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城:艺术经验与城市空间
  • 读城:艺术经验与城市空间
  • 读城:艺术经验与城市空间
  • 读城:艺术经验与城市空间
  • 读城:艺术经验与城市空间
  • 读城:艺术经验与城市空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读城:艺术经验与城市空间

88 九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成砚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M43

上书时间2024-06-26

☆三味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实物拍照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成砚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11
  • 版次 1
  • ISBN 9787112067664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0页
  • 字数 17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认为将文艺作品用于城市空间认知是可行的。因为文艺创作的基础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文艺作品对空间的表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模仿,而是以一种相对宽泛和稳定的方式“表现”了空间。这种表现方式来源于文艺作品固有的一些特性,如它可以借助作者的直觉,选择典型对象,反映生活的整体等。因此,本书作者认为将文学作品用于城市空间认知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其实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文艺作品所传达的内容不能完全靠科学方法获得,经验方式通过创造读者意象中的“场所感”,将作者与读者的世界相连,将空间的过去和现在相连。于是,空间的深层次意义就在这样一来认知过程逐渐呈现出来。 认知是设计的起点,是形成设计理念的关键,艺术经验途径认知可以帮助设计者在横、纵两个基本点方向拓宽视野。其中横向视野是指设计者可以借此认知其他相似类型的空间;纵向视野是指设计师可以借此认知同一个空间在不同时间的情形:如存在于人的“记忆中的空间”、“现实中的空间”,以及“理想中的空间”。拥有了这样一个视野,城市设计者就有可能较为恰当地处理“城市”与“人”的关系。

   本书适用于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建筑界人士﹑高等院校师生。
【目录】
引言

绪论

 本书的哲学基础

 本书涉及的三种“间接认知途径”

 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一章 城市空间认知途径概述

 1.1 认知途径的组成要素

 1.2 认识方式的演变

 1.3 认知客体范围的扩展

 1.4 认知途径分类

 1.5 艺术经验途径概说

第二章 以科学方式认知城市空间的局限性

 2.1 描述物的类型

 2.2 描述城市空间的不同方式

 2.3 以科学方式认知描述物的局限性

 2.4 表现物的类型初探

第三章 文艺作品用城市空间认知的可行性

 3.1 文艺作品的科学认识方式分析

 3.2 文艺作品表现空间原型的主题/手法 

 3.3 主观性是文艺伤口的固有特性

 3.4 文艺作品主观性形成的原因

 3.5 文艺作品用于城市空间认知的可行性

第四章 艺术经验途径对城市空间认知的特殊作用

 4.1 艺术经验方式分析

 4.2 文艺作品表现空间原型的方式

 4.3 艺术经验途径对城市空间认知的特殊作用

第五章 借助艺术经验途径的城市空间认知演示

 5.1 基本观念准备

 5.2 基本问题准备

 5.3 借助绘画作品的城市空间认知演示

 5.4 借助摄影作品的城市空间认知演示

第六章 艺术经验途径认知对城市设计的作用

 6.1 空间实践研究对城市设计的意义

 6.2 艺术经验途径认知对城市设计的作用(一)——拓展设计者的横向视野

 6.3 艺术经验途径认知对城市设计的作用(二)——拓展设计者的纵向视野

 6.4 以艺术经验途径获得“关于记忆”的认知

 6.5 艺术经验途径认知对城市设计的负作用

 6.6 综合运用多种途径认知空间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实物拍照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