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智慧·治国之道 : 选人用人三千年
  • 历史的智慧·治国之道 : 选人用人三千年
  • 历史的智慧·治国之道 : 选人用人三千年
  • 历史的智慧·治国之道 : 选人用人三千年
  • 历史的智慧·治国之道 : 选人用人三千年
  • 历史的智慧·治国之道 : 选人用人三千年
  • 历史的智慧·治国之道 : 选人用人三千年
  • 历史的智慧·治国之道 : 选人用人三千年
  • 历史的智慧·治国之道 : 选人用人三千年
  • 历史的智慧·治国之道 : 选人用人三千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的智慧·治国之道 : 选人用人三千年

内页干净

5 九品

仅1件

北京石景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国家人文历史》 编著

出版社大有书局

出版时间2022-04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D3上层内

上书时间2024-10-17

蓝色天空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国家人文历史》 编著
  • 出版社 大有书局
  • 出版时间 2022-04
  • 版次 1
  • ISBN 9787807720720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8页
  • 字数 170千字
【内容简介】


从贵族世官到九品中正,科举前的选才制真的一无是处吗?科举制度延续千年的历史合理在哪里?本书以独特视角梳理了中国古代选才制的演变,为当今人才选拔提供历史的镜鉴。

【作者简介】


人文历史是一本以“、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重量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邮政发行报刊”;荣获“中国好看期刊”、记忆“年度历史品牌”、第三届“百强报刊”等荣誉。“人文历史”公众号由人文历史杂志新媒体中心主编,致力于传播“、趣味、良知”的核心价值,以新闻为切入、以历史为深度,凭借深入独到的专业解读打造定制原创好文,为读者创建了一个触摸历史体温、发现历史的新台,稳居中国月榜500强,连续多年入选“新榜拥有收藏价值公众号”。

精彩内容:

        从贵族世官到九品中正:科举制之前的选官史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规模大的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选拔?谁能当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是政治资源的分配,二是治理的需求。
    我们知道中国从隋唐起盛行科举制,谁科举试好,谁可以当官。对这个制度我们有点以为常,但实际上,科举制是相当奇怪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有点“特殊”,在世界上其他的,极少见到这样选拔的。
    即便在中国,在科举制产生之前也走了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从早的贵族、门客,到军功、(察举、征辟、孝廉),后是九品中正制,自隋唐起,开启了科举制度。科举的出现,可以被视为治理复杂化与规模的超大化对现实政治的倒逼。
    早的时候当然是世袭
    如果我们把历史追溯到周朝,会发现那个时候的社会和后来的宋元明清接近不同,在制度层面上,反倒更像《冰与火之歌》里的七大王国。和七大王国一样,西周也是一个封建制的贵族。这里所说的“封建制”指的是其本义,是“封国土、建诸侯”的制度。它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而不是后来君权至上的扁化社会。孟子对这个社会有过一个理想化的描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天子也好,诸侯也好,虽然是,但他们和卿、大夫相去并不远,只是在等级树上高了一点点而已。明清的皇帝对大臣有生杀予夺之权,可以随意处置,但在周朝那是接近不可思议的事情,像我们要是听说经理可以在例会上把部门经理拉出去砍头一样不可思议。
    在这样的社会里,选拔自然会倾向于世袭制。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逻辑推理。世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们得到一些好处后,会很自然地倾向于把这些好处传给后代。既然大家地位并没有本质区别,天子能世袭,诸侯能世袭,那么卿为什么不能世袭?大夫为什么不能世袭呢?
    因此,在西周主要采取世官制。到了春秋时期世官制虽然开始有所松动,但依旧占据主流位置。我们翻翻《左传》会发现,许多家族都是世世代代为卿,比如晋国的荀、范、栾、韩、赵、中行,鲁国的三桓,郑国的七穆,齐国的高、国,都是如此。这个时候也不太需要经常从外界选拔,让生行了。
    世官制其实是个很稳定的制度,它具有可预测,减少了贵族的摩擦,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会。但它没能较为持续下去,在春秋中后期,它出现了崩塌的征兆。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周王朝不再能维持大一统局面,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静态社会变成动态社会,所有的政治实体都面临巨大压力。诸侯国必须追求军事和行政效率,也必须重新划分权力格局。终的结果是权力越来越集中。而权力越集中,官职也越不像贵族的固有权力,而像是国君的额外赏赐。
    另一方面是来自民间的变化。在西周的时候,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民间接近处于无知无识的状态,国君即便想从民间选拔也无从选起。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知识开始普及,知识分子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一下子,潜在储备得以极大丰富。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本身也渴望做官,学了一肚子当君子的学问,怎肯老实待在家里浇粪种地?孔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学而优则仕”的理论,给不甘心在家种地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条现实出路。而这种来自民间的求职压力也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
    到了战国时期,世官制度整体地崩溃了。
    p2-4
【目录】


001 科举前的选官史

002 从贵族世官到九品中正:科举制之前的选官史

013 举孝廉下的衍生品:“二十四孝”故事为何多发生在东汉?

020 作为科举制的前任,九品中正制真的一无是处吗?

031 曹魏爱写诗,蜀汉多:东汉书生、宦官、外戚到底在争什么?

040 汉唐岁月里,门阀士族为何能长期垄断知识?

049 南朝时代,寒门子弟凭借什么突破门阀垄断、完成崛起?

061历代科举与选才

062 科举为什么能取代九品中正?

071 唐宋命题组的困惑:科举应该什么?

086 唐朝的人力资源管理逻辑

099 外国人要想在唐代当官,需要走什么程序?

108 宋代科举政策:士人鼎盛与冗官并存

119 大宋伯乐,撑起北宋半边天:欧阳修到底举荐了多少人才?

126 明朝进士是怎样炼成的:每一个变量都足够改变一生

135 衣食住行,升级通关:一个明代甘肃生的进士之路

149 清朝高作文题出炉: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啥意思?

155 八股文:终结经义与文学之争

169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170 艰难的衡:录取名额的划分之道

183 古代科举试,为何南北方生的差距很大?

191 中国古代科举系统如何防止冒名顶替?

197 夹带易搜,买通官难查:与反大盘点

211 古代科举试为什么没有年龄?

222 “抽盲盒”式当官:古代去哪儿上任,只能随缘吗?

230 “座主”和“同年”:金榜题名附带的政治资源

245   状元又如何?科举顶点之后的人生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