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形塑中国电视剧内容的力量
  • 20年:形塑中国电视剧内容的力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0年:形塑中国电视剧内容的力量

26 3.0折 88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婧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4-29

书虫子

十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许婧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时间 2021-07
  • 版次 1
  • ISBN 9787569939514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中国电视剧随着电视、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技术与软硬件日新月异的发展,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主流艺术样式和“”媒介叙事形态。自进入新世纪,中国电视剧创作、制作和播出开启了一个“娱乐主导”的新纪元,在这一背景下,本书力图从视觉文化转向、媒介变革与融合、审美趣味多元、行业失格等时代语境方面,分析探索社会转型过程中电视剧对于社会潮流与文化的塑造和相互影响,思考电视剧所承担的独特功能——我们到底应该信奉并坚持什么样的艺术本体、文化品位和审美格调。
  本书将具体的代表性电视剧文本和当下社会现实关联思考,把研究引向富有现实针对性的方向。毕竟,电视剧在对受众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趣味、社会心理乃至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引导上,有着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强势塑形力量。从不同角度切入,可以看出变化和影响的流脉,给出相对客观的结论。换言之,无论是资本的力量,还是美学的诉求,艺术作品和学术研究都是从不同路径,协助人们厘清转型社会迅速演变的现实并阐释其意义。
【作者简介】
许婧: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出版专著《一如倒影,一如梦境——中外电影文化纵横谈》《中国电视艺术史》、合著《共和国60年文化发展》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个人项目,多次参与、部级、院级等重点课题。
【目录】
绪论:剧变

一、娱乐中国 / 2

二、批评标准 / 7

章 视觉文化转向:泛娱乐影像合流 

一、视觉文化:文本文化、图像文化与电子文化 / 14

二、后现代语境: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视觉性迷恋 / 18

三、泛娱乐影像:影像民主化演变中的美学逻辑 / 22

四、娱乐权利:大众文化价值本位的回归与膨胀 / 27

五、媒介叙事:媒介纯粹性的自觉与主体性迷失 / 31

第二章 审美位移:文化迭代和审美趣味 

一、世纪之辩:电视剧审美和娱乐的价值讨论 / 39

二、世俗场景:文化在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 43

三、类型之于电视:类型杂糅和文化混搭 / 47

四、从形式到内容:审美、风格、趋势 / 53

第三章 艺术转型:内容生产和互联网化生态 

一、“内容上提升、方法上迎合”的新路径 / 60

二、虚拟偶遇中日趋丰富的“心灵的社交” / 65

三、“四屏合一”突破“电视地理”的壁垒 / 70

四、日播剧、周播剧、季播剧和网络剧 / 76

第四章 行业失格:资本意志和恶俗格调 

一、价值取向:比讲述故事更重要的是价值观 / 91

二、先天局限:一种缺乏格局和视野的创作会好吗? / 99

三、媒介伦理:媒介主体素养欠缺的非理性危害 / 109

四、风口概念:驱动整个行业为资本打工的魔咒 / 117

第五章  困境与博弈:产业发展中的艺术失衡 

一、剧荒之年:病态的“胭脂主义” / 128

二、精品大剧:彰显艺术美学理念 / 136

三、固本培元:电视剧的坚守与突破 / 152

四、类型分化:现实欲望和历史视野 / 166

第六章  类型重灾区:家庭伦理剧和抗日雷剧 

一、从现实主义到伪现实主义的创作危机 / 181

二、是艺术提炼还是礼崩乐坏的话题噱头 / 191

三、商业爱国主义面具下“幼稚的憎恨” / 198

第七章  现实题材创作的传统、承继与异变

一、传统和现实交锋中的观念变迁与女性力量隐喻 / 209

二、“断裂社会”家庭结构的类型承载和文化症候 / 216

三、年代剧对纯真岁月的集体怀旧情结和精神追慕 / 225

四、青春偶像剧从模仿到本土热点的取材空间延展 / 233

五、行业剧创作本土化改造和跨类型杂糅的得与失 / 241

第八章  主旋律创作的慎重坚守与创新困境

一、“中国特色”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献礼剧创作 / 251

二、红色经典重拍和革命历史军事题材电视剧的突围 / 267

三、军旅、英模、公检法等行业题材创作的时代之声 / 278

第九章  历史题材创作的国族想象和文化身份 

一、谍战剧和抗日剧的政治修辞与艺术暗流 / 290

二、经典谍战剧文本的类型界碑与美学意义 / 298

三、抗战剧政治话语的隐性表达与叙事策略 / 307

四、家族剧和商战剧的家国叙事与视野重合 / 313

五、“新历史主义”和历史叙事的斑驳镜像 / 319

第十章  文学改编和经典重拍的意义与价值 

一、中国文学名著的改编重拍及观念变迁 / 330

二、现当代名著改编的文化语境和娱乐反刍 / 335

三、网络文学生产机制和不容乐观的初期改编 / 342

四、IP剧热衷遮蔽“日常光线”的白日造梦 / 347

第十一章  内容生产走向分众和互联网化趣味 

一、媒介技术变革的价值理性与社会化整合 / 357

二、数据思维和文化迭代的垂直定向内容孵化 / 363

三、互联网趣味及其内容衍生逻辑与圈层传播 / 368

四、娱乐至上的俗文化、亚文化的“网感”探底 / 374

第十二章  政治与资本博弈的文化管理和实践 

一、产业化改革、文艺方向与政策规约 / 382

二、电视剧行业的关键政策与利弊分析 / 389

三、题材规划和制播导向的内涵式调控 / 396

四、“试错—容错—纠错”的文化管理机制 / 403

结论:任重道远 / 410

附录 / 414

参考文献/ 41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