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 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 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 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 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 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 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 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 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 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正版二手书书品如图自然旧,没有笔迹破损缺页。

8 3.0折 27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山 主编;尹继佐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张十

上书时间2022-06-25

西图松鹤的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山 主编;尹继佐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08
  • 版次 1
  • ISBN 9787806812013
  • 定价 2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7页
  • 字数 358千字
【内容简介】
学术思潮是学术史的主流、思想史的灵魂、时代的旗帜。自公元前五世纪至今的二千五百年间,子学思潮、经学思潮、玄学思潮、佛学思潮、理学思潮、心学思潮、朴学思潮、现代多元学术思潮等八大主流学术思潮跌宕起伏、川流不息;在各个学术思潮中,学派之间、学派内部的不同观点之间所展开的激烈论争,以及由学术论争而导致相互间的思潮交流与融合,便是这些学术思潮的灵性之所在。相争与相融,构成了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目录】
序言

关于中国学术流变的断想

孔子对“道”的认知与实践

  ——子学思潮中老子与孔子思想关系的文本考察

  一、孔子“志于道” 

  二、孔子“学以致道” 

  三、道与仁:孔子思想体系的结构和层次

从“同异”、“坚白”之争看先秦诸子的相争与相融

  一、“合同异”与“别同异”的相争与相融

  二、“盈坚白”与“离坚白”的最后一场讨论

  三、公孙龙从不同学派中汲取了什么

  四、结语:名家内部不存在“合”、“离”两派

从《指物论》看名家对老庄思想的吸收

  一、近现代学者对《指物论》首句的解读

  二、解读新径:以非指喻指之非指

  三、源头活水:名可名,非常名

  四、解读《指物论》

  五、结语:重新评估老、庄在先秦逻辑史上的地位

先秦黄老,思潮源流述要

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

  一、黄老学起于先秦

  二、黄老之称谓 

  三、黄老学的兴起

  四、黄老学溯源

  五、黄老学的学术特征

  六、黄老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七、黄老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八、先秦黄老学的历史地位

马王堆四篇古佚书与黄老思潮

  一、四篇古佚书的历史背景与学术前提

  二、四篇古佚书的宇宙论

  三、撮名法之要,论道、法与刑名

  四、因阴阳之大顺,先德而后刑

  五、结语

《公羊春秋》对独尊儒术的独特影响

  一、《公羊传》的由来

  二、《公羊传》的主要特点

  三、《公羊传》标举的《春秋》之“义” 

  四、董仲舒对《春秋》的独创解说

  五、《公羊传》对汉代经学的主要影响

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 

  一、具体分析不同时期的情况

  二、具体分析不同人物的思想

融合儒道,走出经学——王弼玄学《易》源流分析

  一、两汉经学《易》与今文《易》大义

  二、王弼玄学《易》的渊源及其学术背景

  三、王弼玄学《易》的中心观念论名教与自然之辩

论名教与自然之辨

  一、名教本于自然

  ……

贵无与崇有——王弼与裴頠玄学思想之比较

究竟谁真正拥有成佛的权利?

儒、佛相融——中国学术内涵深入与充实的一个范例

明代心学和理学互争的主因、特点与走向

评析罗整庵对弗禅心性说的排辟

清初朴学思潮形成过程中的学术纷争与融合

清初的《书》、《易》辨伪及其对朴学思潮的影响

儒学在独尊和争鸣的互动中演进

世纪论战:百年中西哲学经较研究反思

现代多元学术思潮的冲突融合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