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世楷堂精刻《蜀難敘略》亦名《张献忠剿四川实录》2册一套全,大16开本,纸洁白如雪,初刻初印,字迹清晰。作者沈荀蔚字豹文。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五年随父沈元祚赴川任华阳县令,适逢张献忠入川屠蜀,其父与城同陨,沈荀蔚在四川流离廿余年始归故里。是书为其追忆往事见闻而成。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被屠戮者不计其数,本书为记录张献忠最为详尽的古籍
  • 清代世楷堂精刻《蜀難敘略》亦名《张献忠剿四川实录》2册一套全,大16开本,纸洁白如雪,初刻初印,字迹清晰。作者沈荀蔚字豹文。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五年随父沈元祚赴川任华阳县令,适逢张献忠入川屠蜀,其父与城同陨,沈荀蔚在四川流离廿余年始归故里。是书为其追忆往事见闻而成。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被屠戮者不计其数,本书为记录张献忠最为详尽的古籍
  • 清代世楷堂精刻《蜀難敘略》亦名《张献忠剿四川实录》2册一套全,大16开本,纸洁白如雪,初刻初印,字迹清晰。作者沈荀蔚字豹文。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五年随父沈元祚赴川任华阳县令,适逢张献忠入川屠蜀,其父与城同陨,沈荀蔚在四川流离廿余年始归故里。是书为其追忆往事见闻而成。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被屠戮者不计其数,本书为记录张献忠最为详尽的古籍
  • 清代世楷堂精刻《蜀難敘略》亦名《张献忠剿四川实录》2册一套全,大16开本,纸洁白如雪,初刻初印,字迹清晰。作者沈荀蔚字豹文。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五年随父沈元祚赴川任华阳县令,适逢张献忠入川屠蜀,其父与城同陨,沈荀蔚在四川流离廿余年始归故里。是书为其追忆往事见闻而成。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被屠戮者不计其数,本书为记录张献忠最为详尽的古籍
  • 清代世楷堂精刻《蜀難敘略》亦名《张献忠剿四川实录》2册一套全,大16开本,纸洁白如雪,初刻初印,字迹清晰。作者沈荀蔚字豹文。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五年随父沈元祚赴川任华阳县令,适逢张献忠入川屠蜀,其父与城同陨,沈荀蔚在四川流离廿余年始归故里。是书为其追忆往事见闻而成。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被屠戮者不计其数,本书为记录张献忠最为详尽的古籍
  • 清代世楷堂精刻《蜀難敘略》亦名《张献忠剿四川实录》2册一套全,大16开本,纸洁白如雪,初刻初印,字迹清晰。作者沈荀蔚字豹文。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五年随父沈元祚赴川任华阳县令,适逢张献忠入川屠蜀,其父与城同陨,沈荀蔚在四川流离廿余年始归故里。是书为其追忆往事见闻而成。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被屠戮者不计其数,本书为记录张献忠最为详尽的古籍
  • 清代世楷堂精刻《蜀難敘略》亦名《张献忠剿四川实录》2册一套全,大16开本,纸洁白如雪,初刻初印,字迹清晰。作者沈荀蔚字豹文。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五年随父沈元祚赴川任华阳县令,适逢张献忠入川屠蜀,其父与城同陨,沈荀蔚在四川流离廿余年始归故里。是书为其追忆往事见闻而成。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被屠戮者不计其数,本书为记录张献忠最为详尽的古籍
  • 清代世楷堂精刻《蜀難敘略》亦名《张献忠剿四川实录》2册一套全,大16开本,纸洁白如雪,初刻初印,字迹清晰。作者沈荀蔚字豹文。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五年随父沈元祚赴川任华阳县令,适逢张献忠入川屠蜀,其父与城同陨,沈荀蔚在四川流离廿余年始归故里。是书为其追忆往事见闻而成。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被屠戮者不计其数,本书为记录张献忠最为详尽的古籍
  • 清代世楷堂精刻《蜀難敘略》亦名《张献忠剿四川实录》2册一套全,大16开本,纸洁白如雪,初刻初印,字迹清晰。作者沈荀蔚字豹文。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五年随父沈元祚赴川任华阳县令,适逢张献忠入川屠蜀,其父与城同陨,沈荀蔚在四川流离廿余年始归故里。是书为其追忆往事见闻而成。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被屠戮者不计其数,本书为记录张献忠最为详尽的古籍
  • 清代世楷堂精刻《蜀難敘略》亦名《张献忠剿四川实录》2册一套全,大16开本,纸洁白如雪,初刻初印,字迹清晰。作者沈荀蔚字豹文。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五年随父沈元祚赴川任华阳县令,适逢张献忠入川屠蜀,其父与城同陨,沈荀蔚在四川流离廿余年始归故里。是书为其追忆往事见闻而成。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被屠戮者不计其数,本书为记录张献忠最为详尽的古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代世楷堂精刻《蜀難敘略》亦名《张献忠剿四川实录》2册一套全,大16开本,纸洁白如雪,初刻初印,字迹清晰。作者沈荀蔚字豹文。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五年随父沈元祚赴川任华阳县令,适逢张献忠入川屠蜀,其父与城同陨,沈荀蔚在四川流离廿余年始归故里。是书为其追忆往事见闻而成。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被屠戮者不计其数,本书为记录张献忠最为详尽的古籍

