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 木刻 科举文章 金坛 王步青 评 同邑 后学 于光华 编次 《塾课文钞》 存二集、四集、六集、七集 各一册 共四厚册! 科举考试资料!! 归有光、黄淳耀、顾宪成、金声、顾宪成、唐顺之、顾锡畴、褚在文、李光地、曹一士、任启运等
  • 清代 木刻 科举文章 金坛 王步青 评 同邑 后学 于光华 编次 《塾课文钞》 存二集、四集、六集、七集 各一册 共四厚册! 科举考试资料!! 归有光、黄淳耀、顾宪成、金声、顾宪成、唐顺之、顾锡畴、褚在文、李光地、曹一士、任启运等
  • 清代 木刻 科举文章 金坛 王步青 评 同邑 后学 于光华 编次 《塾课文钞》 存二集、四集、六集、七集 各一册 共四厚册! 科举考试资料!! 归有光、黄淳耀、顾宪成、金声、顾宪成、唐顺之、顾锡畴、褚在文、李光地、曹一士、任启运等
  • 清代 木刻 科举文章 金坛 王步青 评 同邑 后学 于光华 编次 《塾课文钞》 存二集、四集、六集、七集 各一册 共四厚册! 科举考试资料!! 归有光、黄淳耀、顾宪成、金声、顾宪成、唐顺之、顾锡畴、褚在文、李光地、曹一士、任启运等
  • 清代 木刻 科举文章 金坛 王步青 评 同邑 后学 于光华 编次 《塾课文钞》 存二集、四集、六集、七集 各一册 共四厚册! 科举考试资料!! 归有光、黄淳耀、顾宪成、金声、顾宪成、唐顺之、顾锡畴、褚在文、李光地、曹一士、任启运等
  • 清代 木刻 科举文章 金坛 王步青 评 同邑 后学 于光华 编次 《塾课文钞》 存二集、四集、六集、七集 各一册 共四厚册! 科举考试资料!! 归有光、黄淳耀、顾宪成、金声、顾宪成、唐顺之、顾锡畴、褚在文、李光地、曹一士、任启运等
  • 清代 木刻 科举文章 金坛 王步青 评 同邑 后学 于光华 编次 《塾课文钞》 存二集、四集、六集、七集 各一册 共四厚册! 科举考试资料!! 归有光、黄淳耀、顾宪成、金声、顾宪成、唐顺之、顾锡畴、褚在文、李光地、曹一士、任启运等
  • 清代 木刻 科举文章 金坛 王步青 评 同邑 后学 于光华 编次 《塾课文钞》 存二集、四集、六集、七集 各一册 共四厚册! 科举考试资料!! 归有光、黄淳耀、顾宪成、金声、顾宪成、唐顺之、顾锡畴、褚在文、李光地、曹一士、任启运等
  • 清代 木刻 科举文章 金坛 王步青 评 同邑 后学 于光华 编次 《塾课文钞》 存二集、四集、六集、七集 各一册 共四厚册! 科举考试资料!! 归有光、黄淳耀、顾宪成、金声、顾宪成、唐顺之、顾锡畴、褚在文、李光地、曹一士、任启运等
  • 清代 木刻 科举文章 金坛 王步青 评 同邑 后学 于光华 编次 《塾课文钞》 存二集、四集、六集、七集 各一册 共四厚册! 科举考试资料!! 归有光、黄淳耀、顾宪成、金声、顾宪成、唐顺之、顾锡畴、褚在文、李光地、曹一士、任启运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代 木刻 科举文章 金坛 王步青 评 同邑 后学 于光华 编次 《塾课文钞》 存二集、四集、六集、七集 各一册 共四厚册! 科举考试资料!! 归有光、黄淳耀、顾宪成、金声、顾宪成、唐顺之、顾锡畴、褚在文、李光地、曹一士、任启运等

