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闪电发货】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流沙河 著 四川文艺)
9787541142901
¥
32.59
全新
仅1件
作者流沙河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42901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货号642548078124
上书时间2024-10-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书名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ISBN
9787541142901
条码
9787541142901
定价
36.00
作者
流沙河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7-09-01
版次
1
开本
16开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不得不知五言诗中地位极其重要的《古诗十九首》。本书是古典文学大家普及讲座。
◆作者以深厚古文字和文学功力,逐句讲解,轻松幽默,让青少年、大学生、文学爱好者轻松读懂《古诗十九首》,增益古文及诗歌的阅读和赏析能力。
◆全新角度深入细致解读,带读者领略汉代诗歌的美妙;复原诗歌背后的故事,再现汉末乱世的世事人情。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年逾八旬时倾注心血所作的古典文学普及新著。成都开讲《诗经》大受欢迎之后,流沙河先生紧接着开坛讲授《古诗十九首》,依然反响热烈,后辑录成书。
《古诗十九首》是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五言之冠冕”。流沙河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和诗歌研究功底,对字句追根溯源,给出全新角度的解读,复原诗歌背后的故事,让读者看到汉末社会的世事人情,栩栩如生,犹在眼前。
这是一本在趣味中轻松读懂《古诗十九首》的大家普及文本,言辞雅俗兼具,幽默风趣,无疑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上佳选本。
"
作者简介
流沙河,诗人,编辑,学者。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一九三一年,幼习古文,做文言文,十七岁发表新文学作品。毕业于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运动中,因《草木篇》被点名而落草,“劳动改造”二十年。一九七九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一九八五年起专职写作,出版有《流沙河诗话》《流沙河认字》等著作多种。
目录
1 第一讲:李陵苏武诗(其一)
8 第二讲:李陵苏武诗(其二)
12 第三讲:秦嘉《赠妇诗》(其一)
19 第四讲:古诗十九首·其一
28 第五讲:古诗十九首·其二
34 第六讲:古诗十九首·其三
42 第七讲:古诗十九首·其四
46 第八讲:古诗十九首·其五
53 第九讲:古诗十九首·其六
58 第十讲:古诗十九首·其七
65 第十一讲:古诗十九首·其八
71 第十二讲:古诗十九首·其九
77 第十三讲:古诗十九首·其十
82 第十四讲:古诗十九首·十一
88 第十五讲:古诗十九首·十二
95 第十六讲:古诗十九首·十三
102 第十七讲:古诗十九首·十四
106 第十八讲:古诗十九首·十五
112 第十九讲:古诗十九首·十六
119 第二十讲:古诗十九首·十七
124 第二十一讲:古诗十九首·十八
130 第二十二讲:古诗十九首·十九
134 第二十三讲:曹操《蒿里行》
143 第二十四讲:曹植《送应氏·其一》
精彩书摘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第一讲:李陵苏武诗(其一)
李陵送别苏武,写了一组诗。对这一组诗的作者是谁,历来争议很大,有人认为它是后人假托李陵之名写的,也有文学史研究者认为作者为李陵是可信的。但是,即便是“托名伪作”之说成立,就诗的内容本身来看,它很真切地反映了李陵和苏武这样一对历经沧桑的朋友,在远离故土的地方,那种依依惜别的心绪和感情,所以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来欣赏它。
李陵是汉武帝时候的一位将军,是著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广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位将军,非常了不起,司马迁小时候还见过他,说他“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就是说他非常质朴,老实得好像话都不会说。司马迁在《史记》里记录了大量关于李广能征善战、神武过人、威震匈奴、体恤下属、与普通士卒同甘共苦的事迹。而且,司马迁在《史记》的“列传”里面,对传主大多是直呼其名,但对李广例外,叫《李将军列传》,足见司马迁对李广的尊重。中国的古诗里头,写古代将军的寥寥可数,但是写李广的却很多,比如唐诗有王昌龄的《出塞》、卢纶的《塞下曲·其二》,都是写的李广;一直到现代,台湾诗人余光中还专门为李广写了一首《飞将军》,歌颂李广说:“两千年的风沙吹过去/一个铿锵的名字留下来/……他的长臂比长城更长/胡骑奔突突不过他的臂弯……”
但是李广最后的结局很不好。他退休以后,本可以安享晚年,却主动要求参战,去了以后,和他的上级,统率大军的大元帅李广利处不好。因为李广利原来是李广手下的一个将军,没有什么本事,只因为他的姐姐嫁给了汉武帝,就被提升为大将军,李广瞧不起他,当然就处不好。结果,在打仗中李广出现失误,带领的部队迷路了,比军令规定的时间晚到了三天,李广利就小题大做,说他贻误战机,“按律处死”。汉武帝时法律苛刻,那些司法官吏又很恶毒,李广晓得他们整人很凶,不愿意被他们羞辱,就自杀了。
李陵当了将军后,也是打了很多胜仗,但因为他和他爷爷一样,对朝廷里面那些卑鄙的文官武将瞧不起,平时就不跟这些人往来,连话都不说,更不在一起喝酒言欢、联络感情,这就种下了祸根。
一次汉朝出动六支大军去打匈奴,李陵是其中人数最少的一支,只有五千步兵。他带着自己的部队准时到达了集合地点,却发现其他五位将军一个都没到,他成了孤军。后来李陵在给苏武的信中说:“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这件事在《史记》上写得很含糊,让后人推测那是人家有意设计,来陷害李陵的。照理说李陵完全有理由赶紧离开,但他认为大军有约,自己不能单独退兵,结果被八万匈奴大军围攻。虽然李陵的部队勇猛迎战;但毕竟寡不敌众,一直打到五千人马只剩下一百多人,箭都射完了,粮草也没有了,这才被匈奴俘虏。李陵被俘以后,匈奴单于亲自劝降,他一直不答应。拖了一个多月,突然从南边传来消息,汉朝听说李陵投降了匈奴,就把他全家都杀光了,上自八十多岁的老父亲,下到未成年的娃娃,一个不留。在这种情况下,李陵气慌了,这才答应投降。单于马上给他非常高的待遇,封他为右校王。这样一来,从汉武帝时代一直到今天,对李陵的评价就长期存在争议,司马迁还为此遭受了“宫刑”。
李陵投降以后,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出使匈奴,又被匈奴扣留下来,要他投降。苏武坚决不干,匈奴把他流放到当时荒无人烟的北海边(就是现在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畔),想用这种办法逼苏武投降。苏武宁死不降,甚至拔剑自刎,匈奴一看没有办法,也就不逼他了。但苏武仍然坚持他的汉朝使臣的身份,把那个标志汉使身份的节杖一直带在身边,坚持了十九年。在这期间,苏武和李陵见了面,他的选择虽然不同于李陵,但对李陵非常理解,深知他是迫不得已的,两人成了最好的朋友。十九年以后,苏武要回汉朝去了,李陵就写了这一组诗来送他。
……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