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卫版·2023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指导用书·2023新版·医师资格考试
  • 人卫版·2023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指导用书·2023新版·医师资格考试
  • 人卫版·2023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指导用书·2023新版·医师资格考试
  • 人卫版·2023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指导用书·2023新版·医师资格考试
  • 人卫版·2023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指导用书·2023新版·医师资格考试
  • 人卫版·2023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指导用书·2023新版·医师资格考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卫版·2023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指导用书·2023新版·医师资格考试

37 1.5折 239 八五品

库存5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医师资格考试指导用书专家编写组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f26-3

上书时间2024-12-15

知书苑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有少量划线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医师资格考试指导用书专家编写组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11
  • 版次 1
  • ISBN 9787117336260
  • 定价 23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专家根据2019年版大纲全面改编,内容权威、全面,适用于参加口腔类别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全书共分基础医学综合、预防医学综合、临床医学综合、口腔临床医学综合四部分。基础医学综合部分包括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共六章;预防医学综合部分包括预防医学、口腔预防医学两章;临床医学综合部分突破了学科界限,按系统整合,内容更为精练,更有利于考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口腔临床医学综合部分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共六章。
【作者简介】
医师资格考试指导用书专家编写组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成立,编写组成员均为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的命题专家,参与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制定、命题、审题工作多年。按照2013版《考试大纲》编写了2013年至2015年的口腔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医学综合、实践技能指导用书和模拟试题解析。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医学综合

