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环境学译丛——被数字分裂的自我
  • 媒体环境学译丛——被数字分裂的自我
  • 媒体环境学译丛——被数字分裂的自我
  • 媒体环境学译丛——被数字分裂的自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媒体环境学译丛——被数字分裂的自我

30 4.3折 69 九品

仅1件

河南濮阳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伊沃·夸蒂罗利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09

印次1

装帧其他

货号20087A

上书时间2024-05-21

哥俩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伊沃·夸蒂罗利
  •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9
  • 版次 1
  • ISBN 9787520210324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内容简介】
距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已近半个世纪。其间,数字技术勾住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难以抗拒。自我对无限力量的渴望侵占了灵魂对无限的追求。此时,互联网和社交媒介步入我们的心灵,填补我们深层的需求——我们对交流、知识和创新,甚至亲密和性的需求。如果不深深扎根于诸如此类的人的品性——靠经验和内在探索确立的品性,我们就会变得脆弱,我们的思想和脆弱的身份就可能会被外包给数字技术。
【作者简介】
意大利媒介批评家、布达佩斯俱乐部(前身是罗马俱乐部)科学委员会委员。他文理兼通,既是编程人,又批判技术;既是出版家,又是学者。主要著作有《被数字分裂的自我》和《为什么要退出脸书》(Facebook Logout:Experiences and Reasons to Leave it)。
【目录】
总 序 … I

序 … 1

译者前言 … 6

谢 词 … 14

 

绪 论 … 1

 

章 从技术的意识到意识的技术 … 7

节 技术的极限 … 10

第二节 凡不能计算者皆不真实 … 12

第三节 早期互联网的前景 … 13

第四节 从信息处理到意识处理 … 14

第五节 一切都进了数字粉碎机 … 16

第六节 技术不可挑战 … 17

第七节 技术利用我们 … 19

第八节 用字节喂养心灵 … 20

第九节 不朽的心灵 … 21

第十节 凭借技术的内假体和截除机制 … 22

第十一节 超越心灵 … 23

第十二节 信念与信息技术的脆弱性 … 24

 

第二章 “不过是一种工具” … 27

节 技术不可质疑 … 29

第二节 用身体去学习 … 30

第三节 技术“影响”我们 … 31

第四节 技术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 32

第五节 二进制与内在二元性 … 33

第六节 用心脏去体认 … 34

第七节 我们与工具同一:从黑猩猩到晶片 … 37

第八节 重新连接心流 … 38

第九节 从旁观者到见证人 … 40

第十节 心理空洞与技术填料 … 41

第十一节 无形无象的纯思维 … 43

第十一节 心灵成长的工具 … 44

第十三节 心灵本身就是一种媒介 … 47

第十四节 信息技术削弱了我们在场的感觉 … 49

 

第三章 信息技术之根 … 51

节 强烈的生产欲望 … 52

第二节 信息技术由《圣经》启动 … 53

第三节 技术回归失去的完美 … 54

第四节 矛盾的讯息使心灵短路 … 56

第五节 失宠于上帝的孩子 … 57

第六节 心理防卫 … 58

第七节 作为终极救星的技术 … 58

第八节 心灵的本质 … 60

第九节 概念碎片与固守心灵的技术因子 … 62

第十节 不朽的探求 … 62

第十一节 复制、改进和创新思想 … 65

 

第四章 现实的数字化 … 69

节 数据为王 … 72

第二节 领地的数字化 … 73

第三节 增强现实 … 74

第四节 心灵是首要的虚拟现实工具 … 75

第五节 生物学的数字化 … 77

第六节 现实的比拟模型 … 82

第七节 我们的数字神经系统 … 84

第八节 程序编制 … 86

第九节 像软件那样思维 … 88

第十节 将一切人生事件数字化 … 90

 

第五章 亲密行为与性行为 … 93

节 爱欲与社会的性化 … 95

第二节 网络性爱 … 96

第三节 诱惑转换和关系转换 … 98

第四节 手淫与性玩具 … 99

第五节 性玩具 … 100

第六节 高潮2.0 … 102

第七节 网络处女 … 104

第八节 性别问题和消失中的男性 … 107

第九节 早期的色情接触 … 108

第十节 欲望 … 109

第十一节 作为密宗道的网络性爱 … 110

 

