯所发生的“历史倒退”的极端反感和不安,表达出他对祖国命运的忧虑。
【作者简介】
邦达列夫(1924~ )Bondalev,Yuri Vasilievich,俄罗斯作家。1924年3月15日生于奥尔斯克市。1931年随家迁居莫斯科。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期间一直在炮兵部队服役。1951年苏联作家协会高尔基文学院毕业后,即开始职业作家生涯。1949年首次发表作品。《两个营请求炮火支援》
【目录】
译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