第一章 口腔组织病理学/ 1

第一节 牙体组织/ 1

一、 牙釉质/ 1

二、 牙本质/ 3

三、 牙髓/ 5

四、 牙骨质/ 6

第二节 牙周组织/ 6

一、 牙龈/ 6

二、 牙周膜/ 7

三、 牙槽骨/ 8

四、 种植体周组织/ 9

第三节 口腔黏膜/ 9

一、 基本结构/ 9

二、 分类及组织结构/ 10

第四节 唾液腺/ 11

一、 组织结构/ 11

二、 组织学特点/ 12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发育/ 12

一、 鳃弓和神经嵴/ 12

二、 面部的发育/ 13

三、 腭的发育/ 13

四、 舌的发育/ 14

五、 唾液腺的发育/ 14

六、 颌骨的发育/ 14

第六节 牙的发育/ 15

一、 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15

二、 牙体、牙周组织的形成/ 16

第七节 牙的发育异常/ 18

一、 牙结构异常/ 18

二、 牙变色/ 19

第八节 龋病/ 19

一、 牙釉质龋/ 20

二、 牙本质龋/ 20

三、 牙骨质龋/ 21

第九节 牙髓病/ 22

一、 牙髓炎/ 22

二、 牙髓变性/ 22

第十节 根尖周病/ 22

一、 急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 23

二、 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 23

第十一节 牙周组织疾病/ 24

一、 牙龈病/ 24

二、 牙周炎/ 24

第十二节 口腔黏膜病/ 25

一、 基本病理变化/ 25

二、 常见口腔黏膜病/ 26

三、 艾滋病的口腔表现/ 28

第十三节 颌骨疾病/ 28

一、 颌骨骨髓炎/ 28

二、 颌骨的非肿瘤性疾病/ 29

第十四节 唾液腺疾病/ 30

一、 唾液腺非肿瘤性疾病/ 30

二、 唾液腺肿瘤/ 31

第十五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 34

一、 牙源性囊肿/ 34

二、 非牙源性囊肿/ 34

第十六节 牙源性肿瘤/ 35

一、 良性牙源性肿瘤/ 36

二、 恶性牙源性肿瘤/ 39

三、 与骨相关的病变/ 39

第十七节 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 40

一、 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40

二、 口腔黏膜癌/ 42

三、 恶性黑色素瘤/ 42

四、 恶性淋巴瘤/ 42

第二章 口腔解剖生理学/ 44

第一节 牙体解剖生理/ 44

一、 牙的演化/ 44

二、 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 44

三、 牙体外形及生理意义/ 47

四、 髓腔形态及应用解剖/ 52

第二节 与颌位/ 56

一、 的生长发育/ 56

二、 牙列/ 57

三、 / 58

四、 颌位/ 60

第三节 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62

一、 颌面部骨/ 62

二、 颞下颌关节/ 64

三、 口颌面颈部肌/ 65

四、 血管/ 67

五、 神经/ 68

六、 淋巴/ 70

七、 口腔局部解剖/ 70

八、 面部局部解剖/ 72

九、 颈部局部解剖/ 74

第四节 口腔生理功能/ 76

一、 下颌运动/ 76

二、 咀嚼运动/ 77

三、 吞咽、呼吸及言语/ 80

四、 唾液的分泌和功能/ 81

五、 口腔感觉/ 82

第三章 生物化学/ 84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84

一、 氨基酸与多肽/ 84

二、 蛋白质的结构/ 85

三、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86

四、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87

第二节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88

一、 核酸化学组成/ 88

二、 DNA 的结构与功能/ 89

三、 DNA 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90

四、 RNA 结构与功能/ 91

第三节 酶/ 92

一、 酶的催化作用/ 92

二、 酶辅因子/ 93

三、 酶促反应动力学/ 94

四、 抑制剂与激活剂/ 95

五、 酶活性的调节/ 96

第四节 糖代谢/ 97

一、 糖的分解代谢/ 97

二、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98

三、 糖异生/ 99

四、 磷酸戊糖途径/ 99

五、 血糖及其调节/ 100

第五节 生物氧化/ 100

一、 ATP 与其他高能化合物/ 100

二、 氧化磷酸化/ 101

第六节 脂质代谢/ 102

一、 脂质的生理功能/ 102

二、 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102

三、 脂肪的合成代谢/ 102

四、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103

五、 脂肪的分解代谢/ 103

六、 甘油磷脂代谢/ 104

七、 胆固醇代谢/ 105

八、 血浆脂蛋白代谢/ 105

第七节 氨基酸代谢/ 106

一、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 106

二、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 106

三、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06

四、 氨的代谢/ 107

五、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08

第八节 核苷酸代谢/ 108

一、 核苷酸代谢/ 108

二、 核苷酸代谢的调节/ 108

第九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 109

一、 遗传信息传递概述/ 109

二、 DNA 的生物合成/ 109

三、 RNA 的生物合成/ 112

第十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 114

一、 蛋白质生物合成概述/ 114

二、 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 116

第十一节 基因表达调控/ 117

一、 基因表达调控概述/ 117

二、 基因表达调控基本原理/ 117

第十二节 信号转导/ 118

一、 信号分子/ 118

二、 受体/ 119

三、 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 119

四、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 120

第十三节 重组DNA 技术/ 120

一、 概述/ 120

二、 基因工程与医学/ 121

第十四节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121

一、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21

二、 生长因子/ 122

第十五节 血液生化/ 122

一、 血液的化学成分/ 123

二、 血浆蛋白质/ 123

第十六节 肝生物化学/ 124

一、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124

二、 胆汁酸代谢/ 125

三、 胆色素代谢/ 126

第十七节 维生素/ 128

一、 脂溶性维生素/ 128

二、 水溶性维生素/ 129

第十八节 矿物质/ 130

一、 钙/ 130

二、 磷/ 131

三、 氟/ 131

第四章 医学微生物学/ 132

第一节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132

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32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32