第六章 商品化与货币化 … 113

节 替代真实 … 115

第二节 玩弄感情 … 116

第三节 信息市场 … 118

第四节 美丽新世界 … 120

第五节 解构意识与伦理 … 121

第六节 走向真相的否定 … 121

 

第七章 政治、参与和控制 … 123

节 我们心灵的主宰 … 124

第二节 政府 … 126

第三节 广告与注意力 … 127

第四节 谷歌 … 128

第五节 维基解密 … 132

第六节 深入我们的数字面具 … 133

第七节 从交往的人群识别人的身份 … 134

第八节 互联网给我们赋能吗? … 135

第九节 虚幻的参与 … 137

第十节 懒人行动主义 … 139

第十一节 瑜伽极客 … 141

 

第八章 聚集:社交网络的兴起 … 143

节 弃世孤独 … 144

第二节 内在的连接需求与脸书 … 145

第三节 供他人看到的经验 … 147

第四节 同感 … 149

第五节 虚幻的接触 … 151

 

第九章 数字儿童 … 155

节 童年的身心发展 … 156

第二节 被剥夺的童年 … 158

第三节 计算机用于教学 … 158

第四节 导师的缺乏 … 160

第五节 技术用作对社会恐惧的回应 … 161

第六节 连线的儿童 … 162

第七节 不眠的儿童 … 164

 

第十章 书面文化与分析性头脑 … 167

节 分析技能与批判技能 … 171

第二节 通过电子书获取新的文化素养吗? … 173

第三节 阅读的“技术” … 175

第四节 数字写作 … 176

第五节 交流与意识转换 … 177

 

第十一章 在信息流中迷失 … 179

节 要注意激励和上瘾机制! … 180

第二节 当下注意它,永远注意它 … 182

第三节 新就是酷 … 182

第四节 即时满足 … 183

第五节 与即时满足相关的神经变化 … 184

第六节 接受虚空与尤里卡效应 … 185

第七节 越来越快,却仅为表象而已 … 187

第八节 进入信息回路 … 189

第九节 技术更新与沉默的权利 … 191

第十节 多任务处理造成干扰 … 192

第十一节 无历史,无叙事,无过往 … 195

第十二节 数字记忆与人的记忆 … 196

第十三节 上瘾 … 198

第十四节 对感觉与上瘾的知觉 … 202

 

第十二章 被数字分裂的自我 … 205

节 注意力 … 206

第二节 自我的建构 … 207

第三节 作为心理发展隐喻的技术开发 … 212

第四节 数百万计的MP3 与缺失的“我的个性” … 214

第五节 对机器的依恋 … 216

第六节 镜像需要 … 217

第七节 母亲的喂食与父亲的限制背景 … 218

第八节 沙塔崩解:走向精神分裂 … 219

第九节 他者作为意象 … 222

第十节 与身体分离 … 222

第十一节 分裂状态是一种本体状态 … 225

第十二节 眼睛、耳朵和全球部落主义 … 225

第十三节 作为媒介的心灵 … 228

第十四节 无身份 … 230

 

第十三章 知识的处理 … 235

节 客观性君临一切 … 236

第二节 内外知识的结合 … 239

第三节 不知 … 242

第四节 语词是仅次于静默的选择 … 247

第五节 我们靠大脑认知吗? … 249

第六节 将思维外化 … 251

第十四章 登天 … 255

节 创生寰宇意识 … 257

第二节 作为自我维持力的技术 … 260

第三节 超越“我”的信息技术:用技术解除我们与自己的联系 … 263

第四节 此时此地 … 265

第五节 虔诚地消失在技术中 … 266

第六节 不朽的心灵 … 268

第七节 凭借技术的精神力量 … 270

第八节 我们是机器吗? … 271

第九节 创建心灵世界的意志 … 273

 

第十五章 心灵导师不怕蛇毒 … 277

节 逃出回环圈 … 279

第二节 屏幕媒介与冥想的比较 … 281

第三节 冥想 … 284

第四节 信息技术基本上是反冥想的 … 286

第五节 通过技术创建另一个虚幻世界 … 287

 

附录 信息技术巨人及其驱力 … 289

参考文献 … 301

人名和术语对照表 … 317

译后记 … 32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