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不同学科对互动的研究
1.2.1 物理学
1.2.2 社会学
1.2.3 经济学
1.2.4 经济地理学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1.4.2 计量和数理分析方法
1.4.3 社会调查方法
1.5 研究创新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1.5.1 理论创新
1.5.2 实践创新
1.5.3 主要解决的问题
第2章 农户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农户
2.1.2 互动
2.1.3 农户互动网络
2.2 农户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社会网络理论
2.2.2 资源依赖理论
2.2.3 共生理论
2.2.4 交易成本理论
2.3 相关研究综述
2.3.1 农户行为研究的三大学派
2.3.2 农户社会关系的研究
2.3.3 农户合作研究
2.3.4 农户互动的机理研究
2.3.5 农户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2.3.6 农户互动效应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户互动关系的类型、形成条件及运行机制研究
3.1 农户互动关系的类型划分
3.1.1 基于农户互动的基础
3.1.2 基于农户互动的内容
3.1.3 基于农户互动的性质
3.1.4 基于农户互动的组织化程度
3.2 农户互动的动因分析
3.2.1 资金的需求需要农户互动
3.2.2 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迫使农户互动
3.2.3 市场的不确定性需要农户互动
3.2.4 农区市场的不规范和不完全要求农户互动
3.3 农户互动的条件分析
3.3.1 农户互动的必要条件
3.3.2 农户互动的充分条件
3.3.3 农户互动的稳定条件
3.3.4 农户互动的一般条件
3.4 农户互动的运行机制
3.4.1 互惠机制
3.4.2 市场机制
3.4.3 利益分配机制
3.4.4 信任机制
3.5 信任对农户互动建立和维持的作用
3.5.1 对称性信任对农户互动建立的作用
3.5.2 对称性信任对农户互动维持的作用
3.5.3 非对称性信任对农户互动维持的作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户互动网络演变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4.1 转型时期农户互动网络的经济功能
4.1.1 资源配置功能
4.1.2 技术扩散功能
4.1.3 分工协作功能
4.1.4 技术创新功能
4.2 农户互动网络演变的分析框架
4.3 农户互动网络演变的影响因素
4.3.1 微观层面因素——农户需求动机
4.3.2 社区层面因素
4.3.3 宏观层面因素
4.4 农户互动网络演变的机理分析
4.4.1 基于比较利益的经济互动是农户互动关系的基本形式
4.4.2 农户的需求内容决定农户互动网络功能演变方向
4.4.3 农户的先致关系和综合区域环境条件决定农户互动网络的组织形式
4.4.4 互动成本决定着农户互动网络的规模和互动水平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户互动网络的演变过程研究
5.1 传统农村社区农户互动网络的特征
5.1.1 嵌入性
5.1.2 传承性
5.1.3 地理集聚性
5.1.4 距离衰减性
5.2 当前农村社区农户互动网络的特征
5.2.1 动态性
5.2.2 非稳态性
5.2.3 相对分散性
5.3 农户互动网络的演变特征
5.3.1 工具性互动日趋重要
5.3.2 基于对称性互惠的互动成为互动网络的演变方向
5.3.3 互动网络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5.3.4 缘关系的重要性正凸显出来
5.4 农户互动网络的演变模型
5.4.1 初始阶段
5.4.2 扩展初期阶段
5.4.3 扩展后期阶段
5.4.4 整合调整阶段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户互动网络的建构研究
6.1 嵌入性、“锁定”效应与互动网络的低效率
6.1.1 嵌入性与“锁定”效应
6.1.2 关系嵌入、“锁定”效应与互动的低效率
6.1.3 结构嵌入、“锁定”效应与互动的低效率
6.2 网络失衡、信息失效与互动网络的低效率
6.2.1 本地互动与非本地互动
6.2.2 结构洞与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及控制力
6.2.3 过密的本地互动与网络信息更新能力的弱化
6.3 基于嵌入性均衡的农户互动网络建构
6.3.1 嵌入性均衡之一:强关系互动和弱关系互动的平衡
6.3.2 嵌入性均衡之二:本地互动与非本地互动的均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欠发达农村社区农户互动的实证研究
7.1 研究区域选择与研究样本概况
7.1.1 选择农村社区的科学依据
7.1.2 选择河南省豫东3县3村的依据
7.1.3 样本村选择依据及样本村概况
7.2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7.2.1 问卷设计
7.2.2 数据获取
7.3 案例村庄农户互动的特征
7.3.1 基于地块邻近和居住邻近的互动是农户的主要互动圈子
7.3.2 农户倾向与能量不低于自身的农户进行互动
7.3.3 少数创新农户是知识互动网络的源泉
7.3.4 农户互动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7.3.5 农户互动关系的结构处于变动之中
7.3.6 不同类型农户互动的作用效果处于变动之中
7.3.7 农村社区内存在少数几个农户互动交流的场所
7.4 农户知识互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7.4.1 影响农户知识互动的主要因素
7.4.2 实证模型的建立
7.4.3 变量的选择和说明
7.4.4 估计结果分析
7.4.5 结论与讨论
7.5 邻近与知识互动
7.5.1 理论假设
7.5.2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
7.5.3 实证结果及解释
7.5.4 结论与讨论
7.6 农户互动网络的演变分析
7.6.1 孟寨村互动网络的演变分析
7.6.2 苌寨村互动网络的演变分析
7.6.3 西春岗村互动网络的演变分析
7.6.4 结论与讨论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欠发达农村社区农户互动效应的定量评估
8.1 互动效应的理论基础
8.2 互动效应检验的原理
8.3 互动效应检验的模型和方法
8.4 数据收集方法、互动群组划分与变量说明
8.4.1 数据收集方法
8.4.2 案例村庄选择和互动群组的划分
8.4.3 变量选择及说明
8.5 估计结果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结论
9.1.1 农户互动关系的类型、形成条件及运行机制研究
9.1.2 农户互动网络的演变研究
9.1.3 农户互动网络的建构研究
9.1.4 欠发达农村社区农户互动的实证研究
9.2 基于农户互动的政策建议
9.2.1 重视培育创业精神,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9.2.2 加强软硬环境建设,降低农户互动的成本
9.2.3 增加异质性和多样性,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9.2.4 创造良好条件,支持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9.2.5 加大对孤立农户的扶持力度,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9.2.6 充分发挥各类行动者的作用,推动互动网络功能升级
9.3 研究展望和不足之处
附录 农村社区农户互动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