1200 六五品

仅1件

山西临汾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4.2 × 12.5 × 5.5 cm

册数4册

货号f306

上书时间2018-06-23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1985年印刷      人民卫生出版社     胡亚美    主编      医学工具书  《实用儿科学》 硬精装      超厚两册全!!!
1985年印刷 人民卫生出版社 胡亚美 主编 医学工具书 《实用儿科学》 硬精装 超厚两册全!!! ¥100.00
老的      火花   1沓子   1000张左右      雪花图案!!!
老的 火花 1沓子 1000张左右 雪花图案!!! ¥20.00
民国二十五年   院长于右任   副院长许崇智(蒋介石是拜把兄弟)     《监察院职员录》    一厚册全! 监察委员:刘三  周利生 刘成禺 萧萱  于洪起  李梦庚  姚雨平 王平政 吴建常 王陆一 覃寿堃 钱智修  周伯敏  李崇实 谷凤翔  曾洪父 王镜秋  彭演苍  蒋靖涛 金铁芝等, 关芷州 袁道平 沈景炘 李生芳 刘延涛 马文彦 陈昌祺 金仁昌 丁国华 米志中 张九美,等
民国二十五年 院长于右任 副院长许崇智(蒋介石是拜把兄弟) 《监察院职员录》 一厚册全! 监察委员:刘三 周利生 刘成禺 萧萱 于洪起 李梦庚 姚雨平 王平政 吴建常 王陆一 覃寿堃 钱智修 周伯敏 李崇实 谷凤翔 曾洪父 王镜秋 彭演苍 蒋靖涛 金铁芝等, 关芷州 袁道平 沈景炘 李生芳 刘延涛 马文彦 陈昌祺 金仁昌 丁国华 米志中 张九美,等 ¥8000.00
鸿篇巨制关公全书出版发行  限量200套   世界的关公 忠义侯  中州古籍出版社   配樟木书箱  宣纸 套印     《关公全书》   6函42厚册一套全!十三卷四百余万字。   可以提供图书发票!!!  运城解州关帝庙崇宁殿供奉一套!  由关公传略、史志、氏族、戏曲、诗联、碑刻、传说!!等
鸿篇巨制关公全书出版发行 限量200套 世界的关公 忠义侯 中州古籍出版社 配樟木书箱 宣纸 套印 《关公全书》 6函42厚册一套全!十三卷四百余万字。 可以提供图书发票!!! 运城解州关帝庙崇宁殿供奉一套! 由关公传略、史志、氏族、戏曲、诗联、碑刻、传说!!等 ¥19800.00
民国   武术专题资料     武侠社出版     《柔术入门》    一厚册全!! 带图,精神之修炼法,对打之准备法等!!
民国 武术专题资料 武侠社出版 《柔术入门》 一厚册全!! 带图,精神之修炼法,对打之准备法等!! ¥1000.00
旅游  博物馆专题!!!票劵时代的记忆,当今旅游已见不到的门票!!!解放后至今,全国多地《著名旅游景点门票,纪念劵》等约几万张!!!故宫,雍和宫,恭王府,颐和园,北海公园,香山公园,大观园,大慈恩寺,五台山,平遥古城,晋祠,绵山门票,还有时期电影票(整本),北京旅游贵宾票整本……
旅游 博物馆专题!!!票劵时代的记忆,当今旅游已见不到的门票!!!解放后至今,全国多地《著名旅游景点门票,纪念劵》等约几万张!!!故宫,雍和宫,恭王府,颐和园,北海公园,香山公园,大观园,大慈恩寺,五台山,平遥古城,晋祠,绵山门票,还有时期电影票(整本),北京旅游贵宾票整本…… ¥20000.00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很厚很精致的铜版纸精印     插图本   《从德鲁伊到亨利八世统治时期的英国》      精装超厚 一册全!!!     版画很多     孔网唯一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很厚很精致的铜版纸精印 插图本 《从德鲁伊到亨利八世统治时期的英国》 精装超厚 一册全!!! 版画很多 孔网唯一 ¥22000.00
W珍贵武科举资料     同治四年  大本  木刻      张腾甲(同治十年武殿试金榜授三甲武进士、正五品卫守备)签名读本          《小学集解》          一函两厚册一套全   !!!   带朱批圈点       张伯行(康熙进士)辑     (姑苏正宜堂序)  李兰订校     山左王榕吉(道光进士)序    俞长赞(道光进士、书法家)记
W珍贵武科举资料 同治四年 大本 木刻 张腾甲(同治十年武殿试金榜授三甲武进士、正五品卫守备)签名读本 《小学集解》 一函两厚册一套全  !!!  带朱批圈点    张伯行(康熙进士)辑 (姑苏正宜堂序) 李兰订校 山左王榕吉(道光进士)序 俞长赞(道光进士、书法家)记 ¥9000.00
W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山西汾城县学字冀张书声存,杭州宗庙 正大光明 天庾正供 安请传万古 义气重千秋 潘子号 漕运专题资料 江淮泗帮 嘉自帮 兴武四帮 嘉海卫帮 《执照》一大张全!!!   十大帮规 十大不准 十大禁止 十大要件
W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山西汾城县学字冀张书声存,杭州宗庙 正大光明 天庾正供 安请传万古 义气重千秋 潘子号 漕运专题资料 江淮泗帮 嘉自帮 兴武四帮 嘉海卫帮 《执照》一大张全!!! 十大帮规 十大不准 十大禁止 十大要件 ¥57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六五品
无封皮,品相如图
商品描述
1、王步青,清初著名儒学大家,金坛白塔后村人,字汉阶,一字罕阶,号己山。他操持选正,黜浮崇雅,位居京师仍屏迹一室,学子视为楷模。
1672年--1687(1-16岁),度过了十年寒窗,完成基础学业。
1688--1713年(17-42岁),从事帖括,教授诸生二十六年。
1714--1722年(43-51岁),1714(康熙五十三年)乡试中举人,登贤书又九年。
1723--1727年(52-56)岁,雍正元年(1723年)殿试赐进士,入京史馆工作五年,官至翰林院检讨。
1728--1745年(57-74岁),因婴疾告归故里,重操旧业,后又设馆扬州,执掌"维阳书院"。1745年7月(乾隆10年)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检讨加一级。
1746年--1751年(75-80岁),位居京师,卒于北京。

