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岱南阁精刻《括地志》原装4册八卷一套全,纸张洁白如雪,刻印精美,字迹清晰。唐朝魏王李泰主编,孙星衍辑,是唐朝魏王李泰主编的一部大型地理书,详载中国古代各政区建置沿革及山川、城池、物产、古迹,风俗、人物、掌故等,遗憾的是南宋后此书散佚。本书有较高史料价值。甚至本书散佚后,仍被各家转相钞引。清嘉庆二年孙星衍根据古代存留的典籍重新编订括地志,使这一地理典籍重新面对世人.
¥
2650
八品
仅1件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其他
装帧线装
尺寸20 × 13 × 2.5 cm
册数4册
上书时间2024-11-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清光绪岱南阁精刻《括地志》原装4册八卷一套全,纸张洁白如雪,刻印精美,字迹清晰。唐朝魏王李泰主编,孙星衍辑,是唐朝魏王李泰主编的一部大型地理书,详载中国古代各政区建置沿革及山川、城池、物产、古迹,风俗、人物、掌故等,遗憾的是南宋后此书散佚。本书有较高史料价值。甚至本书散佚后,仍被各家转相钞引。清嘉庆二年孙星衍根据古代存留的典籍重新编订括地志,使这一地理典籍重新面对世人。
原装4册八卷一套全,纸张洁白如雪,刻印精美,字迹清晰。没有虫蛀,没有衬纸,不缺页不少字,全套完整无缺。
《括地志》是唐代中国的一部地理学专著,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魏王李泰主编,全书555卷,包括正文550卷、序略5卷。以州为单位,分述各县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
《括地志》是舆地类史籍。又名《魏王泰坤元录》、《贞观地记》、《贞观地志》、《魏王地记》、《括地象》,是记述唐贞观年间疆域政区的地理书。唐李泰主修,萧德言等撰。
李泰于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奏请修撰《括地志》是唐王朝对全国政区进行改革,将全国划分为10道358州(内含41个都督府)1551县。魏王李泰以此为纲,编著了一部全面反映盛唐时代行政区划和地理情况的专书,贞观十六年(642)成书。
该书按当时的都督府区划和州县建置,博采经传地志,旁求故志旧闻,详载各政区建置沿革及山川、物产、古迹,风俗、人物、掌故等,多为唐宋著作所引用,遗憾的是南宋后此书散佚。
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孙星衍将唐宋人著作中征引的《括地志》遗文辑为八卷,刻在《岱南阁丛书》中,这是《括地志》最初的辑本。
李泰(公元618年—652年)字惠褒,太宗第四子。武德年间,先后封宜都王、卫王。贞观二年(628)改封越王,迭领扬州大都督、左武侯、雍州牧、鄜州大都督。十年(公元636年)徙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死于郧乡。李泰“少善属文”,“好士爱文字”,深受太宗宠爱,准其“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十二年(公元638年)司马苏勖劝李泰奏请撰修《括地志》,李泰遂引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等就府修撰。书成进上,藏于秘阁。另有文二十卷。
本书有较高史料价值。孙星衍云:“其书称述经传,山川城冢,皆本古说,载六朝时地理书甚多。其他唐宋人著书,也多征引本书疏证诠解地理。甚至本书散佚后,仍被各家转相钞引,由此可见它的价值。本书体例有创新,为唐宋总志体例开了先河。
孙星衍(1753年9月28日—1818年2月16日),是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字渊如,号伯渊,别署芳茂山人、微隐。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后迁居金陵。少年时与杨芳灿、洪亮吉、黄景仁以文学见长,袁枚称他为“天下奇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