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一大书架】清中期据元版覆刻【资治通鉴】原装一百巨厚册一套完整全,极为阔大30厘米开本。历经几百年纸张依然洁白如雪,光彩照人。前有宋英宗的御制序和胡克家的序。单本厚度达到1.5厘米。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字迹清晰,墨色浓黑。可与元版以假乱真,犹显元版风貌。这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史书巨著之一。全面总结了历朝的政治智慧,为历代文人和政治家所推重。本版为清代存世善本
¥
128100
八品
仅1件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30 × 17.5 × 120 cm
册数100册
上书时间2022-11-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满满一大书架】清中期据元版覆刻【资治通鉴】原装一百巨厚册一套完整全,极为阔大30厘米开本。历经几百年纸张依然洁白如雪,光彩照人。前有宋英宗的御制序和胡克家的序。单本厚度达到1.5厘米。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字迹清晰,墨色浓黑。可与元版以假乱真,犹显元版风貌。这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史书巨著之一。全面总结了历朝的政治智慧,为历代文人和政治家所推重。本版为清代存世善本
毛泽东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
原装100巨厚册一套完整全,开本极为阔大,开本达到30厘米长。以元版覆刻翻雕。可与元版以假乱真,展卷尽显元版风貌。历经几百年纸张依然洁白如雪,光彩照人,展卷若新,原装没有修补,没有衬纸,书本阔大,全套完整无缺,古色古香。原装全套100巨厚册全,资治通鉴294卷全,可以放满一大书架,摞起来一米多高。没有虫蛀,书品保存完好。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历时19年编辑而成,成书后即被宋神宗奉为“第一必读治国教材”,随后成为历代人臣竞相抄录以经世致用的权威读本。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共跨越1362年的历史。其篇章也十分浩瀚,共分294卷300多万字。编写结构上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依年代顺序通贯叙述史实,用追叙和终言总结的手法说明史实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编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还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资治通鉴》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记录了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展示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的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司马光毅然辞去了枢密副使的官职,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退而修史。这段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资治通鉴》开篇写的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把晋国原属地分为韩、赵、魏。三家分晋,可以说是春秋到战国的分水岭,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把这件事情放在开篇来记述,可见司马光对这件事情是十分重视的。
《资治通鉴》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30X17.5X12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