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有正书局珂罗版【北宋拓麓山寺碑】(曼陀罗室藏本)原装一巨册,超大开本,前有藏家的购书题跋一则,后有赵世骏和罗振玉的题跋。【麓山寺碑】位于长沙市麓山岳麓书院内。唐开元年间李邕书写,江夏黄仙鹤勒石。麓山寺碑是中国碑刻艺术的瑰宝。碑文叙述麓山寺的沿革以及历代传教的盛况。该碑词章华丽,笔力雄健。文、书、刻石皆美,有"三绝碑"之称。亦称"北海三绝碑"。是长沙市存世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尾页钤有火漆章
¥
810
八品
仅1件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民国 (1912-1948)
纸张其他
刻印方式珂罗版
装帧线装
尺寸34 × 23.5 × 1.3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民国有正书局珂罗版【北宋拓麓山寺碑】(曼陀罗室藏本)原装一巨册,超大开本,前有藏家的购书题跋一则,后有赵世骏和罗振玉的题跋。【麓山寺碑】位于长沙市麓山岳麓书院内。唐开元年间李邕书写,江夏黄仙鹤勒石。麓山寺碑是中国碑刻艺术的瑰宝。碑文叙述麓山寺的沿革以及历代传教的盛况。该碑词章华丽,笔力雄健。文、书、刻石皆美,有"三绝碑"之称。亦称"北海三绝碑"。是长沙市存世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尾页钤有火漆章
原装原封皮,没有修补,有衬纸。有轻微虫蛀,不影响收藏和阅读,不缺字。不缺页。67页67面全。尾页钤有文物部门的火漆章
【麓山寺碑】位于长沙市麓山岳麓书院南面护碑亭内(护碑亭1962年建)。唐开元十八年(730),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勒石。麓山寺碑为青石,高272厘米,宽133厘米,圆顶。有阳文篆额"麓山寺碑"四字,清晰无损,碑文28行,每行56字,共1400余字。字体行书。
麓山寺碑,不仅是中国碑刻艺术的瑰宝,而且也是重要的湖南地方文献。碑文叙述了自晋太始四年建麓山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的沿革和历代住持禅师传经弘法的情况,以及历代官员对该寺所作的贡献,可以折射出佛教在湖南传播的历史轨迹。
麓山寺碑,因年久碑面风化,部分断裂,现存1000余字。碑文叙述自晋泰始年间建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的沿革以及历代传教的情况。
麓山寺碑,词章华丽,笔力雄健,刻艺精湛。因文、书、刻工艺兼美,故有"三绝碑"之称。又因李邕曾官北海太守,故亦称之为"北海三绝"碑。是长沙市尚存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麓山寺碑曾为历代艺林、文豪所推崇,宋代米芾于元丰三年(1080)专程前来临习,并刻"襄阳米黻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16字于碑阴。
李邕(687~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曾官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攻文、善书,取法二王(羲之、献之)而有所造;夫天之道也,东仁而首,西义而成,故清泰所居,指于成事者已。地之德也,川浮而动,岳镇而安,故耆阇所临,取于安定者已。兹寺大枑,厥旨玄同,是以回向度门,缠于郭右,仰止净域,列乎岩巅。宝堂岌业于太虚,道树森梢于曾渚。无风而林壑肃穆,不月而相事澄明。化城未真,梵天犹俗。名称殆绝,地位尝高者,不其盛欤!
李邕,扬州江都人,史书记载“邑之文,于碑颂是所长”。由于他任过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所以这碑又名“北海碑”。李邕撰写的此碑碑文为行楷书,词句华丽,字体秀劲,集汉魏碑铭之长。
在李邕一生书写过的众多碑铭中,以麓山寺碑最为精美,碑的背面还有米芾等宋元名家的题名,因而历代书家都将它视作珍品。由于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人们又称它“三绝碑”。“三绝碑”在中国古代碑刻艺术中声誉很高,碑字用行书是此碑新创,笔力雄健浑厚,后起书法大师,如苏、米芾等都沿袭其法。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拟之”。
自古至今,许多著名文人游览岳麓山时都特意来观摩此碑,宋代的张栻、明代的李东阳等都留下了吟咏它的诗篇,可见其对后人影响之大,由于此碑曾一度嵌入壁间,故碑阴拓本甚为罕见。加之后人妄刻题名于碑阴文字之上,致使碑阴字画损伤,故碑阴拓本佳者亦极难得。碑侧刻字,有米芾等题字,又有明及清人题字、观款。因碑石不精,漫漶过早,曾被剜刻,而未剜拓本绝少。此碑是李邕53岁时所书,款署“前陈州剌史”,比《李思训碑》晚九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