一、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32

二、 细菌的基本结构/ 132

三、 细菌的特殊结构/ 134

四、 细菌的染色方法/ 134

第三节 细菌的生理/ 134

一、 细菌的生长繁殖/ 134

二、 细菌的代谢/ 135

第四节 消毒与灭菌/ 135

一、 基本概念/ 135

二、 物理灭菌法/ 135

三、 化学消毒灭菌法/ 136

第五节 噬菌体/ 136

一、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136

二、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137

第六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37

一、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137

二、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 137

第七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38

一、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138

二、 医院感染/ 139

三、 细菌的致病性/ 139

四、 宿主的抗菌免疫/ 140

五、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140

第八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41

一、 细菌学诊断/ 141

二、 血清学诊断/ 141

三、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防治/ 142

第九节 病原性球菌/ 142

一、 葡萄球菌属/ 142

二、 链球菌属/ 143

三、 肠球菌属/ 144

四、 奈瑟菌属/ 144

第十节 肠道杆菌/ 145

一、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 145

二、 埃希菌属/ 146

三、 志贺菌属/ 146

四、 沙门菌属/ 146

第十一节 厌氧性细菌/ 147

一、 厌氧芽孢梭菌/ 147

二、 无芽孢厌氧菌/ 148

第十二节 分枝杆菌/ 148

一、 结核分枝杆菌/ 148

二、 非结核分枝杆菌/ 149

第十三节 动物源性细菌/ 149

一、 布鲁氏菌/ 149

二、 鼠疫耶尔森菌/ 150

三、 炭疽芽孢杆菌/ 150

第十四节 其他细菌/ 150

一、 流感嗜血杆菌/ 150

二、 百日咳鲍特菌/ 151

三、 幽门螺杆菌/ 151

四、 嗜肺军团菌/ 151

五、 铜绿假单胞菌/ 151

六、 白喉棒状杆菌/ 151

第十五节 放线菌/ 152

第十六节 支原体/ 152

第十七节 立克次体/ 152

第十八节 衣原体/ 152

第十九节 螺旋体/ 152

一、 概述/ 152

二、 梅毒螺旋体/ 152

第二十节 真菌/ 153

一、 概述/ 153

二、 主要病原性真菌/ 153

第二十一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 154

一、 病毒的概述/ 154

二、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154

三、 病毒的增殖/ 155

四、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155

第二十二节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155

一、 病毒的传播方式/ 155

二、 病毒的感染类型/ 155

三、 致病机制/ 156

四、 抗病毒免疫/ 157

第二十三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157

一、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157

二、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158

第二十四节 呼吸道病毒/ 158

一、 正黏病毒/ 159

二、 副黏病毒/ 160

第二十五节 胃肠道病毒/ 160

一、 概述/ 160

二、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肠道病毒71 型/ 160

第二十六节 肝炎病毒/ 161

一、 甲型肝炎病毒/ 161

二、 乙型肝炎病毒/ 161

三、 丙型肝炎病毒/ 164

四、 丁型肝炎病毒/ 165

五、 戊型肝炎病毒/ 165

第二十七节 疱疹病毒/ 165

一、 单纯疱疹病毒/ 166

二、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166

三、 人巨细胞病毒/ 166

四、 EB 病毒/ 166

五、 人疱疹病毒8 型/ 167

第二十八节 逆转录病毒/ 167

第二十九节 其他病毒/ 168

一、 狂犬病病毒/ 168

二、 人乳头瘤病毒/ 169

第三十节 朊粒/ 169

第五章 医学免疫学/ 170

第一节 绪论/ 170

基本概念/ 170

第二节 抗原/ 170

一、 基本概念/ 170

二、 抗原的分类/ 171

三、 超抗原/ 171

四、 佐剂/ 171

第三节 免疫器官/ 172

一、 中枢免疫器官/ 172

二、 外周免疫器官/ 172

第四节 免疫细胞/ 172

一、 T 淋巴细胞/ 172

二、 B 淋巴细胞/ 173

三、 自然杀伤(NK)细胞/ 173

四、 抗原提呈细胞/ 174

五、 其他免疫细胞/ 175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 176

一、 基本概念/ 176

二、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76

三、 免疫球蛋白的类与型/ 176

四、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176

五、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177

第六节 补体系统/ 177

一、 概述/ 177

二、 补体系统的激活/ 177

三、 补体活化的调节/ 178

四、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78

五、 补体与疾病/ 178