2、金声(1589-1645),一名子骏,字正希,号赤壁,徽州休宁瓯山人(今休宁县万安镇徽光乡瓯山)。明末抗清义军首领。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善画马,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作浴马扇。卒年四十八。《名人书画扇集》、《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少时随商人父亲客居湖北读书。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宫廷召对时,以《廷试策》得到崇祯皇帝激赏,升任御史、监军。清军初犯北京时,金声上书建议破格用人御敌,未被采纳,于是托病辞职返乡,广集乡勇,在城西凤山一带习射演射,并讲学于还古书院。徐光启荐他修历书,他坚持不就。弘光朝建立,任命他为左佥都御史,亦不受。
清军攻陷南京,金声同门生江天一(徽州歙县人)率众在徽州起兵抗清,应者甚众。是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封他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金声以"杀虏者昌,降虏者亡"为口号,总督诸路义军,连克旌德、宁国、宣城和泾县等地,一时声威大震。隆武元年(1945年)八月,清军分三路围攻徽州,他与江天一等,依凭丛山关险隘,固守绩溪,清兵久攻不克。汉奸黄澍伪装束发,服明衣冠,诈称率兵来援。金声不及细查,放他入关。清军乘机里应外合,侵占绩溪,金声兵败被俘。金声将捕之际,江天一亦从之,金声说:"尔有祖母,可无死!"江天一回答:"天一同公起兵,可不同公殉义乎!"同年十月,金声被押往南京,沿途百姓相送。途经芜湖,徽州同乡迎送于路旁,有人说:"先生回来时我们一定再来路旁恭候。"金声笑着回答:"再回来我就一文不值了。"到南京后,洪承畴以同年进士身份劝他归降,遭其痛斥,金声双目圆睁,大声怒斥道:"岂有受恩如尔而降者!"江天一朗诵崇祯帝祭文以辱之。说要学习洪亨九先生,洪承畴说我就是,金声说:"呸!谁不知道洪先生已经殉国了!先帝(崇祯)恸哭辍朝,赐祭九坛,封妻荫子,你竟敢假冒洪经略?" 洪承畴被气得无言以对。清豫王多铎看重金声,洪承畴杀金声有顾虑,就暗示金声出家为僧。金声说:"何以为忠臣!"洪承畴谓其"火性未除",遂杀金声。十二月五日,金声在南京雨花台慷慨就义。江天一从死,临刑前大呼:"流芳百世,遗臭万年,此一息也!"金声弟金经、总兵范云龙一同就义。临刑前,他遥拜明孝陵后端坐饮刃,时年48岁。
金声11 岁时随父到湖北嘉鱼县投师受教。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宫廷召对时,他的《廷试策》,深受崇祯帝赏识,升为御史、监军。清军初犯北京,他上书建议破格用人御敌,因无果,遂托病辞职回归故里。他曾讲学于还古书院,并组织乡勇,在县城西门外凤山之上,习射演武。徐光启荐他修历书,他坚持不就。福王朱由崧擢他为左佥都御史,亦不受。不久清兵入关,占华北,复陷南京,他带领学生和乡亲起义抗清,应者甚众。是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封他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他以"杀虏者昌,降虏者亡"为行动口号,总督诸道军,相继连克宁国、旌德、泾县、宣城等县,威震江南。
顺治二年(1645年)八月,清军分三路围攻徽州,他与江天一等,依凭丛山关险隘,固守绩溪,清兵久攻不克。后被降清的明御史黄澍(休宁人)所诈而被俘,徽州遂失守。

