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林清玄经典作品系列:鸳鸯香炉 林清玄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手会有少量涂画,整体不影响再次阅读使用!套装不一定齐全,请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
8.4
2.6折
¥
32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林清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95834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73页
字数150千字
定价32元
货号9787020095834
上书时间2024-12-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林清玄经典作品系列:鸳鸯香炉
定价:32.00元
作者:林清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020095834
字数:150
页码:2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林清玄经典作品系列:鸳鸯香炉》编辑推荐:林清玄,散文家。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32岁与佛结缘,入山修行,深研经藏,35岁出山,四处参学,40岁成为 影响力作家之一,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
内容提要
《林清玄经典作品系列:鸳鸯香炉》内容简介:在“怨”与“央”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是永世不移的鸳鸯。“怨”是又恨又叹的意思,有许多抱怨的时刻,有很多无可奈何的时刻,甚至也有很多苦痛无处诉的时刻。“央”是求的意思,是《诗经》中说的“和铃央央”的和声,是有求有报的意思,有许多互相需要的时刻,有许多互相依赖的时刻,甚至也有很多互相怜惜求爱的时刻。夫妻生活是一个有颜色、有生息、有动静的世界,在我的认知里,夫妻的世界几乎没有无怨无尤幸福无边的例子,因此,要在“怨”与“央”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是永世不移的鸳鸯。
目录
总序 乃敢与君绝 一九八三年版自序 1 情与意 有情生 晴窗一扇 箩筐 鸳鸯香炉 冰糖芋泥 葫芦瓢子 秘密的地方 至死靡它 青山元不动 随风吹笛 秋声一片 夜观流星 香鱼的故乡 琴手蟹 木鱼馄饨 放生鸟 松子茶 雪梨的滋味 野姜花 菊花羹与桂花露 耕云·望云·排云 一千支银针 马蹄兰的告别 卖茶老妇 大雪的故乡 2 境与景 如来的种子 断爱近涅粲 归彼大荒 雪中芭蕉 冢中琵琶 感甄赋 漩涡五石散 青铜时代 记梦记 沉香三盏 肉骨茶 白玉盅 象牙球 金色的胡姬 小千世界 黄昏的撒玲娜 边城之夜 凤凰飞 送给伊娃的礼物 投给燃烧的感情 蒂凡尼印象 莺歌山之冬 凤凰的翅膀 震荡教徒 时间之旅 花燃柳卧 真正的桂冠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黑暗的剪影 阳光照在我们身上 一探静中消息
作者介绍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主编等职。二十岁出版本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台湾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与佛法结缘,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台湾的作品;四十岁出版“”系列,数百万册,被推为当代影响力的图书;五十二岁完成《林泉》、《清欢》和《玄想》,被选为台湾中学生优秀读物。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整个华人世界,被誉为海内外最有影响力的华语散文大师。
序言
有一年夏天,我住在澎湖的大仓岛上,岛上的两百多个住民,世代都以捕鱼为业。 在大仓旅行访问的时候,白天我和渔民们在海边捡拾海参,或者沿着海岸散步一个下午;夜里,我经常随着渔民到海上去捕鱼。每天出发前,我们都抱着兴奋期待的心情,驾船驶过波涛汹涌的海上,然后在海里停留一夜,边喝米酒边捕鱼。 渔民捕鱼并不是靠技术的,只是辛勤地下网和工作罢了;运气好的时候,可能下一次网,捞起来就是几十公斤的鱼获,也有时下了一夜的网,毫无收获。 有一夜,我和渔民到海上捕鱼,我们当夜的渔捞竞不够买第二天午餐的米酒。第二夜,渔民又要出海,我说:“这几大,没有什么鱼,何必去白忙一天呢?” 他说:“任何一个捕鱼的人,如果没有把网下到海里捞起来,他永远不知道网里有多少鱼,连我也不能知道今夜能捕到多少鱼。” 