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
  • 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
  • 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

35 八五品

库存5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筱颖 编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Y-4

上书时间2021-12-19

回味书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正版库存书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许筱颖 编
  •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6752428
  • 定价 1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1页
  • 字数 8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
【内容简介】
《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以全国规划教材为蓝本,以章或节为单位,每章或节下设【考点重点点拨】、【正文图表解】、【思考题】三部分内容。【考点重点点拨】将出现频率较高的重点、考点内容列出。正文以图表解的形式来阐释教材考点和重点。为了照顾到本科结业考试和研究生考试、自考等学生需求,在每章均设有【思考题】,指出一些论述题常考的题眼。同时将部分需要总结、概括的题目给出参考答案。《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适用于中医药院校在校生、自考生、函授生、继续教育、住院医师、各级晋职、执业医师和药师资格考试、考研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基本概念
二、主要内容
三、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内容
三、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内容
三、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一、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二、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三、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四、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五、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第二节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的关系
一、心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二、肺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三、脾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四、肝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五、肾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第三节六腑的生理功能
一、胆的生理功能
二、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特性
三、小肠的生理功能
四、大肠的生理功能
五、膀胱的生理功能
六、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第四节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五节五脏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精
一、人体之精的概念
二、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第二节气
一、人体之气的概念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三、人体之气的功能
四、气的运动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第三节血
一、基本概念
二、生成
三、功能
四、运行
第四节津液
一、基本概念
二、生成、输布和排泄
三、功能
第五节神
一、基本概念
二、生成
三、功能
第六节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经络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十二经脉
一、名称
二、循行和分布规律
三、循行部位
第三节奇经八脉
一、概念
二、循行特点
三、生理功能
四、循行部位和功能特点
第四节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一、经别
二、别络
三、经筋
四、皮部
第五节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沟通联系作用
二、运输气血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四、调节平衡作用
第六节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阐释病理变化
二、指导临床诊断
三、指导疾病治疗

第五章体质
第一节体质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
二、形成
第二节体质的分类
第三节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二、阐释发病原理
三、解释病理变化
四、指导辨证
五、指导治疗
六、指导养生

第六章病因
第一节六淫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第二节疠气
一、基本概念
二、致病特点
第三节内伤七情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二、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
第四节饮食失宜
第五节劳逸失度
第六节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七章病机
第一节发病原理
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三、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第二节发病类型
一、感邪即发
二、徐发
三、伏而后发
四、继发
五、合病与并病
六、复发
第三节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的失常
四、津液代谢失常
第四节内生“五邪”病机
一、风气内动
二、寒从中生
三、湿浊内生
四、津伤化燥
五、火热内生

第八章防治原则
第一节预防
第二节治则
一、正治与反治
二、治标与治本
三、扶正祛邪
四、调整阴阳
五、调整气血
六、三因制宜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库存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