第七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179

一、 基本概念/ 179

二、 细胞因子的种类/ 179

三、 细胞因子受体/ 180

四、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与疾病/ 180

第八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80

一、 白细胞分化抗原/ 180

二、 黏附分子/ 181

第九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81

一、 基本概念/ 181

二、 HLA 基因复合体及其编码产物/ 181

三、 HLA Ⅰ类抗原/ 181

四、 HLA Ⅱ类抗原/ 182

五、 HLA 与临床/ 182

第十节 免疫应答/ 182

一、 基本概念/ 182

二、 固有免疫应答/ 182

三、 适应性免疫应答概述/ 183

四、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83

五、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84

第十一节 黏膜免疫/ 184

一、 概述 / 184

二、 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 185

第十二节 免疫耐受/ 185

一、 概述/ 185

二、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 185

第十三节 抗感染免疫/ 186

一、 概述/ 186

二、 抗感染免疫的效应机制/ 186

三、 病原体的免疫逃逸/ 186

四、 口腔感染与免疫/ 186

第十四节 超敏反应/ 187

一、 概述/ 187

二、 Ⅰ型超敏反应/ 187

三、 Ⅱ型超敏反应/ 188

四、 Ⅲ型超敏反应/ 188

五、 Ⅳ型超敏反应/ 189

六、 常见口腔过敏反应性疾病/ 189

第十五节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189

一、 概述/ 189

二、 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189

三、 常见口腔自身免疫病/ 190

四、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190

第十六节 免疫缺陷病/ 191

一、 概述 / 191

二、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91

三、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191

第十七节 肿瘤免疫/ 192

一、 肿瘤抗原/ 192

二、 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 192

三、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192

四、 肿瘤的免疫防治/ 193

第十八节 移植免疫/ 193

一、 基本概念/ 193

二、 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类型与机制/ 193

三、 抗移植排斥临床策略/ 194

第十九节 免疫学检测技术/ 194

一、 基于抗原- 抗体反应的检测技术/ 194

二、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 194

第二十节 免疫学防治/ 195

一、 免疫预防/ 195

二、 免疫治疗/ 195

第六章 药理学/ 196

第一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196

一、 不良反应/ 196

二、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196

三、 药物与受体/ 197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197

一、 吸收/ 197

二、 分布/ 197

三、 药物消除动力学/ 198

四、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198

第三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 199

毛果芸香碱/ 199

第四节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199

一、 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199

二、 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200

三、 胆碱酯酶复活药/ 200

第五节 M 胆碱受体拮抗药/ 200

阿托品/ 200

第六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02

一、 去甲肾上腺素/ 202

二、 肾上腺素/ 202

三、 多巴胺/ 203

四、 异丙肾上腺素/ 204

第七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204

一、 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204

二、 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205

第八节 局部麻醉药/ 206

一、 局部麻醉作用及作用机制/ 206

二、 常用局部麻醉药/ 206

第九节 镇静催眠药/ 207

苯二氮?类/ 207

第十节 抗癫痫药/ 207

一、 苯妥英钠/ 207

二、 卡马西平/ 208

三、 苯巴比妥/ 208

四、 乙琥胺/ 208

五、 丙戊酸钠/ 208

第十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208

一、 左旋多巴/ 208

二、 卡比多巴/ 209

三、 苯海索/ 209

第十二节 抗精神失常药/ 209

一、 氯丙嗪/ 209

二、 碳酸锂/ 210

三、 丙米嗪/ 211

四、 氟西汀/ 211

第十三节 镇痛药/ 211

一、 吗啡/ 211

二、 哌替啶/ 213

第十四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213

一、 阿司匹林/ 213

二、 对乙酰氨基酚/ 214

