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庚子国变年间图书集成书局铸印【资治通鉴目录】存二十九卷6册一套,庚子年是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一年,刻书印书极少,版本稀有珍贵,纸白如雪,柔韧结实,自然陈旧。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著《通鉴目录》,为其提要。 用年表提纲挈领地表示重大史事,更有通史观,并标出在资治通鉴中的卷数。是《资治通鉴》的必读之书。封皮及牌记皆为汤寿潜题写,汤寿潜是布衣都督、革命家、实业家。
¥
1020
八品
仅1件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其他
装帧线装
尺寸19.5 × 13 × 2.5 cm
册数6册
上书时间2025-01-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清光绪庚子国变年间图书集成书局铸印【资治通鉴目录】存二十九卷6册一套,庚子年是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一年,刻书印书极少,版本稀有珍贵,纸白如雪,柔韧结实,自然陈旧。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著《通鉴目录》,为其提要。 用年表提纲挈领地表示重大史事,更有通史观,并标出在资治通鉴中的卷数。是《资治通鉴》的必读之书。封皮及牌记皆为汤寿潜题写,汤寿潜是布衣都督、革命家、实业家
存二十九卷6册一套,缺卷15-22,纸白如雪,自然陈旧。没有虫蛀,没有衬纸,没有修补,品相完好
《资治通鉴目录》是北宋司马光著目录。
《资治通鉴》包罗宏富,卷帙浩繁,实非一时所能尽阅,基于此,司马光在 编纂《通鉴》的同时,又著《通鉴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用年表形式提纲挈领地表示重大史事,并标出其在资治通鉴中的卷数,以便查阅。
司马光在《目录》“提要”中阐述其编纂方法时说:“其法,年经国纬,著其岁阳岁名于上,而各标《通鉴》卷数于下。又以刘义叟《长历》内朔闰月,及史所截七政之变营于上方,复摄书中精要之落散于其间。“其体全仿年表,用史记汉书之旧例。其标明卷数,使知某事在某年,某年在某卷”,《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它是按照年代逐序来记载历史的。因此,要想提取其精要,就只能按照时间逐序来进行,《目录》按照这种方法来编写,这是编年体的体例所决定的。司马光根据《通鉴》实际,创造性地写出了《目录》,这也是古代编年体编纂史上绝无仅有的。
《目录》实际上就是《通鉴》之提要。例如,在星岁记时法“上章因敦”的序号下,对应着楚悼王二十一年,以“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杀之,并射中王尸。太子臧即位,讨为乱者,夷七十余”,来概要记述了悼王死后楚国的情况,并在表中对应指出,有关详细记载在《通鉴》第一卷中。
按照其内容,宋衍申将《目录》的作用综合为如下五条:
其一,正历
司马光以当时的天文学专家刘义叟制订的《长历》为准,以其纪年、朔闰、节气贯通上下,从而解决了1362年的时间分歧和疑难问题。
其二,用“年表”形式整齐众国之事
《目录》仿《史记》年表之例,以年为经,以因为纬。统一时代无问题,并列政权时,每国一格,各标纪年,自成正统,每国史事,分行记载。这样,就解决了《通鉴》只记一国纪年的缺憾,避免了列国并存正闰之纠葛。
其三,采《通鉴》精要之语
《目录》即《通鉴》的精要摘录,是一部压缩了的《通鉴》,总字数约相当于原书的六分之一,显然就是一部简明通史。
其四,创新之目录
《通鉴》为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纲显然就无法列出目录。《目录》却将”摘要”与“年表”结合,编成了编年体的“目录”,这实在是一个创造和发明。
其五,校勘《通鉴》
由于《目录》一直单行,所以可以用它校勘《通鉴》。现在有的学者已用《目录》校勘出中华书局标点本《通鉴》的多处错误,证明了它的价值。
司马光因其主编有《通鉴》而留名于世,被后人公认为伟大的史学家。他的独具特色的史书编纂方法,给后人以启迪和借鉴,在历史文献编纂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其《目录》补充和完善了《通鉴》之缺陷和不足,并对历史文献的摘要和编年体史书目录的编纂有所发明和创建。因此,司马光不愧为是一位有自己特殊贡献的历史学家。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蜇先(或叫蛰仙),浙江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他的遗言“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可谓自己一生写照,他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永留史册。
汤寿潜早年颖异,以文学见称,闳敏有器识。1890年以《危言》一书刊行,知名于世,在该书中,他提出精减冗员、改革科举、推广学校、开发矿藏、修筑铁路、兴修水利、加强海军防务等措施,并详细阐述了其改良主张。1892年,汤寿潜赴壬辰科会试,获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甲午战后,汤寿潜曾参与强学会与维新运动,庚子事变后倡议并推动“东南互保”,之后与张謇等协助两江总督刘坤一筹议新政。1905年,汤寿潜等在上海成立浙江全省铁路公司,随即自筹资金并与江苏省分头动工修建苏杭甬铁路,至1909年夏,全线建成浙江境内路段,其工期之短、质量之佳与经费之省为全国商办铁路之最。1906年,汤寿潜与张謇、郑孝胥等在上海创立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连续发动3次全国性的国会请愿运动,成为国内立宪派的著名领袖之一。1909年,授云南按察使,旋改授江西提学使,均未赴任。
汤寿潜多年身居要职,但生活简朴,有“布衣都督”之称。他不富、不贪,在全浙铁路被袁世凯收归国有两年后,袁通过全浙铁路公司拨发20万银元,作为汤总理全浙铁路4年多不支一分薪金的补偿,但汤分文不受,将全数款捐给建造浙江图书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