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和民国内蒙古主要草原城市演化进程
¥
32
7.1折
¥
45
九品
仅1件
作者任月海 编
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5-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兆军盛菜市场1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任月海 编
-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
2015-06
-
版次
1
-
ISBN
9787566507938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3页
-
字数
36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意大利知名史学家克洛齐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告诉我们,一方面,史学家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精神活动和思想意向覆盖到历史事件上去;另一方面,也必然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时代热点的要求,不断转换历史认识的角度,变更历史探索的视野,去追寻当下社会兴趣的中心,将思考和研究集中到人们所关注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来,从而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社会进步增添助力。
《清代和民国内蒙古主要草原城市演化进程》的论文作者正是在我国提出加快城市化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厚的历史兴趣,把思考的目光投向草原城市历史的。他们的研究深化或拓宽了蒙古史的研究领域,丰富了人们对草原城市历史变迁的理解,加深了对草原城市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认识,这必将对我区今后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和路径提供有益的借鉴,在此我为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可喜成果点赞。
这本论文集是近年来对于草原城市历史研究的成果的集中展现,尽管还有许多重要的有影响的论文并没能收入,还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界关于草原城市研究的全貌,但仅从所收论文来看,其研究较过去,范围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深度更加精粹。这让我们对草原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助于推动蒙古史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从《清代和民国内蒙古主要草原城市演化进程》的论文看,有许多闪光的创新亮点。例如,从城市的形成看,学界大抵可分为四类:政治中心,军事要塞,交通要道,商贸枢纽。而多伦的兴起却是另辟蹊径,它缘起多伦会盟,却因汇宗寺的修建,使这里成为四方教众的朝拜中心,渐次发展成一个商贸文化城市。正如人们所说,多伦是先有庙,后又城。其早期的经济活动包括手工业、商业交换也都是围绕庙会经济进行的,这在内地城市的形成中是少见的。任月海、刘爽的文章有详尽论述。再如,清代以来,伴随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内地通往草原的商道开始向外延伸,直抵俄罗斯,甚至远至东欧、西亚。于是在这茫茫的草原上便出现了像张家口、归化城这样的作为国际贸易大宗货物集散中转的城市。随着商贸活动的发展,这些城市不仅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也不断拓展,在经济、行政管理、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王爱平、樊鹏的文章在这方面有颇有新意的阐述。此外诸如草原城市作为民间文化的汇集地,所表现出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碰撞交融,多元文化的包容并蓄,也都是在内地城市发展中所少见的,这对我们了解草原城市的鲜明特色会有所帮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翻阅这本论文集,注意到作者中除有专家学者外,还有些是近年来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同学们选取一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针对某一方面展开论述,或布局建设,或功能变迁,或兴衰过程,或商业贸易,这样能做到内容集中,重点突出,便于驾驭。对我们在研究生教育的论文选题确定来说,也有所启迪。
- 【目录】
-
清代和民国内蒙古主要草原城市演化进程
从归化城、绥远城的比较看呼和浩特发展的特点与轨迹
绥远城城市功能的变迁(清-1937年)
近代呼和浩特城市建设与变迁(1840-1945)
清代张家口城市功能发展研究
草原边城多伦诺尔兴衰及其原因
包头城市形成之探讨
十八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赤峰城镇经济发展研究
察哈尔地区的商业与城市近代化(1840-1935)
——以张家口、多伦诺尔、贝子庙为中心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