三、 布洛芬/ 214

四、 塞来昔布/ 214

第十五节 钙通道阻滞药/ 215

一、 分类及代表药/ 215

二、 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215

第十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 216

一、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216

二、 利多卡因/ 216

三、 普萘洛尔/ 216

四、 胺碘酮/ 216

五、 维拉帕米/ 217

第十七节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 217

一、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 217

二、 强心苷/ 217

第十八节 抗心绞痛药/ 218

一、 硝酸甘油/ 218

二、 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219

三、 钙通道阻滞药/ 219

第十九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19

一、 HMG-CoA 还原酶抑制药/ 219

二、 贝特类药物/ 220

第二十节 抗高血压药/ 220

一、 利尿药/ 220

二、 钙通道阻滞药/ 220

三、 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220

四、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220

五、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 受体)拮抗药/ 221

第二十一节 利尿药及脱水药/ 221

一、 袢利尿药/ 221

二、 噻嗪类/ 221

三、 保钾利尿药/ 222

四、 渗透性利尿药/ 222

第二十二节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药物/ 222

一、 肝素/ 222

二、 香豆素类抗凝血药/ 223

三、 抗血小板药/ 223

四、 纤维蛋白溶解药/ 223

五、 促凝血药/ 223

六、 抗贫血药/ 223

七、 血容量扩充剂/ 224

第二十三节 组胺受体拮抗药/ 224

一、 H1 受体拮抗药/ 224

二、 H2 受体拮抗药/ 224

第二十四节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25

平喘药/ 225

第二十五节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225

抗消化性溃疡药/ 225

第二十六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225

糖皮质激素/ 226

第二十七节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227

抗甲状腺药/ 228

第二十八节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228

一、 胰岛素/ 228

二、 口服降血糖药/ 229

第二十九节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229

一、 青霉素类/ 229

二、 头孢菌素类/ 230

第三十节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230

一、 红霉素/ 230

二、 林可霉素类/ 230

第三十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30

一、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230

二、 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231

第三十二节 四环素类/ 231

四环素类/ 231

第三十三节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232

一、 喹诺酮类/ 232

二、 磺胺类/ 233

三、 甲硝唑/ 233

第三十四节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233

一、 抗真菌药/ 233

二、 抗病毒药/ 233

第三十五节 抗结核病药/ 233

一、 异烟肼/ 234

二、 利福平/ 234

三、 乙胺丁醇/ 234

第三十六节 抗疟药/ 234

一、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234

二、 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235

三、 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235

第三十七节 抗恶性肿瘤药/ 235

一、 抗肿瘤药的分类/ 235

二、 常用药物/ 236

第二部分 预防医学综合

第七章 预防医学/ 237

第一节 绪论/ 237

第二节 医学统计学方法/ 239

一、 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 239

二、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239

三、 定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243

四、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248

五、 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249

六、 秩和检验/ 253

七、 直线回归和相关/ 255

八、 统计表和统计图/ 258

第三节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259

一、 流行病学概论/ 259

二、 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 259

三、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261

四、 疾病监测/ 262

第四节 临床预防服务/ 263

一、 临床预防服务概述/ 263

二、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264

