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15 3.9折 38 九品

仅1件

河南濮阳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哈贝马斯 著;逢之、崔博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4-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14-09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0227H

上书时间2024-05-22

哥俩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哈贝马斯 著;逢之、崔博 译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14-09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36889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
  ——德国前总理 勃兰特
  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上的讲演中引用了这句话。
  德国人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本书提供了经典的范例。
  1980年代,在当时的联邦德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争论,后来被称为“德国历史学家之争”。争论围绕纳粹罪行的独特性、如何评价第三帝国在德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评价和书写历史等问题展开。参加争论的有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和德国一大批著名的历史学家,如恩斯特?诺尔特等人。争论并不局限于学术圈和思想界,而是在德国的报纸、期刊等公共媒体上展开,因而在公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在西方世界引起重视。参与论战的各方,虽然也有言辞激烈之处,但总体上而言,较好地遵守了学术讨论或者思想论争的基本规则,力争以逻辑力量阐明自己的观点,取得上风。
  虽然这场争论没有明确的最终结论,但提出的问题是整个德国社会二战以后虽未明言却普遍关心的,参与争论的学者从历史和现实的多个角度进入,没有使用过多的学术语言,公众理解起来没有障碍,各方的观点也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各自的逻辑非常清晰,因此,对整个社会开放数十年以来的思想禁区,加深关于德意志第三帝国历史的思考,确认德国在历史和世界中的位置,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了解这场争论,中国的读者解读东亚的历史和自己的当代史,都很有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尤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是当代西方 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批判理论” 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目录】
1.历史传奇和修正主义之间?
2.没有历史的国度中的历史
3.不愿过去的过去
4.谴责与理解
5.一种损害赔偿方式
6.新的东部战线国家神话
7.暴政的时代
8.致《时代周刊))编辑的信,1986年8月1日
9.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8月11日
10.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8月16日
11.亏欠的记忆
12.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9月6日
13.强加的糟糕实践
14.历史的道德
15.不可用斯大林和波尔布特抑制希特勒
16.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17.历史的猜谜图
18.寻找“遗失的历史”?
19.新的历史意识和对国家社会主义的相对化
20.在思想分歧之处
21.新的奥斯维辛谎言
22.特里尔第36届德国历史学家大会开幕演讲,1986年10月
23.在怀疑的统治下
24.致《明镜》编辑的信,198611.110月20日
25.被颠倒的是非
26.研究无禁区
27.论历史学的公用
28.永远在希特勒的阴影之下吗?
29.并非结语
30.化妆师们正在粉饰一种新的身份认同
3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2.历史分量几何?
33.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11月29日
34.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11月29日
35.否认和遗忘都无法将我们从历史中解放
36.不能如此,也不允许如此
37.尤尔根·哈贝马斯、卡尔一海因茨·扬森和1986年的启蒙
38.纳粹统治——一种正常的暴政?
39.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12月6日
40.唯有直面过去,我们才能自由
41.谁否认历史,谁就是背叛自己的国家
42.论“历史学家之争”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