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译丛:十九世纪乌托邦共同体的生活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常生活译丛:十九世纪乌托邦共同体的生活

118 28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苏州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16.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让-克里斯蒂安·珀蒂菲斯(Petitfils.J.) 著;梁志斐、周铁山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68575

年代不详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页数230页

定价28元

上书时间2017-01-18

评价5好评率 100%

  • 值得信赖 2
  • 发货速度快 2
  • 品相超预期 2
  • 服务态度好 2
  • 物流很快 2
  • 价格实惠 1
  • 包装仔细 1
  • 品相不错 1
  • 物超所值 1
  • 非常满意 1
查看全部评价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十九世纪乌托邦共同体的生活》:直至19世纪初期,所有的乌托邦都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梦:作家、诗人和知识分子可以撇开现实,尽情地描写和阐述想像中的伊甸园。他们怀念已逝文明岁月中幸福的“黄金时代”,歌颂财富岛上居民的美好风俗,赞叹太阳城的伟大光芒。
毫无疑问,乌托邦缔造的梦想将不断地把人们引向遥远的彼岸,使他们沉浸在迷雾和财富岛中。
正像波德莱尔说的 “我们的灵魂是一条三桅杆的船,它一直在寻找它的伊卡里亚。”

媒体推荐
前言
直至19世纪初期,所有的乌托邦都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梦:作家、诗人和知识分子可以撇开现实,尽情地描写和阐述想像中的伊甸园。他们怀念已逝文明岁月中幸福的“黄金时代”,歌颂财富岛上居民的美好风俗,赞叹太阳城的伟大光芒。这种逃避现实的文学旨在应用对比的手法,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费内荣、孟德斯鸠或者斯威夫特都是撰写这类哲学故事的高手。但是他们并不相信地球上会出现乌托邦,托马斯·莫尔本人也不相信这一点。1516年他在自己著名的《乌托邦》第二集的末尾写道:“我坦白地承认,我希望乌托邦的许多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城市中,然而我的期望胜于希望。” 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它造成的社会后果以及工厂浓浓的黑烟改变了乌托邦的命运,使它由田园和牧歌进入了政治领域。从那时起,它摆脱了形而上学,开始关注社会和经济问题。罗伯特·欧文和他的追随者,查理·傅立叶和他的学派,艾蒂安·卡贝和他的伊卡里亚人等新一代乌托邦诞生了 ……将乌托邦付诸实践的种种强烈愿望出现了,人们拒绝等待,要求尽快就地行动起来。就这样,同时被称为社会主义实验的空想社会主义问世了。
这些乌托邦否定社会变革的两种方式:暴力革命和变革演进。这些和平主义和非暴力者都认为自己的模式将占上风,因此,都希望创造第一个试验模式,以证明自己的模式充满活力并希望其成为推动政治变革的手段。
根据发起者的创意,这个新世界的第一个细胞应该很快推广开来,并通过示范效应,以和平的方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机体。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数这一理想的追求者,在一个引领人或者预言家的指挥下,坚持不懈地进行尝试,建立了数百个小规模的社团。他们希望这些社团能够成为幸福的家园,孕育出新一代的人类。这个新世界应该是一个充满和谐,远离邪恶、对立及不公正的自由空间。
除了希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外,摆脱贫困也成为他们远走他乡的梦想。为此,北美和南美那些辽阔的土地,即勒内·雷蒙称作“梦想的大陆 ”。成了进行各种社会试验的场所。这些试验起到了奇迹般的号召作用。
整个19世纪,人们目睹着满载着穷人的船只抵达乌托邦国沿岸。他们手中的包裹虽小,但心中充满了希望。
追求这一疯狂目标的人极少得到财富的青睐。尽管他们了解前人所经历的不幸,但他们仍愿意怀揣前人的理想,去经历他们经历过的考验并重复他们的错误。当然,一切冒险的结局都是不幸的,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规律。当人们面对困难而牢骚满腹时,社团开始出现分裂,矛盾的加剧使他们进一步陷入空想和贫困,而这些又正是他们希望摆脱的。
同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乐观主义和合理的人道主义一样,乌托邦的错误也源于同样的哲学根源:相信一旦改善了教育和生存环境,人会重新表现出初期的善良和追求完美的能力。乌托邦在试图摆脱邪恶奴役的同时,很快受到了人性缺陷的制约。当他们认为摆脱地狱时,正在让自己重新走进地狱。
纵观19世纪初笨拙的尝试到今天加利福尼亚和其他地区建立的“嬉皮士共同体”,实验社会主义的惨重失败、创办社团的夭折和梦想的破灭是一种必然,因为意识形态否定规律,而乌托邦又要将自己的权利凌驾于意识形态之上。
因此,19世纪共同体的日常生活只能是一部充满强烈愿望的编年史,一个用幼稚的激情追求疯狂的梦想,一段乌托邦人充满欢乐和痛苦奋斗的历程。这部编年史是人类的悲惨和英雄命运的缩影。
书译完,合上后,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200多年前,成千上万的欧洲人,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集合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旗帜下,到美洲的荒山野岭进行开创一个新世界的尝试,这深深地感染和打动着我。
面对艰难困苦,他们没有眼泪悲伤,有的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永不后退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反观今天,与他们相比,我们缺什么?我想可能是他们的那种奋斗精神、开拓意识。今天的社会非常发达,物质生活极为丰富,实现目标的手段更加先进,但我们并没有因此特别快乐。总的感觉是今天的世界物质多了,但我们的精神匮乏了。我想在任何时候,人都需要一种精神,无论是贫困还是富裕,也可能后者更需要一种精神。随着人类的进化,我们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复杂的物质世界带给我们的困惑不会比贫穷时更少,真诚地希望我们这个时代能够像他们那时一样,有一种伟大向上的精神。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撰写的《乌托邦》一书,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梦想。在那个梦中社会,人是平等的,财富是公有的,实施按劳分配,官员由选举产生。从此,“乌托邦”这个代表人类美好社会的词汇在全球叫响,为人熟知,但它仍是一个未被唤醒的梦。如同作者在《前言》中写的,“直至19世纪初期,所有乌托邦都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梦”,是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一个空想社会。但是到了19世纪,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资本家的残酷剥削,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圈地运动造成的失地农民,城市的贫民、童工以及环境污染等,乌托邦由梦想变为现实的条件日益成熟,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应运而生。千千万万的人投身于乌托邦的尝试,表明了社会发展的失衡和民众对社会的排斥与唾弃,民众渴望一个和谐的新社会。欧文将自己在美洲创办的社团命名为“新和谐 ”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联想到中国今天的发展,乌托邦的尝试对我们是否也有启示呢?我们也应该注意全面和谐地发展,重视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富人和穷人、前人和后人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与当今社会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张,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
乌托邦的实践虽然时间不长,规模有限,但影响是巨大的。正是有了空想社会主义,才有了后来的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旗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这一学说为人类指明的方向。也正是乌托邦运动对野蛮资本主义的批判,才有了资本主义对自己的反思和今天的进步。应该说乌托邦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功不可没的。
梁志斐 
2005年6月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让-克里斯蒂安·珀蒂菲斯(Petitfils.J.) 译者:梁志斐 周铁山 编者:许钧

