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品闪电发货】慈悲为怀:菩提树下 沐浴佛法 王宇 中国物资出版社
  • 【正品闪电发货】慈悲为怀:菩提树下 沐浴佛法 王宇 中国物资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品闪电发货】慈悲为怀:菩提树下 沐浴佛法 王宇 中国物资出版社

9787504734587

27.25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宇

出版社中国物资

ISBN9787504734587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货号13674157758

上书时间2023-07-07

梦在书香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
第一章佛性——心中有佛,处处皆菩提何为佛?佛在哪里?世界上真的有佛国世界吗?真的有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吗?
很多人对佛大都是持仰视的态度,看着天空,脖子都酸了也看不到佛所在的天国有多远、有多高,伤透了脑筋也猜不到一个形容距离的数字。
其实,佛距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心中。只要心中有佛,那就是天国,处处皆菩提。 \
1.佛,近在咫尺
2.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佛国
3.活着,本就是一种幸运
4.知足方能心安常乐
5.羡慕别人不如善待自己
6.心怀慈悲,广结善缘
7.助人不求回报是最大的回报
8.凡事留三分余地
9.自己修行,才能度脱自己
10.用心地生活、做事
1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2.佛法在人间,菩提心中求
13.将生活本身当成目的 \

第二章功德——一毛钱与一万元的功德善心加功德等于贤者,悟道加自净等于小圣。人们常说,一辈子多积功德,就可以赎上辈子造下的孽,或是此生之前一时糊涂犯下的罪过。功德大,死后就可以不用下地狱,甚至可以上天堂,成仙成佛,因此人们也称之为“积阴德”。
功德之说在于行动,但更在乎心诚,功德的大小在于付出多少,但更在乎心之所念。比如一富人捐一万元钱,但是他只为求己过得更好,另一穷人只捐了一毛钱,但是他希望全世界都离苦得乐,很明显,捐一毛钱的人功德要大,因为他心系全世界。 \
1.真正的功德在于心
2.一毛功德可胜一万
3.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4.朴素的平等主张
5.送佛送到西
6.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
7.慈悲教人去爱
8.慈悲重在践行
9.为别人点一盏灯
10.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

第三章修行——人世的苦乐皆为修行佛家重视修行,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来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的,伤痛、挫折、快乐、幸福等都是一种修行。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是修行,鉴真东渡也是修行。那我们凡人在世间怎样才真正叫修行?怎样才能提高境界?其实,一切皆在人心,喜乐、荣辱……学会用一种修行者的心去对待,心境自然会有所提高,自然可以获得平静、祥和。 \
1.多忏悔,多改错
2.苦与乐的关怀
3.打你骂你的人,是让你修忍辱
4.慈悲的三种表现形式
5.天生就有缺陷需苦修
6.慈悲喜舍——化解负面情绪之法宝
7.不要搬弄是非
8.换种眼光看问题
9.伤人之语,如覆水难收
10.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11.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

第四章普济——众生平等,慈济可达极乐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人们耳熟能详的佛家语“阿弥陀佛”,其实“阿弥陀”是梵语,译成中文就是“无量寿”,又叫“无量光”。所谓无量寿的“寿”就是福德,因为有寿就有福了,所以福德无量。无量光,光就是智慧光,也就是智慧光明无量。阿弥陀佛的寿命、智慧、功德、道力,都是无量无边的,因为阿弥陀佛的福德无量,智慧也无量。
普天之下,皆为众生,只有心中平等了,才能慈济众生,早得极乐。 \
1.草木皆众生
2.蚊子、蚂蚁与人平等
3.敬父母就是敬佛
4.儿孙自有儿孙福
5.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6.孝顺父母,慈悲儿女
7.慈颜常笑,悲心化辱
8.学会解脱,可登极乐
9.博大的人道情怀
10.做一个善良的人
11.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12.“无漏”的福报 \

