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国际大奖小说爱藏本 幸福来临时 [德] 普莱勒 著,余葆
二手会有少量涂画,整体不影响再次阅读使用!套装不一定齐全,请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
3.6
2.7折
¥
13.5
八五品
库存2件
作者[德] 普莱勒 著,余葆青 译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ISBN9787530734742
出版时间2007-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86页
字数77000千字
定价13.5元
货号9787530734742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大奖小说爱藏本 幸福来临时
定价:13.50元
作者:[德] 普莱勒 著,余葆青 译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530734742
字数:77000
页码:186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我永世不忘的经历 (加波丽拉·文科 ·2005年03月 ) “我永世不忘的经历”: 就米雅姆·普莱斯勒的新作《当幸福到来时, 就得端一把椅子给它》向作者提出的问题 ("Erlebnisse, die ich nie vergessen habe.":Fragen an Mirjam Pressler ueber ihr neues Buch "Wenn das Glueck kommt, muss man ihm einen Stuhl hinstellen") 采访人Frank Griesheimer (Ein Gespraech mit Frank Griesheimer) 问:你的作品《当幸福到来时,就得端一把椅子给它》将在今秋问世。这部作品是讲什么的? 答:这部作品讲的是在五十年代初生活在一个收容所里的约十二岁的少女哈琳卡(Halinka)的故事。她的母亲被撤销了抚养权,而父亲嘛她从来 没看见过。她的最大愿望是不久就可以和她的娄阿姨(Tante Lou) 在一起生活,但青少年事务局不允许这样做。有一天,收容所 所长建议姑娘们 为母亲康复协会募捐。哈琳卡也参加了,当她的募款箱几乎装满的时候 ,她偷偷地打开箱子,给自己拿出十马克,为的是能再次去看望娄阿姨 。但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而最有趣的是哈琳卡内心的活动、她的思想感情、以及她和其它少女之间的关系, 这一切不是那么容易概述的 … 问:写这本书的意念是怎样产生的?你是否从一开始就有什么特殊的心愿? 答:有人请我为一部选集写一个自传体的短篇故事,篇幅为八至十二页 。我想起我在小时候曾为母亲康复协会募捐,幷偷偷地从募捐箱里拿走 了钱。我开始写此事,但幷没有什么“心愿”,我在写作时从来就没有 什么心愿。只是故事把我卷了进去,突然写出了一百二十页的初稿。这时,我明白那不会是一篇短篇故事。 问:这么说募捐箱的事是真事。《当幸福到来时》是一部自传体作品吗? 答:我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以个人经历为基础的,但没有一部是真正 自传体作品。我充其量只采用我生活经历中的细节,我处理的常常也根 本不是细节,而是我儿时在某种情况下的生活感受。我在十一岁那一年 进了收容所。不过那个地方叫作“寄宿学校”,因为它也有一所高级文 化中学。上这所学校的孩子像我一样由社会福利金付钱,但也有住在自 己父母亲家里的走读生。我所希望有的娄阿姨可惜幷不存在。哈琳卡是 波兰籍犹太人,我写这点只是为了要突出她生活在战后的德国人中间会 感到多么的格格不入。关于我自己的出身,我几乎什么都不知道。 问:哈琳卡在进收容所之前经历了??多多不好的事情。但你幷没有详 细描述,只是几笔带过,也就是说不像例如《漆面上的刮痕》("Kratzer im Lack")或《十一月的猫咪》("Novemberkatzen")那样露骨。 答:是的,不然它就会成为一部完全不同的作品了。我不是想要写一本 有关虐待儿童的书,因此,简单地提一下以前的经历就完全够了。这也 符合哈琳卡对不愉快的往事的态度:她幷不否认这些往事,但如果这些 事过于强烈地涌上心头,她就把它推回去。过去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她 怀念,她没有家的感觉。每当她想到自己的母亲的时候,她会因为能? 脱她而觉得高兴。她的所有憧憬都是向前的、针对未来的。 问:作品里写的只是寥寥数日的故事。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觉得哈琳卡 在这个短短的时间里作出了很正面的发展。虽然结尾幷不是一个大好的 结局,但人们读完作品时会产生一种幸福的感觉:人们为哈琳卡感到高 兴。你是否完全有意识地想要写一部令人振奋的作品? 答:我当时没有这种打算,我在写作时幷没有考虑到效果。但是,如果 故事的结局使人感觉到哈琳卡已经够强壮,不会因为失败而气馁的话, 我会感到高兴。故事开始时哈琳卡看上去好象是处于一种自我选择的孤 立之中,她没有知心朋友可以谈自己的感受。