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及政策选择
  • 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及政策选择
  • 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及政策选择
  • 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及政策选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及政策选择

60 九品

仅1件

河南濮阳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保建云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

版次1

印刷时间2010-05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3313H

上书时间2024-11-22

哥俩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保建云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5891968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2页
  • 字数 38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社会中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贸易摩擦与贸易冲突大量出现为背景,以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贸易大国和经济体之间、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与贸易摩擦为实证依据,在吸收现代政治学与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发展、演变与影响效应进行内生解释,从理论与经验实证相结合角度构建贸易保护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的理论框架,并以全球公共治理和世界经济和谐发展为目标提出相关论点和公共政策建议。本书共分九章。

  第一,本书在对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概念界定与解释的基础上,阐述贸易保护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与现实背景、文献基础、研究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贸易保护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就是从政治与经济相互影响的角度,对国际社会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政策、现象进行系统的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的学科体系,既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在贸易保护主义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又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理论分支。作为现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基础的相互依赖理论、霸权稳定论、国家主义理论、依附论与世界体系理论,拓展与丰富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视野与内容,但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与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针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治理机制的缺失。贸易保护主义与现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视野中的行为主体理性假设,是建立在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个人、家庭、企业、政府、国际组织具有可认识、可评价与可选择的行动集合的基础上的。

  第二,本书从国际利益冲突、政治商业周期跨国传递与国际治理机制构建角度构建理论模型,分析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微观机制、宏观背景、国际国内政治动因与环境。国际经济利益冲突可以通过微观机制从一国国内外溢到其他国家,也可以从其他国家向一国国内渗透,形成国际经济利益格局调整的微观动力,导致国际贸易与开放国家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与风险;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本国消费者和厂商利益,而不仅仅考虑宏观目标,必须防止国际经济利益冲突在微观领域对我国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规模、产业与经济结构、经济活动地理区位与资源禀赋、经济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及社会意识形态是影响国际经济利益格局调整的主要宏观变量;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国际经济制度及规则领域的利益冲突表现最为明显;国际经济利益在宏观层面的冲突必然会影响我国的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民主化与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应根据国际经济利益冲突的宏观影响因素及表现,适时调整我国的经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出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利益集团的动态博弈过程,显示出一定的政治商业周期特征。一个开放经济国家的时间贴现系数越高则由贸易保护主义导致的政治商业周期越可能发生。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治理机制要具有可行性、可实施性和不可替代性,必须满足参与性约束、激励兼容约束与帕累托改进条件。为了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及政治商业周期的全球恶性传播,需要以现有国际贸易机制与区域性贸易安排为基础,构建与完善相应的国际治理机制。

  第三,本书构建大国动态贸易模型,以中国、欧盟、东盟三个大规模开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数据为实证依据,分析大规模开放经济体系中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在开放经济大国间的贸易发展过程中,进出口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变化关系。大规模开放经济体系之间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的不平衡性,既是大规模开放经济体在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中外部不平衡的重要表现,又是世界经济运行过程各经济体经济增长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具有周期性和动态性,进出口贸易动态不平衡与经济增长动态不平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影响效应;开放经济大国之间贸易发展不仅影响到本国经济增长,还对地区与世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大国间贸易增长在促进本国、本地区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大国垄断与跨国垄断利益集团的出现,损害中小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第四,本书以全球存货和国际贸易依存度变化为背景,分析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新发展问题。是否值得与能否对弱势产业进行贸易保护,在大国与小国的答案并不完全相同,可以利用大国规模经济效应提升弱势产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对优势产业与“夕阳产业”同时进行保护、贸易保:护的意识形态工具创新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新发展的主要特点;为了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新发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必须制定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把自由产品以外的经济产品区分为国家自用产品、跨国公共产品与跨国俱乐部产品三种类型,国家自用产品主要由本国生产和提供,跨国公共产品则需要由世界各国联合提供,跨国俱乐部产品则需要由多国联合提供。国家经济规模大小直接影响到该国参与跨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和政策,大国之间的相关关系直接影响到跨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与绩效;跨国公共产品与跨国俱乐部产品总量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和比例会不断提高。如何克服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建立互惠互利的跨国区域经济合作,防止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面临的任务。

   第五,本书分析了霸权国家、世界经济稳定性与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据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类型的不同,可以把霸权国家区分为全球型霸权国家与俱乐部型霸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无论是全球型霸权国家还是俱乐部型霸权国家及其国家集团。在向国际社会提供产品以谋求霸权利益时,会进行经济行为与政治活动的成本与收益计算。霸权与国际社会秩序稳定之间存在着联系,但不存在着直接因果必然关系,霸权并不会必然导致稳定,也不会必然导致非稳定,霸权是中性的。霸权国家并不是贸易自由主义或者贸易保护主义的必然推行者,其会根据霸权利益计算进行选择与调整。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国家或者霸权国家集团的产生作为国际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微观层次的国家、国际组织、企业、家庭(个人)等社会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国际社会宏观制度安排演进的结果,与国际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或者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第六,本书以相关研究文献和实证数据为基础,分析地理区位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间的相关性问题。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哈石油管道的开通及中哈之间签署的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协定,为跨国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跨国公共产品与跨国俱乐部产品供求基础;地理区位优势和跨国产品有效供给是国际贸易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和基本前提;双边贸易和跨区域合作中既有比较优势,又面临风险。中国已逐渐成为周边国家的重要的贸易伙伴,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何消除双边经贸关系中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是深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与多边跨国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可以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框架下推动双边区域经济合作,使之成为中国一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纽带和桥梁。防止地理区位因素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发生。

