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 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 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 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 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80 九五品

仅1件

河南濮阳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蕴茜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08

印次2

装帧平装

货号20223E

上书时间2024-05-23

哥俩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蕴茜 著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5062971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13页
  • 字数 62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孙中山崇拜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政治和文化产物,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威崇拜的遗存和延续,又是国民党政权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刻意制作政治象征符号、藉以整合社会、巩固其威权统治的一大创制,也是国民党利用国人对孙中山的爱戴、崇敬与祭奠的社会心理,有意引导和设计成为个人崇拜的精神产物。《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进行深入解读,有助于理解孙中山符号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深化民国政治文化史研究。
【作者简介】
  陈蕴茜,历史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现任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发表著作4种(含合作),并在《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导言
第一章传统语境中的个人崇拜与近代社会文化转型
第一节传统语境中的个人崇拜
一、个人崇拜定义及其产生渊源
二、中国传统个人崇拜的兴盛
三、中国传统个人崇拜表现形态
第二节近代中国个人崇拜的延续与变异
一、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
二、近代个人崇拜的延续与异化
三、孙中山崇拜兴起的近代语境与体制基础

第二章走向神坛:孙中山的自我抉择与国民党造神运动
第一节孙中山走向神坛
一、孙中山个人崇拜思想渊源
二、同盟会与孙中山个人权威的初步建立
三、中华革命党与孙中山个人权威的强化
第二节统治合法性与国民党造神运动
一、孙中山生前党内的神化倾向
二、孙中山逝世与孙中山崇拜的社会基础
三、国民党垄断孙中山政治遗产
四、总理遗教与孙中山精神领袖定位
五、从“总理”到“国父”的法律定位

第三章神圣仪式与孙中山符号的建构
第一节追悼仪式与孙中山符号的初步建构
一、国民党定位追悼仪式并垄断仪式资源
二、北京公祭仪式
三、西山碧云寺暂厝仪式
第二节各地追悼仪式与孙中山符号的传播
一、各地追悼仪式与社会动员
二、各地追悼仪式布置与程序
三、各地追悼仪式的增生形式
四、仪式主题及社会反响
第三节奉安大典与孙中山符号的强化
一、国民党与奉安大典宣传动员
二、奉安大典空间布置与仪节规范
三、奉安大典前奏仪式——奉移与迎榇
四、奉安大典仪式操演——公祭与奉安
五、全国各地奉安纪念仪式
六、奉安大典的社会影响

第四章纪念仪式的日常化
第一节谒陵仪式中的孙中山崇拜
一、北平谒灵与孙中山符号之争夺
二、中山陵谒陵仪式的滥觞
三、谒陵仪式的象征功能
四、谒陵仪式的日常操演
第二节政治仪式中的孙中山崇拜
一、仪式核心——恭读总理遗嘱
二、纪念日仪式中的孙中山崇拜
三、集会仪式中的孙中山崇拜
第三节日常仪式中的孙中山崇拜
一、总理纪念周“场域”与仪式操演
二、就职宣誓仪式与孙中山崇拜
三、公民宣誓仪式
四、社会各界日常开会仪式
五、婚丧祭仪中的孙中山纪念仪式

第五章时间政治与中山精神永生
第一节总理纪念周与孙中山崇拜
一、纪念周制度时间的形成
二、纪念周制度时间的运作
三、社会各界眼中的纪念周
第二节逝世纪念与孙中山崇拜
一、逝世纪念日的诞生与制度化
二、植树节与孙中山精神永存
三、植树仪式与孙中山纪念表达
四、植树节宣传与社会动员
五、中山纪念林与中山永生

第六章纪念日与纪念传统的确立
第一节诞辰纪念日与孙中山崇拜
一、诞辰纪念日制度的形成
二、诞辰纪念与欢乐庆典
三、诞辰纪念与意识形态宣传
第二节孙中山系列纪念日与民国新传统
一、系列纪念日与孙中山形象建构
二、系列纪念日宣传与社会渗透
三、孙中山纪念日与民国新传统

第七章空间政治与孙中山符号的建构
第一节神圣空间的建构
一、中山纪念空间的最高形式:中山陵
二、总理遗像的神圣地位
三、总理塑像的推广
四、纪念碑与孙中山故居圣地化
第二节政治空间的建构
一、中山纪念堂的建设
二、中山堂变体形式——中山室的普及
三、中山符号与行政区划
第三节教育空间与孙中山符号的传播
一、课本中的孙中山形象及总理遗教
二、校园里的孙中山符号
三、各级中山学校的普及
四、中山图书馆与中山民众教育馆
五、孙中山符号在社会教育空间的普及

第八章中山符号日常化与空间重组
第一节日常生活空间的建构
一、市政系统与中山纪念空间建设
二、休闲娱乐空间里的中山符号
三、身体空间与中山装的流行
四、日常生活中的总理遗像
第二节中山符号的空间定位与表现形态
一、总理遗像与塑像的空间定位
二、孙中山符号在城镇空间的定位
三、中山纪念建筑的空间形态
第三节纪念空间三民主义化
一、纪念建筑之三民主义化
二、行政区划之三民主义化
三、市政系统三民主义化与空间重组
第四节中山纪念空间与民族主义
一、民族主义象征空间的建构
二、日军破坏与汪伪争夺中山纪念空间
三、抗战后中山纪念空间的重建

第九章孙中山符号与社会记忆
第一节公众参与性与孙中山符号记忆
一、公众参与性与孙中山崇拜运动
二、时间、仪式与孙中山崇拜记忆
三、空间生产与孙中山崇拜记忆
第二节孙中山符号的社会分层记忆
一、政府官员的孙中山记忆
二、社会精英与孙中山符号记忆
三、商人对孙中山符号的利用与宣传
四、下层民众实践化的孙中山符号记忆
结语
一、孙中山崇拜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二、孙中山崇拜与民族国家认同
三、国民党权力渗透与孙中山崇拜地域差异
四、孙中山崇拜与国民党专制统治
五、孙中山崇拜的终结:与民间社会及民间崇拜的疏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