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

24.5 2.5折 98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艳国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艳国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68929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1页
  • 字数 480千字
【内容简介】
  史学理论,是历史学科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本书是作者追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理论研究进展 的结晶。由“唯物史观的理论反思”“唯物史观与史 学理论”“历史学的理论观照”三个方面内容组成, 作者以唯物史观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借鉴现代西方 史学理论的有益成果,运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对史 学理论的学科建设进行了深沉思考,比较系统地提出 了自己的见解。

  《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 度》注重理论思辨,创新意识炽烈,资料翔实可靠, 语言朴实晓畅,是史学研究中一本有特色的著作。本 书对于从事史学研究、历史哲学研究、唯物史观研究 ,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大学生、研究生“ 史学概论”“史学理论”课程的辅助教材。

【作者简介】

张艳国,1964 年2 月生于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教授(二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联合导师。曾长期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2008年12月起担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现为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中国近代史创新团队负责人。现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江西省社科规划委员会历史学学科评议组组长。获得国务院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西省政府津贴专家、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首批入选者、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1层次人选等荣誉称号。

【目录】
序时间是对学术著作最好的检验

前言史学理论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

一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时期的历史考察

二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特色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史学研究中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考察

一 自然历史过程:原始公有制向高级公有制复归

二 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在常规性道路与变异性道路上展开

三 自然历史过程论与“一般历史哲学理论”尖锐对立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探析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进行彻底的革命性改造

三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由单线论向多线论发展

四 简短的结语

革命、改革与社会历史进程

一 革命与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范畴

二 革命,是社会进步的特殊形式

三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普遍形式

四 革命与改革,共同决定社会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代价问题的

一 马克思主义是在何种条件下肯定“代价”的

二 马克思主义是在何种条件下否定“代价”的

三 马克思主义是否认为社会进步要以牺牲道德为代价

四 几点看法

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力与创造条件

一 “人民群众”与“英雄”各自创造自己的历史,而又相辅相成、相互激荡

二 “人民群众”与“英雄”都是历史运动的推动力量,他们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常常交织在一起

三 各种社会意志、目标和行为模式综合的结果,往往形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恩格斯与唯物史观命题

一 用“唯物史观”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二 对唯物史观做出“最为详尽的阐述”

三 恩格斯晚年致力于丰富唯物史观命题的理论内涵

四 简短的结论

坚持走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之路

一 史学界形成的广泛共识

二 史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

一 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有区别

二 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有联系

三 研究唯物史观,加强史学理论学科建设

“史学概论”的学科体系究竟应该如何确定

一 历史过程论

二 历史主体论

三 史家主体论

四 史学发展论

五 史学理论与方法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史学概论逻辑体系建构比较分析

一 综合模式

二 理论和方法模式

三 认识论模式

四 史学理论体系模式

五 史学学模式

六 余论

历史学需要哲学思辨

— —兼评余树声著《历史哲学》的学术价值

一 黑格尔《历史哲学》关于中国历史的思辨

二 对近代西方历史哲学予以回应是一个时代性课题

三 余著走在李大钊开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道路上

四 佘著的逻辑结构

五 佘著的史家精神

六 余著的学术史定位

七 几点商榷意见

论历史学的学科个性及其相关问题

一 历史学的学科个性是什么

二 再论历史学的功用

三 从理论上探讨研究史学的素质要求

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一 史家责任感

二 史家使命感

三 史家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内在统

论史学思维模式的演变

一 由述事史学向分析史学发展,由单向性、直观性史学认识朝着多向性、逻辑性方向演变

二 由分析史学向系统史学发展,由多向性、逻辑性史学认识朝着纵向深入、横向综合方向发展

论史学思维模式的转换

一 史学思维模式转换与研究方式改变是一种良性互动过程

二 合理的史学智能结构推进史学思维模式转换

历史的整体运动与史学的总体研究

一 社会历史进程表现为整体运动

二 社会历史整体运动的基本特征

三 对社会历史整体运动开展总体研究

东方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依据地理环境对区域性历史发展的作用,把人类文化分成东方与西方两种类型

二 东方地理环境影响中国历史发展

论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

一 唯物辩证法是历史评价的活的灵魂

二 把道德评价放置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环境当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