 3 顾锡畴,字九畴,号瑞屏,今江苏省昆山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天启朝典试福建,策有讥刺魏忠贤,党指为东林,削籍。崇祯朝。复故官。与杨嗣昌忤,告归。福王立,进尚书,又与马士英不合,致仕。南都失守,乡邑亦破,闲关赴闽。唐王命以官,力辞。居温州江心寺。总兵贺君尧,挞辱诸生,锡畴将论劾,君尧夜使人杀之,投尸于江。温人觅之,三日乃得,棺殓。

4、陈际泰(1567-1641)字大士,江西临川鹏田陈坊村人。明末古文家。“临川四大才子”之一。其父仪生,号西园,流寓于福建汀州武平,教书为业,陈际泰生于该地。他幼年家贫如洗,无法与其他幼童一样进学读书,只好借邻居小孩的书,偷偷躲在一边自学。8岁时,得到表兄一本破烂《书经》,刻苦自学,揣摩其意,慢慢通晓其义。10岁时,在外公家药笼中找到一本《诗经》,便日夜攻读。父亲要他下田劳动,他将书带在身边,一有空就诵背不止。14岁时,代父教蒙馆,先后向济川、钟美政、郝庶野等人学习写文章。20岁时,认识了邱一敬,两人诗书相传,互相切磋。陈际泰家境贫寒,常受当地恶少欺凌,不久便返故乡临川。回乡后,结识了章世纯、罗万藻、艾南英,四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结“豫章社”。一起倡导时文,致力写作,以时文著称,被誉为“临川四大才子”、“江西四家”。
陈际泰才思敏捷,写作速度极快,有时一天能写二三十篇,一生之中作文多达万篇。史书称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在八股文方面造诣较高。他将经史古籍融会贯通,自辟门径,借题发挥,驰聘才思,抒发己见,被人称为八股文大家。
崇祯三年(1630),陈际泰才得中举人;崇祯七年中进士,时年68岁。十年,被授行人(掌册封、传旨的官),赴贵州监考。十三年,奉旨护送已故相国蔡国用灵柩回乡,次年于济宁途中染病去世,年七十五岁。
其著述多阐发经籍,有《易经说意》(又名《读易正义》)7卷、《周易翼简捷解》16卷、《群经辅易说》1卷、《五经读》5卷、《四书读》10卷,均存目于《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文集有《太乙山房集》15卷、《已吾集》14卷。清人辑《临川文选》、《临川文献》和《江西五家稿》分别选人一卷。散文风格多样,有一定艺术价值。

 5 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又号石照居士,南直隶江阴人。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因其出生时母亲"梦日升天"、父亲"梦日光耀室"而为其取名应升。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四月,授江西南康府推官。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授福建道监察御史。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遭阉党弹劾为"东林护法"而削藉。天启六年三月,魏忠贤假苏杭织造太监李实《劾周起元疏》列应升名而遭逮,当年六月二日被害于京师诏狱,年三十四。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平反昭雪,赠太仆寺卿,荫一子。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谥忠毅。有《落落斋遗集》传世。

