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研究

145.1 全新

库存4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加华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9+4

上书时间2024-01-18

文德书业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加华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8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77620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6页
  • 字数 3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丛刊
【内容简介】
表面看来,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寻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而是在纷繁芜杂的背后有一定的结构性特征,即以农事节律为基本轴心展开进行。所谓农事节律,就是一年之中农作物从播种到管理、收获的一系列工作程序。一年之中,受自然节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从种植到收获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特征,与此相适应,乡村社会生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农业生产活动有涨有落,于是乡村社会生活诸活动也必会随之起起落落,一年四季各有其时,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这种时间生活的结构性安排,不仅深刻影响了传统中国民众之时间观念与时间体系,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这种以农为本的年度时间生活模式并不是完全均质的,而是存在着地域、性别、年龄等差异性。另外,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近代以后,随着现代大工业的发展,这一时间生活模式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本书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简介】
  王加华,男,1978年生,山东新泰人。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史、乡村社会史及传统曲艺研究,出版着作一部(《中国节日志.胡集书会》),在《清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民俗研究》、《民族艺术》等杂志发表文章近40篇,主持承担山东省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社科基金重大委托专案子专案等多项研究课题。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学术史梳理与评述
三、相关问题的界定与说明
四、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五、基本资料运用

第一章 农事节律:传统中国乡村生活的基轴
第一节 近代江南地区的作物种植制度与农事节律特征
一、传统江南之自然环境与作物种植制度
二、劳动力投入周期
第二节 农事节律与经济生活
一、家庭副业生产
二、经商、做工与捕鱼
三、农业生产资料准备
四、劳动力雇佣与伴工、换工
第三节 社会生活与农事节律的契合
一、食与住
二、社会交往
三、休间娱乐
四、非常规性社会活动:以盗匪活动为例

第二章 传统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结构性安排
第一节 时间的类型划分及其结构关系
一、年度时间生活的类型划分
二、生活时间类别的轻重之分
三、生活时间类别的结构性安排
四、空间中的时间:传统乡村生活的时空间结构
第二节 时间的主体性分层及其结构关系
一、生产时间:个体为主,群体为辅
二、社会生活:群体时间的多样性与从属性
三、社会文化时间:个体时间的节律性表现
第三节 历法纪时体系:阴阳相合,以农为本
一、社会生活,“阴”来当家
二、农事活动,“阳”来做主
三、阴阳相合,谁主沉浮

第三章 传统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结构性差异
第一节 年度时间生活的区域差异
一、江南与华北
二、江南内部区域差异
三、女性时间生活的区域差异
第二节 年度时间生活的历时性变化
一、种植制度改变与年度时间生活变化
二、近代工商业发展对传统时间生活模式的冲击
第三节 年度时间生活的性别差异
一、大田劳作:男为主,女为辅
二、农闲家庭副业生产:女为主,男为辅
三、分工与契合:男女年中劳作时间的差异与组合
四、男女时间生活差异的其他面向
第四节 年度时间生活的阶层与年龄差异
一、阶层差异
二、年龄差异

第四章 传统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农事节律与传统节日
一、农事周期:节日时间体系的形成基础及其偏离
二、传统社会末期的农事周期与节庆体系
第二节 棉稻区村落民众之年度时间生活
一一以上海县为例
一、忙闲交替:年度时间生活的节奏安排
二、紧张与忙碌:夏秋棉忙
三、忙碌与闲暇并存:冬春纺织与休闲
四、岁时节令: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
五、余论
第三节 一个江南蚕桑区村落民众之年度时间生活
一一以茅盾“农村三部曲”小说为主线的探讨
一、四月蚕忙
二、稻忙与冬春农闲
三、时间生活的其他面向

第五章 以农为本时间生活模式的社会影响及其结构嬗变
第一节 中国传统时间观的特点、成因及其社会影响
一、中国传统时间观的特点
二、中国传统时间观的特点成因
三、中国传统时间观的社会影响
第二节 以农为本年度时间生活结构的嬗变
一、清末民国:现代工业发展与新式时间体系的初步渗入
二、解放初至70年代:行政介入与农事时间的“扩张”
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乡村工业发展与工业时间的推广扩张
四、讨论:从“事件中的时间”到“时间中的事件”

附录一: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节律与乡村生活周期
附录二:中韩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结构的比较分析一一以韩国为主线的探讨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