1550 八品

仅1件

河南漯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4.5 × 15.5 × 1 cm

册数2册

上书时间2024-07-01

珍稀孤本线装古书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民国有正书局珂罗版【北宋拓麓山寺碑】(曼陀罗室藏本)原装一巨册,超大开本,前有藏家的购书题跋一则,后有赵世骏和罗振玉的题跋。【麓山寺碑】位于长沙市麓山岳麓书院内。唐开元年间李邕书写,江夏黄仙鹤勒石。麓山寺碑是中国碑刻艺术的瑰宝。碑文叙述麓山寺的沿革以及历代传教的盛况。该碑词章华丽,笔力雄健。文、书、刻石皆美,有"三绝碑"之称。亦称"北海三绝碑"。是长沙市存世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尾页钤有火漆章.
民国有正书局珂罗版【北宋拓麓山寺碑】(曼陀罗室藏本)原装一巨册,超大开本,前有藏家的购书题跋一则,后有赵世骏和罗振玉的题跋。【麓山寺碑】位于长沙市麓山岳麓书院内。唐开元年间李邕书写,江夏黄仙鹤勒石。麓山寺碑是中国碑刻艺术的瑰宝。碑文叙述麓山寺的沿革以及历代传教的盛况。该碑词章华丽,笔力雄健。文、书、刻石皆美,有"三绝碑"之称。亦称"北海三绝碑"。是长沙市存世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尾页钤有火漆章. ¥810.00
【重装加衬】民国江苏陶社木活字本《江上诗钞—江阴八人诗集》一卷一厚册全,初刻初印,超大开本30厘米长,版本开阔,字迹清晰,纸张绵软,色白如雪,民国江阴陶社木活字本比西泠印社的活字水品更高,活字水平与乾隆武英殿聚珍活字不相上下,边框不开口。完全没有深浅不一,字体歪斜的活字特征。本册为江阴诗人陆椿等八人的诗集一册不分卷全。书品极佳,本书木活字版本为第一次面世,珍贵稀见.
【重装加衬】民国江苏陶社木活字本《江上诗钞—江阴八人诗集》一卷一厚册全,初刻初印,超大开本30厘米长,版本开阔,字迹清晰,纸张绵软,色白如雪,民国江阴陶社木活字本比西泠印社的活字水品更高,活字水平与乾隆武英殿聚珍活字不相上下,边框不开口。完全没有深浅不一,字体歪斜的活字特征。本册为江阴诗人陆椿等八人的诗集一册不分卷全。书品极佳,本书木活字版本为第一次面世,珍贵稀见. ¥2600.00
清代精刻【文馆词林】原装1厚册六卷全,超大开本31厘米。纸张洁白如雪,薄弱禅意,与开化纸比肩。印制极为精良,唐朝武则天宠臣许敬宗奉敕编纂,成书之后,一直深藏中秘。宋时已散佚殆尽,本书是仅存中国的六卷。看似残存六卷,实为国最完备的单行本。有别于翻刻与日本的古逸丛书,比古逸丛书更为珍贵,故珍稀难得.
清代精刻【文馆词林】原装1厚册六卷全,超大开本31厘米。纸张洁白如雪,薄弱禅意,与开化纸比肩。印制极为精良,唐朝武则天宠臣许敬宗奉敕编纂,成书之后,一直深藏中秘。宋时已散佚殆尽,本书是仅存中国的六卷。看似残存六卷,实为国最完备的单行本。有别于翻刻与日本的古逸丛书,比古逸丛书更为珍贵,故珍稀难得. ¥2600.00
民国朱墨双色套印【历书】原装一厚册全,前半本为红印,后半本为朱墨双色套印。有红印人物版画多幅,印制精细。按阴历年、月、日、节气预兆祸福,阐述忌宜事,嫁娶、开张、宴会、栽种、作灶、入学、远行、酬神、祈福、祭祀的吉凶日时记载,是研究历法算命的珍贵典籍。此书五桂堂刊本,封皮彩绘图,人物栩栩如.
民国朱墨双色套印【历书】原装一厚册全,前半本为红印,后半本为朱墨双色套印。有红印人物版画多幅,印制精细。按阴历年、月、日、节气预兆祸福,阐述忌宜事,嫁娶、开张、宴会、栽种、作灶、入学、远行、酬神、祈福、祭祀的吉凶日时记载,是研究历法算命的珍贵典籍。此书五桂堂刊本,封皮彩绘图,人物栩栩如. ¥600.00
【重装加衬】民国江苏陶社木活字本《江上诗钞—赵元櫆诗集》一卷一厚册全,初刻初印,超大开本30厘米长,版本开阔,字迹清晰,纸张绵软,色白如雪,民国江阴陶社木活字本比西泠印社的活字水品更高,活字水平与乾隆武英殿聚珍活字不相上下,边框不开口。完全没有深浅不一,字体歪斜的活字特征。本册为江阴诗人赵元櫆的诗集一册不分卷全。本书木活字版本为第一次面世,珍贵稀见