6、黄淳耀,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3岁读千字文,5岁读四书五经,14岁县试名列前茅,17岁补博学弟子,人称"黄家千里驹"。由于诗文出众,受到"嘉定四先生"中程嘉燧的欣赏,并推荐给常熟大诗人钱谦益家执教蒙馆。黄淳耀十分痛恨华而不实的八股文,与门人陆元辅组织"直言社",倡导经世之用、言之有物的文章,名重一时。崇祯十六年(1642年)中进士,因生性耿直,不满朝廷黑暗,不愿做官,宁愿返乡教书,淡泊一生。
1644年,清兵入关,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强令汉人剃发蓄辫:"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激起强烈反抗。1645年闰六月,嘉定各地自发组织乡兵抗清,共推乡贤侯峒曾、黄淳耀为领袖。侯、黄领导义军守城廾日,杀清江南提督李成栋之弟李成林,至七月四日,终因寡不敌众,城陷。侯峒曾不降,投叶城自尽。黄淳耀上吊自裁于西林庵,留下绝命书:"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西城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异日夷氛复靖,中华士庶,在见天日,论其世者,当知予心!""死年41岁,其弟黄渊耀随兄而去,仅22岁,门人私谥贞文。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无等法师含泪用笔在一旁写下"留碧"两字。黄淳耀死后,其弟子陆元辅将其遗像悬挂於书房,朝夕瞻拜,终生不辍。
黄淳耀精研经籍,造诣深粹,诗文旧然成家,间有感讽时政之作,著有《山左笔谈》、《陶庵集》。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评其诗"浑然天成,绝无懦响"。黄淳耀崇拜陶渊明,故有陶庵号,文章质朴淡雅,如《李龙眠画罗汉记》、《顽山赋》等脍炙人口的佳作,至今仍被人推崇,有的还入选学生课本。钱大昕曾赞言:"公之文章,青天白日;公之心地,寒冰颢月。"
淳耀善书,法颜真卿,亦工绘事。