第五节 社区公共卫生/ 268

一、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268

二、 环境卫生/ 270

三、 职业卫生/ 272

四、 食品安全/ 272

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274

第六节 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275

一、 卫生系统及其功能/ 275

二、 医疗保障/ 277

第八章 口腔预防医学/ 279

第一节 绪论/ 279

第二节 口腔流行病学/ 279

一、 概述/ 279

二、 研究方法/ 280

三、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281

四、 口腔健康问卷调查/ 286

五、 口腔临床试验方法/ 289

第三节 龋病预防/ 292

一、 龋病流行病学/ 292

二、 龋病的风险评估和早期诊断/ 295

三、 龋病的分级预防及方法/ 297

四、 氟化物与牙健康/ 299

五、 窝沟封闭/ 305

六、 预防性树脂充填/ 308

七、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309

第四节 牙周病预防/ 310

一、 牙周病流行病学/ 310

二、 牙周病的分级预防/ 313

三、 控制菌斑及其他局部相关危险因素/ 314

四、 提高宿主抵抗力/ 315

五、 自我口腔保健方法/ 316

第五节 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 318

一、 口腔癌/ 318

二、 牙酸蚀症/ 319

三、 牙外伤/ 320

第六节 口腔健康促进/ 321

一、 口腔健康促进的内涵/ 321

二、 口腔健康促进的组成、途径和任务/ 322

三、 口腔健康促进的计划和评价/ 322

四、 口腔健康教育/ 323

第七节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 325

一、 妊娠期妇女/ 325

二、 婴幼儿/ 325

三、 学龄前儿童/ 326

四、 学龄儿童/ 327

五、 老年人/ 328

六、 残疾人/ 328

第八节 社区口腔卫生服务/ 329

一、 社区口腔卫生服务基本概念/ 329

二、 社区口腔卫生服务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329

三、 社区口腔卫生服务的内容/ 330

第九节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 331

一、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传播/ 331

二、 感染控制的措施及方法/ 332

第三部分 临床医学综合

第九章 临床医学综合/ 339

第一节 呼吸系统/ 339

一、 慢性支气管炎/ 339

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39

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40

四、 支气管哮喘/ 341

五、 支气管扩张症/ 342

六、 肺炎/ 343

七、 肺结核/ 345

八、 肺癌/ 350

九、 肺血栓栓塞症/ 352

十、 呼吸衰竭/ 355

十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55

十二、 血胸/ 357

十三、 脓胸/ 358

十四、 气胸/ 359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 363

一、 心力衰竭/ 363

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66

三、 心脏瓣膜病/ 370

四、 感染性心内膜炎/ 371

五、 原发性高血压/ 375

六、 休克/ 378

第三节 消化系统/ 381

一、 消化性溃疡/ 381

二、 肝硬化/ 382

三、 急性胆囊炎/ 384

四、 炎症性肠病/ 384

五、 肠易激综合征/ 386

六、 急性阑尾炎/ 387

七、 腹外伤/ 389

第四节 泌尿系统/ 392

一、 慢性肾小球肾炎/ 392

二、 肾病综合征/ 392

三、 急性肾盂肾炎/ 394

四、 尿路结石/ 395

五、 慢性肾衰竭/ 398

第五节 女性生殖系统/ 400

一、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400

二、 妊娠生理/ 403

三、 自然流产/ 408

四、 异位妊娠/ 410

五、 前置胎盘/ 413

六、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414

七、 子宫肌瘤/ 418

八、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419

九、 激素避孕/ 422

十、 子宫颈癌/ 423

第六节 血液系统/ 426

一、 贫血概论/ 426

二、 缺铁性贫血/ 427

三、 再生障碍性贫血/ 428

四、 急性白血病/ 428

五、 淋巴瘤/ 429

六、 过敏性紫癜/ 430

七、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431

八、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31

九、 血友病/ 432

第七节 代谢、内分泌系统/ 433

一、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433

二、 低钾血症/ 434

三、 代谢性酸中毒/ 434

四、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435

五、 甲状腺腺瘤/ 436

六、 甲状腺癌/ 436

七、 甲状腺结节/ 436

八、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437

九、 糖尿病/ 437

第八节 精神、神经系统/ 439

一、 概述/ 439

二、 精神障碍症状学/ 439

三、 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 443

四、 脑卒中/ 444

五、 三叉神经痛/ 444

六、 偏头痛/ 445

七、 蛛网膜下腔出血/ 446

八、 颅内肿瘤/ 446

第九节 儿科疾病/ 447