让-克里斯蒂安·珀蒂菲斯,政治学博士,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作品以政治、社会学为主,代表作有《法国右派》、《派高乐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试验
第一章 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社团
新和谐村
伊卡里亚之旅
奥奈达社团
新澳大利亚社团

第二章 傅立叶派的试验
傅立叶和韦斯格尔河畔孔代社团
实践者
美国傅立叶分子
最后的试验

第三章 无政府主义社团
第一批极端自由主义社团
罗西和他的塞西利亚社团
自由派

第二篇 共同体的存亡
第一章 计划
号召
响应
资助
出发的组织工作

第二章 通往乌托邦之路
选址
先遣者

第三章 安置
抵达
建设

第四章 人员
招聘办公室
其他形式的宣传
人员的社会组成
游离人员

第五章 领导和行政管理
行政组成和改革
经济和社会组织
资金

第六章 平常的日子
日常活动
服装
食品
知识分子的娱乐和生活
宗教

第七章 妇女与家庭
妇女的要求
家庭还是共同体

第八章 外界反应
乌托邦还是革命
排斥
帮助和鼓励

第九章 争吵与分裂
社会竞争对手
争吵
分裂

第十章 社团的解体
原因
清算
结论 乌托邦的昨天与今天
书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序言
直至19世纪初期,所有的乌托邦都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梦:作家、诗人和知识分子可以撇开现实,尽情地描写和阐述想像中的伊甸园。他们怀念已逝文明岁月中幸福的“黄金时代”,歌颂财富岛上居民的美好风俗,赞叹太阳城的伟大光芒。这种逃避现实的文学旨在应用对比的手法,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费内荣、孟德斯鸠或者斯威夫特都是撰写这类哲学故事的高手。但是他们并不相信地球上会出现乌托邦,托马斯-莫尔本人也不相信这一点。1516年他在自己著名的《乌托邦》第二集的末尾写道:“我坦白地承认,我希望乌托邦的许多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城市中,然而我的期望胜于希望。”
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它造成的社会后果以及工厂浓浓的黑烟改变了乌托邦的命运,使它由田园和牧歌进入了政治领域。从那时起,它摆脱了形而上学,开始关注社会和经济问题。

后记
书译完,合上后,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200多年前,成千上万的欧洲人,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集合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旗帜下,到美洲的荒山野岭进行开创一个新世界的尝试,这深深地感染和打动着我。面对艰难困苦,他们没有眼泪悲伤,有的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永不后退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反观今天,与他们相比,我们缺什么?我想可能是他们的那种奋斗精神、开拓意识。今天的社会非常发达,物质生活极为丰富,实现目标的手段更加先进,但我们并没有因此特别快乐。总的感觉是今天的世界物质多了,但我们的精神匮乏了。我想在任何时候,人都需要一种精神,无论是贫困还是富裕,也可能后者更需要一种精神。随着人类的进化,我们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复杂的物质世界带给我们的困惑不会比贫穷时更少,真诚地希望我们这个时代能够像他们那时一样,有一种伟大向上的精神。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撰写的《乌托邦》一书,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梦想。在那个梦中社会,人是平等的,财富是公有的,实施按劳分配,官员由选举产生。
配送说明

运费不好定,具体运费依实际情况协商修改。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