那天夜里,我们在海上捕了三百多公斤的鱼,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那个渔民的面容,他的名字叫林趄,是大仓岛的村长。 从大仓岛回来,我改变了整个写作的态度。本来我以为写作是以灵感为主,没有灵感是无法动笔的。那一次我觉得写作就是工作,和渔民出海捕鱼、农民到土地种作一样自然。灵感是透过工作与生活而慢慢涌现的,而不是坐在桌边等待灵感降临。 这几年,写作成为我每天固定的工作,每天坐在书房里提笔开始写作,使我感觉到一种无以形容的乐趣,我想起渔民说的:“任何一个捕鱼的人,如果没有把网下到海里捞起来,他永远不知道网里有多少鱼。” 写作对我也是这样的。它不只是生活、工作;也是乐趣、探险;经由这种过程,我不断地探知了自己灵感的世界,也不断地测知自己的爱与情感。 多年以前,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的大小事情记述在日记本上,常常占去我许多时间。 近些年,我开始以散文来取代日记,它虽然不能像日记能包容那么多的事情,但是它比日记单纯而干净。有时写一个故事,有时写一个想法,通常,它只是写一种感觉。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散文想表达什么? 我的回答是:我的散文只是我生活的笔记,它唯一与生活不同的是,它祛除了生活的琐碎杂质,来表达心灵中单纯与干净的世界。 那就像静夜里我坐在书房写散文,我们的生活往往都是在窗内进行的,而写散文最大的快乐,是我们往往能藉此飞出窗外,到一个宽大的心灵原野。有时我们注意到原野中的一朵花,有时我们被一株草吸引,有时天边的夕阳让我们动容,但是不管被什么东西吸引,从大远景看,它只是一个绿色的原野,那样单纯、那样干净、那样无私、那样宽容——这就是我的散文所要表达的。 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我的第一个孩子诞生,同时又获得了吴三连文艺奖、时报文学奖,使我的生活有一些变化。有一段时间几乎不能创作,因为我多了心里的包袱,下笔反而没有以前自由。 年底的时候,我到莺歌去吃尾牙,喝了一点酒,把我开了四年的一部雷诺跑车撞毁了,幸好仅受了一点轻伤。撞车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人的生命是那么有限而脆弱。什么是无限而且坚强的呢?对我来说,在文字的纪录上,我们可以把生命变得无限,把心灵变得坚强。 因此我想,一个人不可能每天都写出很好的作品,如同农人不能保证年年丰收;但不能因为不能保证丰收就不努力地耕耘。撞车以后更令我的创作走进一个全新的境界,就是写、写、写……写成无限的天地。 所有我们身边的事物都有意义,只看我们如何对待它,“鸳鸯香炉”有许多篇章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完成的。我的散文一点也不复杂,它像是清晨第~道射进书房的曦光,我感觉到它的明亮和动人。希望读我散文的人也和我一样,能感觉到它的明亮和动人。 我的写作不为了什么,而是为了从身边观察、沉思,然后呈现它,这过程就是一种乐趣。我写作不是为了写某件事物,而是写事物对我的感应——虽然为了发现那感应,往往要牺牲事物的外貌。 十多年来,我的整个写作过程就是把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气觉培养得更敏锐而已,使我在面对一件事物时,能凭着敏锐的感觉作联想和感悟。 我的散文说穿了很简单,就是“生活”和“性情”。 “生活”,是我恒久抱持着一种正视周遭环境的态度,我写散文就像泛舟湖中,舟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我”。但是这舟在湖中,两岸四周的湖山尽入眼底,“我”悲伤的时候,湖山凄迷;“我”快乐的时候,湖山欢歌;“我”平静的时候,湖山如镜;只要有一叶小舟和个人的襟抱,就什么都有了。 “性情”,和才华不同;才华有很浓的天赋在,“性情”则可以培养,能在生活经验里作境界的提升。自己培养的性情,可以经久,可以安常,可以坚持,可以活泼,可以灵敏,可以经得起生命和情感的风霜。 “性情”就是“襟怀抱负”,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如太空之中,不着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 我不敢说自己有第一等学识,但“第一等襟抱”一直是我立志以赴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性情反复锤炼,不断燃烧。我不期望永远不刮风落雨,只期望自己的性情是一个握紧的拳头,在磨练中,永不放松。 记得辛弃疾写过一首《鹧鸪天》,有一段说:“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给我很深的启示,它是我写散文时领航的灯光,我的散文世界追求的,还是一片清真的世界。 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于莺歌金谷山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