【重装加衬】民国江苏陶社木活字本《江上诗钞—赵元櫆诗集》一卷一厚册全,初刻初印,超大开本30厘米长,版本开阔,字迹清晰,纸张绵软,色白如雪,民国江阴陶社木活字本比西泠印社的活字水品更高,活字水平与乾隆武英殿聚珍活字不相上下,边框不开口。完全没有深浅不一,字体歪斜的活字特征。本册为江阴诗人赵元櫆的诗集一册不分卷全。本书木活字版本为第一次面世,珍贵稀见 ¥1820.00
民国哈佛燕京学社35年初版《战后平津新获甲骨集》原装一册全,线装大16开本,纸张洁白,据胡厚宣手迹影印,时任故宫博物院长马衡题签封皮,罗振玉的爱徒商承祚题签扉页。号称“中国大陆甲骨研究的第一人”的胡厚宣手绘甲骨文图画几百幅,印量极少,当时仅印200册,极为稀有
民国哈佛燕京学社35年初版《战后平津新获甲骨集》原装一册全,线装大16开本,纸张洁白,据胡厚宣手迹影印,时任故宫博物院长马衡题签封皮,罗振玉的爱徒商承祚题签扉页。号称“中国大陆甲骨研究的第一人”的胡厚宣手绘甲骨文图画几百幅,印量极少,当时仅印200册,极为稀有 ¥2550.00
战争中的铁路工程兵的战法】西学东渐的科学经典】清光绪精印【行军铁路工程】上下两卷,附行军铁路工程图一卷。原装1册一套全,精美版画84幅。此书为清末西学传播大师傅兰雅第一次把西方的铁路工程兵的战法介绍到中国。铁路的维护维修方法,运兵方法,汽车配合、各种战法都介绍的很详尽。对于现代战争的借鉴作用和学术研究价值巨大.
战争中的铁路工程兵的战法】西学东渐的科学经典】清光绪精印【行军铁路工程】上下两卷,附行军铁路工程图一卷。原装1册一套全,精美版画84幅。此书为清末西学传播大师傅兰雅第一次把西方的铁路工程兵的战法介绍到中国。铁路的维护维修方法,运兵方法,汽车配合、各种战法都介绍的很详尽。对于现代战争的借鉴作用和学术研究价值巨大. ¥1220.00
【重装加衬】清代雍正武英殿木刻朱墨双色套印【雍正帝硃批黄国才奏折】杏黄色一函套4厚册全,超大开本,极为初刻初印,字迹清晰,纤毫毕现。内府开化纸,洁白如玉,薄弱蝉翼,光洁靓丽。红白相间的套印,灿若桃花。全书皇家气派雍容华贵。黄国才上奏雍正皇帝的奏折百余道。黄国才,奉天海州人,清初封疆大吏,官至户部尚书,曾主政广西、福建,涉及边疆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属国、台湾澎湖诸事。“南天一柱”一词的发明者。内府珍本
【重装加衬】清代雍正武英殿木刻朱墨双色套印【雍正帝硃批黄国才奏折】杏黄色一函套4厚册全,超大开本,极为初刻初印,字迹清晰,纤毫毕现。内府开化纸,洁白如玉,薄弱蝉翼,光洁靓丽。红白相间的套印,灿若桃花。全书皇家气派雍容华贵。黄国才上奏雍正皇帝的奏折百余道。黄国才,奉天海州人,清初封疆大吏,官至户部尚书,曾主政广西、福建,涉及边疆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属国、台湾澎湖诸事。“南天一柱”一词的发明者。内府珍本 ¥6800.00
清光绪同文书局精印【佩文斋书画谱】原装原函,2函32册一百卷一套全。红色龙纹牌记。纸张洁白细腻。前有康熙四十四年御制序,列出奉旨编纂官员姓名。据清内府所藏千余种书画文献古籍,历时3年编成。王原祁主编。论书、论画、帝王书画、书画家传、康熙帝御制书画跋、历代名人书画跋、鉴别真伪等。为中国第一部集书画著作之大成的工具书,堪称书画艺术大观园,难得珍藏品。犹有蓝绫包角,品相佳.
清光绪同文书局精印【佩文斋书画谱】原装原函,2函32册一百卷一套全。红色龙纹牌记。纸张洁白细腻。前有康熙四十四年御制序,列出奉旨编纂官员姓名。据清内府所藏千余种书画文献古籍,历时3年编成。王原祁主编。论书、论画、帝王书画、书画家传、康熙帝御制书画跋、历代名人书画跋、鉴别真伪等。为中国第一部集书画著作之大成的工具书,堪称书画艺术大观园,难得珍藏品。犹有蓝绫包角,品相佳. ¥59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清代世楷堂精刻《蜀難敘略》亦名《张献忠剿四川实录》2册一套全,大16开本,纸洁白如雪,初刻初印,字迹清晰。作者沈荀蔚字豹文。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五年随父沈元祚赴川任华阳县令,适逢张献忠入川屠蜀,其父与城同陨,沈荀蔚在四川流离廿余年始归故里。是书为其追忆往事见闻而成。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被屠戮者不计其数,本书为记录张献忠最为详尽的古籍

