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趋势影响下农村空间组织研究
  • 信息化趋势影响下农村空间组织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信息化趋势影响下农村空间组织研究

40 3.4折 118 九品

仅1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疆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30-3

上书时间2024-06-25

飞鹏图书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丁疆辉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5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39079
  • 定价 1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信息化趋势影响下农村空间组织研究》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会带来地理空间重构的共识,系统地探讨了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农村空间组织的演变问题。《信息化趋势影响下农村空间组织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地理学对信息通信技术影响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信息通信技术对农村空间组织影响的研究框架;通过对案例区的深入调研得出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对农村经济空间和居民行为空间的作用结果;同时通过对案例区的补充调研得出2009~2013年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农村空间组织的演变特征。
【目录】
第1章绪论
1.1信息化趋势与农村空间组织演变研究的由来与背景
1.1.1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新因素
1.1.2互联网及网络经济的迅速崛起
1.1.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契机
1.1.4“数字鸿沟”成为信息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1.1.5科学理解信息通信技术下中国农村空间演变规律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命题
1.1.6个案调查显示的结果是深入探讨的推动力
1.2信息化趋势下农村空间组织演变研究的意义
1.2.1丰富了地理学对农村问题的研究视角
1.2.2对信息化空间作用研究的有益补充
1.2.3有助于拓展区域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1.2.4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响应
1.2.5有助于推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
1.3本书写作总体思路与研究目标
1.4本书内容架构与研究方法
1.4.1主体内容架构
1.4.2研究方法
1.5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2.1概念辨析与研究区域界定
2.1.1相关概念辨析
2.1.2农村信息化空间影响的概念、内涵
2.1.3研究区域界定
2.2农村信息化空间作用研究的基本框架
2.2.1基本理论研究
2.2.2量化分析研究
2.2.3案例研究
2.3农村信息化空间影响研究的基本理论出发点
2.3.1“长尾”理论与革新扩散理论
2.3.2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理论
2.3.3乡村发展理论
2.3.4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理论

第3章信息化趋势下农村空间组织演变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3.1技术进步的地理学研究
3.2信息通信技术的经济地理学研究
3.2.1Internet与经济地理
3.2.2信息通信技术下企业空间组织研究
3.2.3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3.2.4移动通信与网络技术对人类行为空间的研究
3.3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发展研究
3.3.1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发展理论探讨
3.3.2信息通信技术对农村发展的经济意义分析
3.3.3信息通信技术对农村发展的社会意义
3.3.4农村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模式探讨
3.4相关研究进展的总体评价
3.4.1信息通信技术地理学研究特点
3.4.2基于农村地区的信息通信技术研究特点
3.4.3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5研究展望

第4章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及时空特征
4.1农村信息化供给概况
4.1.1组织视角
4.1.2技术视角
4.2农村信息化需求研究
4.2.1农村信息化需求主体分析
4.2.2农村信息化具体应用与需求
4.3农村信息化程度衡量
4.3.1基于基础设施拥有水平的农村信息化程度测算
4.3.2农村信息化程度测算指标调整
4.4农村信息化发展时空特征
4.4.1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4.4.2农村区域内部信息化时空差异显著
4.4.3农村信息化时空特征
4.5农村信息化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4.5.1农村信息化空间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
4.5.2农村信息化程度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
4.5.3农村信息化程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回归关系
4.5.4信息基础设施与影响因素间的回归关系

第5章典型农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特点
5.1典型研究区域的选取
5.1.1无极县概况
5.1.2典型的平原农业区
5.1.3新农村建设和信息化推进的重点区域
5.2近10年来无极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2.1无极县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特征
5.2.2无极县产业结构演变特征
5.2.3无极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演变
5.2.4无极县城乡收入水平变化
5.2.5各乡镇经济发展特征
5.3无极县农村信息化时空特征
5.3.1政府推动下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
5.3.2信息基础设施拥有量的时空发展
5.3.3无极县农村信息化程度
5.4无极县农村居民个体特征与经济现状分析
5.4.1无极县农村居民整体特征与经济现状__________
5.4.2无极县农村电脑拥有者特征分析
5.5无极县农村居民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特征
5.5.1农村居民家用电脑与互联网使用特征
5.5.2农村居民移动电话使用特征
5.5.3农村青少年学生网络应用特征
5.6小结

第6章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对农村经济空间的影响
6.1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经济空间组织转变
6.1.1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地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1.2信息通信技术影响农村经济空间组织的理论框架
6.1.3信息通信技术下农村经济空间演变的实证基础
6.2无极县农村企业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及其空间组织演变
6.2.1信息化与农村企业空间组织演变理论基础
6.2.2案例区农业产业化企业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6.2.3案例区非农企业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及产生的影响
6.3农村社团组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6.3.1农村社团组织(协会)概况
6.3.2无极县社团组织发展现状
6.3.3社团组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现状
6.3.4农村社团组织信息化产生的影响
6.4农村居民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及其产生的经济影响
6.4.1农村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影响互联网的使用条件
6.4.2农村居民互联网应用目的多样化?但参与经济活动少
6.4.3农村居民较少关注涉农网站?互联网对产品销售作用不明显
6.4.4网络购物与网上银行逐渐渗透到农村地区
6.5小结

第7章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对农村社会空间的影响
7.1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社会空间演变的实证基础
7.1.1案例区概况与信息化推进
7.1.2网上便民服务改变村民出行行为
7.1.3通过网络联系极大地扩展了农村居民对外交往空间
7.2人际交往空间变化的多样性
7.2.1人际交往媒介的变化是交往空间变化的根本
7.2.2农村居民人际交往空间范围扩大
7.2.3外地亲朋交往频次增加
7.2.4传统邻里交往空间的多样化
7.2.5农村居民人际交往空间多样化
7.3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社会行为的衍生
7.3.1互联网支持下农村地区新的社会行为的衍生
7.3.2案例区网络炒股缘起
7.3.3网络炒股行为对农村居民的社会影响
7.4城乡隔阂的弱化与消除
7.4.1移动电话的应用成为弱化地域隔阂的重要基础
7.4.2农村青少年是降低地区“数字差异”的潜力群体
7.4.3网络应用水平区域差异缩小
7.5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农村社会空间演变的时间特征
7.5.1农村居民人际交往空间范围持续扩大
7.5.2信息通信技术在外地亲朋和传统邻里的交往中的作用变化不明显
7.5.3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城乡数字差异变化
7.6小结

第8章结论与展望
8.1主要结论
8.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