她没有朋友,也不想要朋 友。后来,她为母亲康复协会募捐的时候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对母亲 的联想。她的心情非常激动,感到需要跟人接触、需要爱。她允?蕾娜 (Rena)成为她的朋友,虽然这发生在短短几天之内,但从情感上看来那 对哈琳卡来说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她只是十分犹豫和谨慎地敞开 了自己的心扉。从前她能依靠和从他们身上学习的“关系人”("Bezugspersonen") 是少女皮皮 (Puppi) 和娄阿姨,她们要吗岁数比她小得多, 要吗岁数大得多。如今她生平次有了一个女友,而且是同样年龄的女友。现在她也不需要再闻胶水来使自己产生良好的感受了。 问:书名谈到幸福。你想到的是什么,是倒霉的相反词呢,还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答:介乎两者之间。在经历了所有的事以后,哈琳卡根本不可能想象会 幸福无比。就这点而言她是相当讲求实际的。对她来说,幸福就是没有 不幸福。对她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与娄阿姨一起生活。但由于这一 点不可能,她就去寻找可能的小幸福。那么她就要:不把小的幸福排在 门外,要始终把门敞开。即使降临的幸福幷不像所希望的那样,就给幸 福端一把椅子——这就是说:不消极等待甚或听天由命,而是去邀请幸福,也?还拉它一把。 问:尽管很孤立,哈琳卡可是一个生气勃勃的孩子。我在读时经常问 自己:她这种永不气馁的力量从何而来?是天赋?也就是说是命运,还是由于她找到了使她具有力量的某种方法? 答:这我也问过自己,就我自己而言,在小时候。这种活力,这种照顾 自己的力量从何而来?哈琳卡具有这种力量,但我不知道从何而来。另 一方面,光是这还不够。环境可以战胜一个有活力的人,使他失去发展 自己和施展才能的兴致。这种事经常发生。哈琳卡身上确实多了一点东 西:她知道如何能够让自己重新强壮起来;她退回到她在箱子贮藏室的 秘密藏身处,在那儿休息,或者她读书——并且不是随便读什么,而 是读《赫克里贝里·芬的冒险记》(Huckleberry Finns Abenteuer)。这也是我好几年长爱读的一本书。赫克里贝里·芬也生活不安定,他也没人爱,受父亲的虐待。哈琳卡在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心里很舒服。 问:对哈琳卡建立了一个内心世界来对抗令人沮丧的外在世界,你如何 评价?没多久以前,教育学家会把这种情况看作是“倒退”或“逃向内心深处”而不屑一顾。 答:我不认为人们能笼统地说这是好或那是坏。问题在于一个人内心世 界是否能给予一个人战胜外在世界的力量,还是只是一条单行道,就像《漆面上的刮痕》(Kratzer im Lack) 一书中的赫贝特 (Herbert) 那样一步步地变得更为孤立。赫贝特的脑袋里装的是从书本上读来的北美州西部 地区的知识,是一些跟现实生活完全脱节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世 界里有的只是无法实现的幻想的话,那就危险了。但另一方面我认为, 如果人们根本没有发现他们拥有像内心世界这样的东西,一种自我反省 的能力,那就糟了。在收容所的时候,我总是和?多人在一起,那时我 需要有一个秘密的藏身处,一个外在的、像行李箱贮藏室里一个隐秘的 地方那种,和一个隐埋在内心里的藏身处。不过,我幷没听收容所里其它的孩子说过,他们也有这样的藏匿处。 像哈琳卡记下思想的扎记簿,对我来说是等于是日记。有一次,我的养 母发现了我的日记,我挨了打,大概是日记里记了些什么关于她的坏事 情。从这时起我就明白:千万不要写些什么,否则你可能会被关起来。 后来我把日记写在心里,以为我会记住一切。我也写过诗,但只把它们 保存了一段很短的时间,为了害怕它们会被什么人看到就销毁了。现在 我知道,那一切都是使我的内心能免于变得荒芜的种种方法。 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很重要,同样重要的是跟别人接触,就像哈琳卡向 蕾娜(Rena)敞开心扉一样。对我来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把心扉敞开 幷非是理所当然的事,我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做到与别人交往。 问:哈琳卡在施维青根宫的花园(Schlosspark von Schwetzingen)中 经历了她在全书中最幸福的时刻。她在那儿遇见了的美 — 一尊石雕女像。你是否自己也有这种经历,还是这个插曲全是虚构的? 答:当时的情况与书中不同。我为募捐得到的奖品是什么,我已完全记 不清了。大概是巧克力或类似的东西。但我确实去过施维青根宫 (Schwetzinger Schlosspark)的花园,我在那儿正有过这一种经历。那是在我进收容所前不久。我认识一个姑娘,她的父母刚买了他们辆汽车。他们 邀请我去郊游,去施维青根。我在那儿次有意识地感觉到美。而且 是人工的美、艺术美。这使我高兴,我从未忘记这一经历。我在《当幸福到来时》中运用了这一经历,因为我觉得,从感情上来说,在这儿写是相称的。哈琳卡从一开始就渴望遇见美的东西,她是在十足的丑陋中长大的。