第五章善心——意念苍生情善思如母众,难忍无量苦,意念苍生情,世世永不离……
人的思想皆是以自我为主导,于是人们就很容易有自私的思想。人人只为自己,在维护或者是扩大自己的利益的同时,难免会伤害到他人。人们通常将那些六亲不认、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称为大恶之人,其实这些人只是因为苍生情太弱,心中的情只系着自己,不会因为别人的痛而痛。
综观身边的众生,他们都在苦,为钱,为欲望,为轮回……所以,我们心里必须随时意念着苍生的想法,想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只有众生成佛,才能处处皆菩提。 \
1.待人以善心自宽
2.用赞美照亮他人和自己
3.慈悲无敌人
4.享福不忘造福
5.善心可化解怨恨
6.知恩,感恩,报恩
7.珍惜身边有缘人
8.学会倾听,会给你带来福气
9.你是微笑的,世界就是微笑的
10.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想
11.体恤别人的苦难
12.待他人的孩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

第六章斋戒——戒生以修德性佛者皆有戒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佛戒”。最初为了使习染深重的佛家修行者在修行佛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身、口、意三业的越轨,于诸尘境上容易发生过失的缘故而制定的戒律清规。使弟子们有章可循,为调伏三业,远离恶行,随顺菩提正道,直趣佛果,而无障碍,故名佛戒。
佛戒乃正顺解脱之本,是每一个修行者皆不可缺少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必备条件。故《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
1.戒杀
2.戒盗
3.戒淫
4.戒妄语
5.戒饮酒
6.戒荤腥
7.戒暴力
8.戒抢劫 \

第七章放下——成魔,成佛,只在一念间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这里所指的就是教人如何学会放下。
放下,就是要人们放下心中的执著,不要过于执著名利,执著权位,执著钱财,执著爱情……修佛要放下执著心,无欲无求,心静自然。从六祖惠能大师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改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可以看出佛心的差别了。修佛心,就需从放下执著心、放下诸多欲念开始。 \
1.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2.有所舍,才会有所得
3.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4.平平淡淡才是真
5.贪欲是一种毒药
6.放下就是快乐
7.活在当下
8.学会忘记
9.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10.淡然面对得与失
11.学会宽恕,才能真正打开心结 \

第八章静心——心性清净得福报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些烦恼,这些就犹如风浪,人们控制不了,于是就产生了修行上的障碍。心净则佛土净,如果心不清净,念佛念得再多也是枉然。无风不起浪,只要心静,修行便不难。
《大智度论》中说:“净佛世界者,有两种净:一者,菩萨自净其身。二者,净众生心,令行清净道。以彼我因缘清净故,随所愿得清净故,随所愿得清净世界。”
佛者,心净,心静,心境也! \
1.静心才能专心
2.情感纠葛,一切随缘
3.淡泊以明智
4.保持空杯的心态
5.把心头的火压一压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不要庸人自扰
8.以平常心处世
9.顺境不一定好,逆境不一定坏
10.祛除心中的浮躁
11.品味清茶人生第一章佛性——心中有佛,处处皆菩提 \
 \
 编辑推荐为了给予一切众生清净无为的快乐,佛陀遁入深山中修行;为了解除一切众生生死轮回的痛苦,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果。
让我们聚集到菩提树下,倾听佛陀穿越时空的睿智教诲,沐浴在佛法的无上光明和极乐之中。
《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告诉人们:心怀慈悲,心中无愧,自然可以生活得无所挂碍,自然可以怡然自得。内容推荐佛教弘扬于世间已经两千五百多年,传入中国亦有两千年之久,义理博大,文字深奥,是人类文明与思想的一大宝藏。佛家以慈悲为最基本教诲,以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的博爱为核心。慈悲是一种以非种族、非国界为基础的对人类的博爱,它不同于自私和针对特定对象的“小爱”,它不仅爱世人,也爱自然万物。慈悲造就了人的伟大人格。佛见众生为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苦、后世苦等诸多痛苦而烦恼,生出大慈悲心加以拯救。因此,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
佛家讲慈悲,对慈与悲做了明确的区分。慈与悲所指是不同的,包含了不同的意思。佛家对“慈悲”二字给出的解释是,慈指“与乐”,悲指“拔苦”。如《大智度论》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作者简介王宇,自由作者,曾以一本《狼道》畅销于各大图书榜。后潜心对通俗佛教深入品读研究,旨在普度大众回归宁静、健康、积极的生活之中,出版《佛度有缘人》,深入浅出,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现居北京从事文字工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