7、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福建安溪,自幼聪颖。十三岁时全家遭遇山贼,后奋力脱险,归家后志于勤学。康熙三年(1664年),李光地乡试中举。康熙九年(1670年),他于庚戌科会试中成绩出众,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他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康熙十二年(1673年),李光地充任会试同考官。同年五月,他请假南下福建省亲。
平定三藩
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举兵造反,郑锦占据福建泉州。李光地与家人藏匿山谷间,郑锦和耿精忠派人招安,被李光地坚决拒绝。 康熙十四年(1674年),李光地暗中书写密折,藏在蜡丸中,派人暗中送往京城,最后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给皇帝。康熙皇帝看到密折后深为感动,嘉许李光地的忠诚,并下命兵部录其为领兵大臣。当时尚之信也叛乱,率军占领赣州、南安,但未能进入福建。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自衢州攻克仙霞关,收复建宁、延平,耿精忠被迫请降。康亲王的军队进驻福州,命令都统拉哈达和赉塔讨伐郑锦,并打听李光地的所在。
康熙十六年(1677年),朝廷收复泉州。李光地在漳州拜谒拉哈达。拉哈达向康亲王上疏称:"李光地矢志为国,即使颠沛流离也不曾改变志向,应当予以褒奖。"康亲王下令优待,并提拔为侍读学士。李光地行到福州,恰遇父丧归家。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同安蔡寅部起义军打着复明旗号,以万余人围攻安溪。李光地招募百余乡间勇士固守,断绝敌方粮道得以解围。不久后,郑锦派遣将领刘国轩攻陷海澄、漳平、同安、惠安等县,进逼泉州,断万安、江东二桥,断绝了清军的南北援助。李光地派遣使者赶赴拉哈达军告急,正遇大江涨水道路阻塞。于是李光地带兵从漳平、安溪小道进入,与叔父李日煌以及弟弟李光垤、李光垠合作进攻。大军进驻泉州,击破刘国轩部。拉哈达上报其功,李光地再次得到优叙,升迁翰林学士,不久后因功官至永州总兵。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七月,守制已满的李光地返回京城,康熙谕示其不必候缺,即任内阁学士。李光地建言推举施琅担任平台将领,皇帝采纳了推荐,得以顺利收复台湾。 陈梦雷是福建侯官人,与李光地同年考中进士,又一同担任编修官。正当陈梦雷在家闲居时,耿精忠举兵作乱。李光地派叔父李日煜暗中前往陈梦雷处打探消息,得知其真实意图后,约请他一同拟定奏疏密陈破敌之计。李光地独自将奏疏上呈,并之后大受皇上宠幸。等到耿精忠兵败之后,陈梦雷因为投附逆贼而被逮捕押往京师,关入大牢论斩。李光地就上疏述说与陈梦雷两次秘密约见的情况,陈梦雷这才得以免去死罪,被发配奉天戍守。
宦海沉浮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李光地请假送母亲返回原籍。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光地返回京城,被授予翰林院掌院学士,在御前讲席上值讲,并兼任日讲官和起居注官,还负责指导庶吉士。过了一年,因为母亲患病,李光地上疏请求回家探望。
康熙二十七年(1687年),李光地返回京城。当时正值孝庄文皇后丧期,礼部官员对他提出弹劾,指责他途中迟延,身为三品卿员而未能及时来京叩谒孝庄文皇后梓宫,请交吏部议处。吏部议降五级调用,被康熙降旨宽免。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五月,他奏进的文章令康熙皇帝十分不满意,指斥他假冒道学,不能表率翰林,将他降为通政使司通政使。当年十二月,李光地重新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
康熙三十年(1691年)二月,李光地又担任会试副考官,并与侍郎博霁、徐廷玺以及原任河督靳辅视察黄河工程情况。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正月,李光地奉旨提督顺天学政。当年四月,李光地的母亲离世,按照礼制李光地需解职回乡丧居以尽孝道,称为丁忧守制。康熙皇帝颁下谕旨,称:"提督顺天学政关系紧要,李光地特行简用,可在任守制。"李光地接到谕旨后表示:"臣蒙荷圣恩,怎敢不以残喘自效?"不过,他还是提请康熙给予九个月假,让自己往返治丧。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李光地服丧期满,康熙命其官复原职。次年,李光地得授工部左侍郎,仍兼任顺天督学。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二月,他又因"居官优善"、"清廉"而迁任直隶巡抚。在任期间,李光地很好治理了当地水患,得到康熙的褒奖,不久被拔擢为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年(1701年),李光地主持的治理永定河的河务工程顺利竣工。他获得了康熙手书"夙志澄清"匾额及御制永定河诗、御服衣冠等赏赐物品。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三月,给事中黄鼎楫、汤右曾等人合疏弹劾李光地抚绥直隶灾民不利,不将灾民逃散情形据实陈奏,请求朝廷严加处分。八月,御史吕覆恒劾奏李光地处理秋审事宜任意断决,给事中王原又颏奏李光地荐人不当。但是,这些非议大多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否决。在吏部任上,李光地对兵制、官俸、蠲免钱粮等方面屡有建言。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吏部接到康熙谕旨:"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优,着升为文渊阁大学士。"这样,年过花甲的李光地正式登上了相位。
晚年生活
康熙四十九年(1711年)后,李光地数次上疏请求休致。而晚年的康熙因立储不当之事心中郁郁,身体多病,对李光地这位老臣很是眷恋。他慰留李光地道:"见到卿的奏折,朕心中惨然。回想当年一班旧臣,今已杳然而去。像卿这样的,不过只有一二人还在朝中,现今朕也老了,实在不忍再多说什么。"
康熙五十二年(1714年),李光地应邀出席千叟宴,得到许多赏赐。康熙五十三年(1715年)六月,李光地再次请求休致,康熙暂准给假两年,让其处理完家中事宜即返京办事。八月,李光地陛辞之时,康熙赐其"谟明弼谐"匾额 。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四月,李光地返京,奉命勘阅大学士王琰等人所纂《春秋传说》及榆讨张昭等人所辑纂字。次年正月,阁臣奏定孝惠章皇后谥号,疏中脱漏"章皇后"三字,部议将李光地降三级调用,康熙下旨宽免。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皇帝派遣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赏赐千两金,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

8、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60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卒于南京,年六十六 。

9、唐顺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嘉靖三十九年(1560),督师抗倭途中不幸染病,于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其为"荆川先生"。
10、曹一士(1678-1736)字谔廷,号济寰,又号沔浦生,上海人。雍正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十三年,考选云南道监察御史。乾隆元年,迁工科给事中,上疏请慎选各省督抚、请宽比附妖言之狱、禁挟仇诬告,论垦荒二弊,盐政、报销诸弊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无封皮,品相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