起初她想象的是天然美的东西:她很想看到一枝兰花。光是这 个词听起来就已大有希望。后来遇见艺术美的东西使她完全感到意外。 这是她无法想象的 — 但她不知怎么地已对此作好准备。 问:我想知道哈琳卡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宫中花园(Schlosspark)的经历是否还长期对她产生影响? 答:我会想象,她开始画画,对艺术感兴趣。中学毕业后她也?会攻读绘画艺术和艺术史。就像我一样。 问:我再回到募捐箱的事上来。严格地讲。哈琳卡侵占了不属于她的钱,后来还成为了募款冠军。你对那些因为道德问题而会对这种事感到愤怒的人会说些什么? 答:我会问他们,在我们的社会中有没有别的事情更值得引起他们的愤 怒。哈琳卡所做的事我幷不认为是不道德的。我觉得它甚至是公平的。 她在募捐时花费了那么大的气力,她虽然把一些钱花在自己身上,但她 做的是一件好事。甚至连收容所的所长沃尔班(Urban)小姐也察觉到一点 什么而并没考虑处分。顺便提一下,我那一次也没有受到所长的处分, 虽然她也好象察觉到什么。 问:从物质上说来哈琳卡是一个穷孩子——她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她 拥有的是几件衣服、一张床罩、一把小刀和她记下思想的扎记簿。她身 边没有人会为她计划一点点未来。你在写作时是否有时候会想到:在今天,在我们这里,贫富的差距已越来越大,而孩子们也认识到这一点? 答:不,在写作时没有。但平时我时常想到这一点。我看到生活富裕的 人和收入低的人之间的鸿沟几年来正在变得更大。这也会把小孩们分隔 开来,把他们的发展可能性完全分开。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机会平等的 ?诺只是一种幻想。社会上对这个目标似乎已完全不再关心。但那些生 活贫困的孩子知道他们被剥夺了些什么。幷不是有很多孩子都能像哈琳卡那样应付这种情况。 问:你认为那些受到呵护的孩子?读《当幸福到来时》时,他们的感受是否会跟类似于哈琳卡的孩子不同? 答:我相信任何人?读任何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既不是光为这 一些人,也不是光为另外一些人写作。此外,我深信,年轻的读者,包 括孩子在内,具有接受感染的能力。即使一部作品中所写的生活环境与 他们的实际生活情况风马牛不相及,他们也能分别出,书中所写的经历 是否自己所熟悉的。而且,即使是景况优裕的孩子们也会有不好的回忆 、孤独、和被剥夺了什么的感觉的。即使一个人什么都有了,也总会有 某种不足。例如每个孩子总有一天学到:自己不可能是世界的中心;在 这一刻,他会感到痛苦。完好的儿童世界除了在某种儿童图书里面 — 一种我幷不特别喜欢的图书 — 事实上幷不存在。在五十年代根 本就没有像《当幸福到来时》这种书。其实我现在是写了一本我当时很想读的书。 刊载于:《工作坊纪事 — 米雅姆·普莱斯勒》。 贝勒茨及?勒贝格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九月号,第 35-41 页。 ( In: Werkstattbuch "Mirjam Pressler". - Beltz und Gelberg, 9/1994. S. 35-41. )
内容提要
哈玲卡是一个生活在孤儿院的十二三岁的女孩,她性格孤僻,内心封闭,没有朋友。一次偶然的打抱不平,使她获得了尊重与友谊。因为募损款最多,她获得了去城堡公园远足的机会,而对精美的石刻雕像,哈玲卡认识到,美虽然不像面包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却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正因为如此,她变得更加地珍惜生活、珍惜友情、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哈玲卡有一本自己编写的警句集,里面记录了许多意味深长的生活俚语,它们确实发人深省,朴实中蕴涵着生活的真谛。
目录
章 吃不到时,不要露牙第二章 宁在天堂五分钟,不在地狱一辈子第三章 人穷不怕贼惦记第四章 梦想着宫殿,丢掉了茅舍第五章 要想宰肥鹅,就得先喂食第六章 幸福来临时,得给它端把椅子第七章 思想是黑色,心里就不会明亮第八章 弯腰捡起银币,就可往兜里揣第九章 即使是在伊甸园,独自一人也是不幸第十章 先找到面包,就能找到刀子第十一章 给奶牛剪毛,给公羊挤奶第十二章 宁要穷人做朋友,也不要富人做敌人第十三章 挨打的狗不会舔拿棍子的手第十四章 鸡在梦想什么?小米,永远是小米第十五章 一人抓着奶牛角,另一人可以挤奶第十六章 上帝长期在等待,以百分比方式付款第十七章 糖那么甜,还要蜂蜜干什么?
作者介绍
米亚姆·普莱斯勒,1940年出生于德国中部的达姆市,曾在法兰克福研读绘画艺术,现在居住于慕尼黑近效,一直担任自由作家和翻译。她的作品荣获许多大奖,包括德国的奖项——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和德国图书奖。她的翻译成就也得到了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的肯定。她的集结作品荣获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