   第七,本书以经济转型阶段的中国、越南和朝鲜的经济转型及国际贸易发展数据为实证依据,研究制度变迁与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欧美国家的经济制度不可能作为任何经济转型国家的唯一目标选择与参考标准,转型国家之间的相互模仿学习对经济转型具有积极效应,经济转型与制度变迁为转型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也面临贸易保护主义问题。随着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渐提高,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中的波动性和不平衡性特征仍然较为明显,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加强两国之间的跨国区域合作,才可能妥善解决双边贸易矛盾和摩擦;应尽快推动两国之间的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和南宁—凭祥—河内—海防两条跨国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构建。后转型国家能够从先转型国家学习到丰富经济转型知识,中国的经济转型经验对其他国家的经济转型产生了模仿学习效应。应把中国与其他转型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纳入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下统筹考虑。必须不断扩大中国与其他转型国家之间双边经贸交流与合作,防止制度变迁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发生。

   第八,本书在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以相关国家的产业发展与贸易数据为依据,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产业内国际贸易垄断发展与贸易保护主义问题。针对产品生产经营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产业内国际垄断限制,从规模报酬递增角度分析产品跨国生产经营网络扩展与产业内国际贸易垄断的新发展问题。基于报酬递增的产品跨国生产经营网络扩展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比较优势,降低产品生产经营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产业内国际贸易垄断是跨国企业或者跨国企业集团对某一产业内的商品进出口活动的排他性和独占性控制,在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关键性原材料、以石油为典型代表的能源产品和服务产品国际贸易领域表现更为明显;必须制定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特点的大国战略性国际贸易政策。如何充分发挥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双边与多边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克服双边与多边进出口贸易中的问题和矛盾,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发生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

   第九,本书分析了金融危机与贸易保护主义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金融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金融危机会不断涌现,金融是信用扩张与金融监管之间的矛盾、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强制性缓解。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出多样性特点。如果不考虑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储备货币供给的寡头垄断结构、美国实体经济中的产业垄断特别是军工产业的寡头垄断结构及其对美国普通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则难以从更深的层次对2008年金融危机进行内生化解释。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期间表现更为明显,一些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观点和措施会不断产生。传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同时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出现了专门针对“中国产品”、“中国人”的“中国条款”式歧视性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必须从战略高度把握国际经济格局调整与演变的长远趋势,充分利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的历史机遇,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与演变,维护我国的国际政治与战略安全利益,制定“有理、有利、有节”的应对策略。

   总之,本书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数据和案例为实证依据,构建静态和动态分析理论模型,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发展、演变与影响效应进行理论解释,构建贸易保护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提出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消极影响的论点与公共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保建云,男,汉族,1970年出生于云南省陆良县。经济学博士(2001)、理论经济学博士后(2003),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经济学系Erasmus Mundus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国际政治系副主任,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理
【目录】
第1章  贸易保护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逻辑起点与微观机制

  1.1 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政治经济学

  1.2 文献述评:一个批评性的回顾

  1.3 贸易保护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国际行为主体理性假设

  1.4 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相互依赖的微观机制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政治动因:利益冲突与政治商业周期

  2.1 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微观动因:国际微观利益冲突

  2.2 贸易保护主义的宏观动因与表现:国际宏观利益冲突

  2.3 利益集团博弈与政治商业周期跨国传播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开放经济大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大国贸易模型

  3.1 大国贸易与经济增长:开放经济大国模型

  3.2 全球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增长相关性分析

  3.3 欧洲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贸易增长关系比较分析

  3.4 来自中国与欧盟9国的经验证据

  3.5 大规模开放经济体间贸易不平衡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

  3.6 中国与东盟间的进出口贸易

  3.7 本章小结

  附表

第4章  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发展:全球存货变化与贸易依存度

  4.1 贸易保护主义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

  4.2 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全球存货变化分析

  4.3 贸易依存度与贸易发展:中国与蒙古国

  4.4 增长、人口与贸易发展:中国与外高加索三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霸权国家、世界经济与贸易保护主义

  5.1 霸权国家与世界经济稳定性

  5.2 霸权国家与世界经济稳定与非稳定条件

  5.3 霸权中性与世界经济:理论解释

  5.4 霸权利益计算与贸易保护主义

  5.5 美国维护还是破坏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实证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理区位、贸易发展与贸易约束

  6.1 地理区位毗邻与贸易发展:中国与哈萨克斯坦

  6.2 地理区位毗邻与国际贸易约束:中国与老挝

  6.3 地理区位毗邻、直接投资与贸易:中国与蒙古国

  6.4 地理区位与贸易约束:中国与外高加索三国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经济转型、制度变迁与贸易发展

  7.1 经济转型、国际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与越南

  7.2 经济转型、比较优势与贸易发展:中国与朝鲜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产业内贸易垄断与贸易保护主义

  8.1 产业内国际贸易垄断的新发展

  8.2 商品结构与贸易发展:中国与中亚五国

  8.3 产业结构差异与贸易发展:中国与俄罗斯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金融危机与贸易保护主义

  9.1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9.2 国际金融危机特点、影响与趋势:以2008~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为例

  9.3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与新贸易保护主义

  9.4 “中国条款”式歧视性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及其影响

  9.5 政策选择

  9.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