原装没有修补,没有衬纸,2册一套全,大16开本,纸洁白如雪,初刻初印,字迹清晰。第2册空白处有破损,不伤字,全套不缺字。封皮后换。本书为记录张献忠最为详尽的古籍,珍贵少见。

沈荀蔚著述,前有内江范文苂撰《沈华阳传》,后有诸先生跋。该书系研究明末清初四川历史的珍贵史料。
沈荀蔚字豹文。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五年随父沈元祚去四川赴任华阳县令,适逢张献忠、孙可望入川屠蜀,其父与城同陨,沈荀蔚在四川流离避祸廿余年,康熙四年始归故里。是书为其追忆往事,缀集见闻而成。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次日,屠城成都,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被屠戮者不计其数,《纪事略》中说“不下四五百万,实际数不可考”。不久,又以“特科”的名义,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后全部屠杀,被杀者万余人。

《蜀难叙略》
明末清初沈荀蔚撰。字豹文。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其父沈元祚,字予凌。明毅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华阳(今四川成都市)知县。死于农民军之手。沈荀蔚随父游宦,适逢张献忠、孙可望进攻四川,间关流离凡二十年。是书为其追忆往事,缀集见闻而成。其自序云:“不幸戊戌(清世祖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正月十九日,方居母忧,而书毁于火。继作之,至己亥(顺治十六年)三月初二日值高承恩之难,复弃于兵。今甲辰(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二月十五日,归帆东下,已达楚境,名日新滩,又逢阳侯之怒,仅以身免。蜀难余波,犹若是其酷。后在襄阳署斋,永夏无事,复追忆而次序之,尚得十之五六。“盖屡毁屡续,而成是书”。书中记事,起自崇祯十五年随父至华阳,终于康熙三年(1664年)李来亨于茅麓山九莲坪(今湖北兴山西北)全家自焚。

屠蜀又称入川屠蜀、屠川、 [1]蜀祸 [2],是指中国明末清初之际的四川人口由于受战乱和灾害骤减现象。 [3]古谚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 [4-5]。造成清初四川人口锐减之“人祸”,实是张献忠、摇黄 [81]农民武装、残明军队、清军、地方土豪、吴三桂叛军等战乱共同肆虐之结果。此外,还有大旱、大饥、大疫、虎害。 [6-8]数十年之间,四川战乱频仍。农民军攻城掠地,失而复得,与李自成余部、明军、清军、乡勇反复拉锯,荼毒全川。 [9]民众由于饱罹兵火,同时大旱、饥荒、瘟疫、虎豹之害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10]最终导致“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 [11]清初时以“湖广填四川”来解决四川人口的缺口。

汪兆麟献策张献忠屠蜀。次日,屠城成都,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被屠戮者不计其数,《纪事略》中说“不下四五百万,实际数不可考”。不久,又以“特科”的名义,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后全部屠杀,被杀者万余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