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8 1.2折 68 九品

仅1件

河南濮阳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伯文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12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1413E

上书时间2024-11-24

哥俩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高伯文 著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802118331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4页
  • 字数 4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求是文库·中国编译学术文库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图景中,以开阔的历史和世界视野,从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城乡工业、区域工业、工业化发展同社会发展及国内外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多视角、多层次地考察和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探索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创新和对世界工业化发展的独特贡献。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原中共党史系主任王顺生教授,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谢春涛教授等专家认为:这“是一部全面研究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化道路探索的新成果”,“一部高质量的优秀学术著作”,“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有利于推进对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
高伯文,教授,1951年生,福建莆田人。曾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学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现代中国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主持多项国家和省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含合作)著作《中国共产党区域经济思想研究》等十余部,在《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党的文献》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光明日报》势等报刊转载(摘)。论著获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张静如中共党史党建优秀论文奖励基金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等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十余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构想
1.1经过新民主主义工业化才能到达社会主义
1.2发展国营经济领导的多元经济和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工业化
1.3以工业为领导、农业为基础,农轻重相互促进
1.4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构想的创新与意义

第二章仿效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模式
2.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转轨
2.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2.3工业化建设与制度变革并举
2.4平衡沿海与内地的工业布局
2.5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模式的两重性

第三章“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命题的提出和初步探索
3.1对苏联工业化道路模式的反思与中国工业化道路命题的提出
3.2建立独立、比较完整、现代的工业化目标体系
3.3“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道路模式
3.4统筹兼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工业化指导方针
3.5正确处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加速全国的工业化
3.6“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探索的意义与局限

第四章向片面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模式的畸变
4.1片面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的形成及其特点
4.2“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方针
4.3工业化超高速赶超战略模式选择的误区

第五章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历史性转轨
5.1传统工业化道路模式的困境与时代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5.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指导思想的确立
5.3由片面发展重工业向产业协调发展模式转变
5.4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的重新调整

第六章走向市场化和开放型的工业化道路
6.1改革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根本途径
6.2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市场化的有机耦合
6.3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的工业化战略
6.4在市场化中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创新

第七章城乡协调互动的农村工业化道路的开创
7.1推行以农业承包制为中心的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
7.2发展乡镇企业,推动乡村工业化
7.3建设小城镇,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
7.4统筹城乡工业化协调发展
7.5城乡工业化互动发展,推动全国工业化的创举

第八章区域工业化协调推进道路的选择
8.1部分地区先发展带动各地区工业化共同发展
8.2两个大局构想与东、西部工业化的互动
8.3统筹区域发展与区域工业化的协调推进
8.4中国区域工业化发展道路创新的特点

第九章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开辟
9.1当代中国工业化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坐标及历史使命
9.2科学发展观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
9.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9.4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世界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双重超越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