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集体谈判研究:以英、德、瑞为例
  • 欧洲集体谈判研究:以英、德、瑞为例
  • 欧洲集体谈判研究:以英、德、瑞为例
  • 欧洲集体谈判研究:以英、德、瑞为例
  • 欧洲集体谈判研究:以英、德、瑞为例
  • 欧洲集体谈判研究:以英、德、瑞为例
  • 欧洲集体谈判研究:以英、德、瑞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欧洲集体谈判研究:以英、德、瑞为例

14 3.9折 36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丽琴 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23

巴山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丽琴 著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2066354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2页
  • 字数 300千字
【内容简介】
  劳资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劳方与资方的收入分配,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决定工人的“工资”。在欧洲,很多国家的工资决定主要依靠集体谈判,为了更好的认识集体谈判,总结欧洲集体谈判的经验和教训,本书主要关注以下三个内容:*先,以劳动力商品化和去商品化为线索,*面考察集体谈判在欧洲的发展历程;其次,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集体谈判在欧洲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后,总结了欧洲集体谈判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简介】
:
张丽琴,1980年11月出生,女,山西榆次人,法学博士。2003年山西大学经济系毕业,管理学学士,导师为吴新博、刘锦雯;2010年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毕业,法学硕士,导师为程新征、李青;2014年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毕业,法学博士,导师为常欣欣。现在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劳资关系与工会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工会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摘要
导论
第一节相关理论及视角
一、冲突论
二、合作论
三、研究视角
第二节框架、起点与度量
一、分析框架
二、逻辑起点
三、度量指标
第三节概念、方法与创新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与局限

第一章集体谈判之产生
第一节自由竞争时代
一、新兴资产阶级的胜利
二、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
三、劳动力的彻底“商品化”
第二节劳资双方激烈对抗
一、工人组织罢工
二、雇主抵制罢工
三、集体谈判合法化
第三节工人组织化程度提高
一、英国的工人代表委员会和工党
二、瑞典的工会联合会和社会民主党
三、德国的工会和社会民主党

第二章集体谈判之发展
第一节国家干预时代
一、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三、劳动力的“去商品化”
第二节左翼政党改良
一、抛弃马克思主义
二、质疑国有化目标
三、淡化工人阶级身份
第三节规制劳动力市场
一、规制工资
二、规制共决
三、规制罢工

第三章集体谈判之式微
第一节重兴市场化时代
一、滞涨殃及各国
二、新自由主义的观点
三、劳动力“再商品化”
第二节左翼向右翼靠拢
一、走“第三条道路”
二、清理与工会的关系
三、削弱工会实力
第三节解除规制劳动力市场
一、重起竞争性劳动力市场
二、集体谈判层级下降

第四章集体谈判之挑战
第一节一次分配“工资节制”
一、哈茨改革
二、短时工作
三、节制工资
第二节二次分配“税收扭曲”
一、劳动税收楔子偏高
二、资本税收楔子偏低
三、分配差距继续拉大
第三节左翼未能重新崛起
一、欧洲议会选举左翼损失惨重
二、国内选举左翼分化严重
三、左翼行动空间狭小

第五章集体谈判之启示
一、劳动力商品化是推动集体谈判发展的动力
二、争夺分配权是集体谈判的核心
三、中国集体协商的未来

结论
附录一:德国雇佣关系大事记
附录二:英国雇佣关系大事记
附录三:瑞典雇佣关系大事记
附录四:中国雇佣关系大事记(1949年之前)
附录五:中国雇佣关系大事记(1949年至今)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