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都市圈的孕育与发展
  • 中国大都市圈的孕育与发展
  • 中国大都市圈的孕育与发展
  • 中国大都市圈的孕育与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大都市圈的孕育与发展

25 8.3折 30 九品

仅1件

河南濮阳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述彭 著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

版次1

印刷时间2009-05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1214H

上书时间2024-09-19

哥俩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述彭 著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5
  • 版次 1
  • ISBN 9787543215832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8页
  • 字数 199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从地理区位、空间格局、区域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多方位视角,探讨了我国大都市圈的发展问题。书中收录的12篇论述中,两篇阐述我国大都市圈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生态背景,三篇从地理区位的角度进行空间格局和宏观对比研究,六篇为大都市圈个案的剖析,两篇研究大都市圈的现代技术方法和实践经验。
【作者简介】
陈述彭(1920-2008),地理学家、遥感应用与地球信息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地理与环境工程调查研究,主持城市、资源、环境、遥感实验及江河洪涝资源评估,人口、生物量估算,海岸带信息系统示范工程等。曾获国家自然
【目录】
第1章  东部三角洲文明

 1.1  青铜文化时期的农业与水利

 1.2  5000年来江河新三角洲的淤长

 1.3  持续发展的人工生态系统

 1.4  东方模式的现代文明

 1.5  历史的启示

第2章  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城市的水文化

 2.1  北京至天津段——古称“大都通惠渠”

 2.2  天津至临清殴——古称“永济渠”

 2.3  济南至淮安段——元代称“会通河”

 2.4  淮安至扬州段——古称“邗沟”

 2.5  长江以南的大运河——称“江南运河”

 2.6  引黄入淮的大运河——古称“鸿沟”、“汴渠”或“通济渠”

 2.7  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水文化

第3章  城市群的发展与地域组合

 3.1  城市群地域组合类型

 3.2  海港与海岛型城市群

 3.3  盆地与平原型城市群

 3.4  高原与内陆型城市群

 3.5  城市群发展的评估与展望

第4章  大都市圈发展的地缘分析

 4.1  核心城市发展规划的战略定位

 4.2  大都市圈的地缘优势

 4.3  交通一体化与区域管理

 4.4  洋山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建设

 4.5  大都市圈发展诱发的潜在风险

 4.6  建设和谐社会与宜居城市

第5章  长江三角洲的世界魅力

 5.1  历史文明亮点

 5.2  经济结构调整与现代化

 5.3  城市化进程在提速

 5.4  辐射空间与“蝴蝶效应”

 5.5  任重而道远

第6章  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商榷

 6.1  对两轴的认同

 6.2  对两带的质疑

 6.3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6.4  结语

第7章  北京—天津联手,营建现代化区域城市的新格局

 7.1  从区域城市的视角审视京津联手

 7.2  北京城市的“超常”扩展与蔓延

 7.3  天津海港城市建设在提速

 7.4  打造全国的航空、铁路网络枢纽中心

 7.5  城乡一体,共建生态文明

 7.6  历史传承与现代化的融合

第8章  环渤海城市圈的发展

 8.1  天津新港

 8.2  环渤海港口城市的串联与互补

 8.3  鸭绿江调水方案

第9章  北部湾开发与环境生态保护

 9.1  区位优势与交通网络

 9.2  核心城市及其产业结构

 9.3  土地资源与农林产业

 9.4  热带海洋原生态保护

 9.5  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

 9.6  示范基地

第10章  中部地区团组式城市群的崛起

 10.1  郑州一洛阳一开封团组

 10.2  武汉城市团组

 10.3  长沙一株洲一湘潭团组

 10.4  展望

第11章  天津城市环境遥感的启示与反思

 11.1  城市环境遥感的开端

 11.2  启示与反思

 11.3  对天津市进入新世纪的祝福

第12章  “数字城市”与规划

 12.1  城市竞争力的评比

 12.2  差距源于城市规划

 12.3  推行循环经济,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12.4  促进地区联合,缩小地区、城乡差别

 12.5  彰显文化底蕴,塑造城市个性

 12.6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城市现代化

 12.7  开发立体空间,降低城市密度,盘活房地产市场

 12.8  依托数字城市,拓展城市规划服务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