一、 儿童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 447

二、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448

三、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448

四、 骨骼发育/ 449

五、 运动和语言发育/ 449

六、 儿童保健原则/ 450

七、 儿童营养基础/ 450

八、 婴儿喂养/ 454

九、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 455

十、 川崎病/ 457

十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58

第十节 传染病/ 459

一、 总论/ 459

二、 病毒性肝炎/ 462

三、 细菌性痢疾/ 464

第十一节 其他/ 465

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 465

二、 外科感染/ 466

三、 软组织急性感染/ 468

四、 全身化脓性感染/ 469

五、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470

六、 特殊性感染/ 471

七、 创伤和战伤/ 472

八、 火器伤/ 474

九、 热烧伤/ 475

第四部分 口腔临床医学综合

第十章 牙体牙髓病学/ 479

第一节 龋病/ 479

一、 概述/ 479

二、 龋病的临床表现与分类/ 484

三、 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87

四、 治疗/ 489

五、 常用牙体直接修复材料的性能及其使用/ 498

六、 治疗中和治疗后的问题及其处理/ 502

第二节 牙发育异常/ 504

一、 牙釉质发育不全/ 504

二、 氟牙症/ 505

三、 四环素牙/ 506

四、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 506

五、 畸形中央尖/ 507

六、 牙内陷/ 507

第三节 牙急性损伤/ 508

一、 牙震荡/ 508

二、 牙折/ 509

三、 牙脱位/ 510

四、 牙脱臼/ 511

第四节 牙慢性损伤/ 511

一、 楔状缺损/ 511

二、 磨损/ 512

三、 酸蚀症/ 513

四、 牙隐裂/ 514

五、 牙根纵裂/ 515

第五节 牙本质敏感症/ 516

第六节 牙髓疾病/ 517

一、 概述/ 517

二、 可复性牙髓炎/ 523

三、 急性牙髓炎/ 523

四、 慢性牙髓炎/ 525

五、 残髓炎/ 525

六、 逆行性牙髓炎/ 526

第七节 其他牙髓病/ 526

一、 牙髓坏死/ 526

二、 牙髓钙化/ 527

三、 牙内吸收/ 527

第八节 根尖周病/ 527

一、 概述/ 527

二、 急性根尖周炎/ 529

三、 慢性根尖周炎/ 532

第九节 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疗/ 534

一、 总论/ 534

二、 盖髓术/ 536

三、 急症处理/ 537

四、 根管治疗术/ 538

五、 根管再治疗/ 554

六、 牙科显微镜在牙髓治疗中的应用/ 555

七、 根尖手术/ 557

八、 再生性牙髓治疗/ 558

第十一章 牙周病学/ 559

第一节 概述/ 559

一、 牙周疾病的病因学/ 559

二、 牙周疾病的检查/ 566

第二节 牙龈疾病/ 569

一、 慢性龈炎/ 569

二、 青春期龈炎/ 574

三、 妊娠期龈炎/ 575

四、 白血病的龈病损/ 576

五、 药物性牙龈肥大/ 576

六、 牙龈纤维瘤病/ 579

七、 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579

八、 急性龈乳头炎/ 581

第三节 牙周炎/ 581

一、 慢性牙周炎/ 582

二、 侵袭性牙周炎/ 600

第四节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602

一、 掌跖角化- 牙周破坏综合征/ 602

二、 Down 综合征/ 603

三、 艾滋病/ 603

第五节 牙周炎的伴发病变/ 604

一、 根分叉病变/ 604

二、 牙周脓肿/ 606

三、 牙周- 牙髓联合病变/ 608

第六节 种植体周组织疾病/ 610

第七节 牙周医学/ 611

第八节 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的关系/ 613

第十二章 儿童口腔医学/ 615

第一节 龋病/ 615

一、 乳牙龋/ 615

二、 年轻恒牙龋/ 617

第二节 牙髓病与根尖周病/ 618

一、 乳牙/ 618

二、 年轻恒牙/ 621

第三节 咬合发育问题/ 622

乳牙早失/ 622

第四节 牙发育异常/ 623

一、 乳牙滞留/ 623

二、 早萌/ 624

三、 迟萌/ 624

四、 多生牙/ 624

五、 融合牙/ 625

第五节 牙外伤/ 625

一、 发病情况/ 625

二、 临床检查和病史采集/ 625

三、 分类/ 625

四、 临床诊断及治疗/ 625

第十三章 口腔黏膜病学/ 628

第一节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628

一、 口腔单纯疱疹/ 628

二、 带状疱疹/ 631

三、 手- 足- 口病/ 632

四、 球菌性口炎/ 633

五、 口腔念珠菌病/ 633

第二节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637

一、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 637

二、 药物过敏性口炎/ 638

第三节 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 640

一、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640

二、 创伤性溃疡/ 643

第四节 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 644

天疱疮/ 644

第五节 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 647

一、 口腔白斑病/ 647

二、 口腔扁平苔藓/ 650

第六节 唇、舌疾病/ 652

一、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652

二、 口角炎/ 653

三、 地图舌/ 653

四、 沟纹舌/ 654

五、 舌乳头炎/ 654

第七节 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 655

一、 艾滋病/ 655

二、 梅毒/ 657

第十四章 口腔颌面外科学/ 660

第一节 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660

一、 口腔颌面外科病史记录/ 660

二、 口腔颌面部临床检查/ 662

三、 辅助检查/ 664

四、 消毒和灭菌/ 671

五、 手术基本操作/ 672

六、 创口处理/ 678

第二节 麻醉与镇痛/ 681

一、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 681

二、 常用局部麻醉方法/ 682

三、 各类牙拔除术的麻醉选择/ 684

四、 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684

五、 全身麻醉/ 685

六、 镇静与镇痛/ 687

七、 重症监护/ 688

第三节 牙及牙槽外科/ 689

一、 牙拔除术基本知识/ 689

二、 牙拔除术/ 691

三、 牙根拔除术/ 693

四、 阻生牙拔除术/ 693

五、 牙拔除术并发症/ 694

六、 牙槽外科/ 696

第四节 牙种植外科/ 697

一、 概论/ 697

二、 牙种植手术/ 698

三、 效果评估/ 699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 699

一、 概论/ 699

二、 智牙冠周炎/ 702

三、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702

四、 颌骨骨髓炎/ 706

五、 面部疖痈/ 712

六、 面颈部淋巴结炎/ 713

七、 颌面部特异性感染/ 714

第六节 口腔颌面部创伤/ 716

一、 概论/ 716

二、 口腔颌面部创伤急救/ 716

三、 软组织创伤/ 718

四、 硬组织创伤/ 720

第七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 725

一、 概论/ 725

二、 软组织囊肿/ 734

三、 颌骨囊肿/ 736

四、 色素痣/ 737

五、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 738

六、 良性肿瘤(牙龈瘤、成釉细胞瘤、骨化纤维瘤)/ 740

七、 鳞状细胞癌(舌癌、牙龈癌、颊黏膜癌、口底癌、唇癌、中央性颌骨癌、上颌窦癌)/ 742

八、 其他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肉瘤、恶性淋巴瘤)/ 744

第八节 唾液腺疾病/ 748

一、 炎症(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 748

二、 涎石病及下颌下腺炎/ 749

三、 唾液腺瘘/ 750

四、 舍格伦综合征/ 751

五、 唾液腺黏液囊肿/ 752

六、 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沃辛瘤)/ 753

七、 恶性肿瘤(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 754

第九节 颞下颌关节疾病/ 755

一、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755

二、 颞下颌关节脱位/ 757

三、 颞下颌关节强直/ 758

第十节 颌面部神经疾病/ 758

一、 三叉神经痛/ 758

二、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761

第十一节 先天性唇腭裂/ 763

一、 概述/ 763

二、 唇裂/ 764

三、 腭裂/ 765

四、 唇腭裂序列治疗/ 767

第十二节 牙颌面畸形/ 768

一、 概论及临床分类/ 768

二、 治疗原则/ 768

第十三节 口腔颌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损/ 769

一、 概论/ 769

二、 组织移植/ 770

第十五章 口腔修复学/ 775

第一节 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 775

一、 病史采集/ 775

二、 临床检查/ 776

三、 修复前准备/ 778

第二节 牙体缺损/ 780

一、 病因及影响/ 780

二、 治疗设计和方法选择/ 781

三、 治疗步骤/ 788

四、 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和处理/ 796

第三节 牙列缺损/ 798

一、 病因及影响/ 798

二、 治疗设计和方法选择/ 798

三、 治疗步骤/ 820

四、 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和处理/ 826

第四节 牙列缺失/ 829

一、 病因及影响/ 829

二、 治疗设计和方法选择/ 829

三、 治疗步骤/ 835

四、 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和处理/ 849

第十六章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851

第一节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851

一、 口内片/ 851

二、 口外片/ 852

三、 唾液腺造影技术/ 852

四、 CT 及MRI/ 852

第二节 牙及口腔颌面部正常X 线影像/ 853

一、 牙及牙周组织/ 853

二、 颌面骨解剖结构/ 854

三、 唾液腺造影/ 855

四、 颞下颌关节/ 856

第三节 牙及口腔颌面部典型病变X 线影像/ 857

一、 牙及牙周疾病/ 857

二、 颌面骨炎症/ 864

三、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及瘤样病变/ 865

四、 颌面骨骨折/ 867

五、 系统性病变在口腔及颅、颌面骨的表现/ 868

六、 唾液腺疾病/ 868

七、 颞下颌关节病变/ 870

附录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口腔执业医师 /87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少量划线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