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索瘤:技术技巧及治疗策略(末拆封)
  • 脊索瘤:技术技巧及治疗策略(末拆封)
  • 脊索瘤:技术技巧及治疗策略(末拆封)
  • 脊索瘤:技术技巧及治疗策略(末拆封)
  • 脊索瘤:技术技巧及治疗策略(末拆封)
  • 脊索瘤:技术技巧及治疗策略(末拆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脊索瘤:技术技巧及治疗策略(末拆封)

65 3.9折 16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萨马·艾尔-梅夫蒂(美) 著;[土]M.奈克美汀·帕米尔、刘庆、潘亚文 译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库9一4

上书时间2023-11-11

县周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如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奥萨马·艾尔-梅夫蒂(美) 著;[土]M.奈克美汀·帕米尔、刘庆、潘亚文 译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4685728
  • 定价 16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铜版纸
  • 页数 320页
【内容简介】

本书引进自世界知名的 Thieme 出版社,是一部有关脊索瘤诊断与治疗技术的经典译著。脊索瘤是一种发生于颅底中线部位及脊柱的侵袭性肿瘤,因其位置深在,且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使其成为颅底外科领域处理Z为棘手的肿瘤之一。脊索瘤对常规剂量放疗方案并不敏感,这给临床医师带来了额外挑战。 
本书首先回顾了学者们对脊索瘤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艰难探索,然后详细介绍了脊索瘤的流行病学、分子发病机制及细胞遗传学特点,并阐述了脊索瘤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预后,Z后深入探讨了脊索瘤治疗策略的制订、手术入路的选择、内镜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术后放疗方案的优化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翔实,编排科学合理,适合神经外科医师及相关专业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刘庆,留美博士后,主任医师,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颅底神经外科主任、湖南省颅底外科与神经肿瘤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颅底外科专委会专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常委、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和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潘亚文,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神经外科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学会常委、中国卒中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委员、甘肃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会长、甘肃省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7种国内神经外科学术期刊编委。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 定义、历史、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发病机制 

第 1 章 绪论 

一、概述 

二、脊索瘤的起源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四、外科治疗:历史视角 

五、结果改善:现代影像学、显微外科技术和内镜的作用 

六、未来方向 

七、结论 

第 2 章 脊索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一、概述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 3 章 脊索的进化起源 

一、脊索动物的进化 

二、系统发育关系 

三、进化设想 

四、脊索 

五、Brachyury: 脊索形成的关键转录因子 

六、Brachyury 的调控网络 

第 4 章 脊索瘤的分子生物学 

一、概述 

二、脊索瘤生物学的早期研究 

三、脊索起源假说 

四、家族性脊索瘤的遗传学发现 

五、T 基因(Brachyury)在脊索瘤发生中的作用 

六、脊索瘤的基因组研究 

七、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八、结论 

第 5 章 脊索瘤的细胞遗传学 

一、概述 

二、1 号染色体 

三、3 号染色体 

四、6 号染色体 

五、7 号染色体 

六、9 号染色体 

七、10 号染色体 

八、11 号染色体 

九、17 号染色体 

十、22 号染色体 

十一、临床考虑因素 

十二、结论 

第 6 章 局部侵袭和转移 

一、概述 

二、局部侵袭和进展 

三、转移 

四、手术播散 

五、结论 

第 7 章 脊索瘤病理学 

一、概述 

二、脊索瘤流行病学 

三、历史 

四、起源 

五、大体观 

六、显微镜下表现 

七、电子显微镜下表现 

八、细胞学表现 

九、免疫组化所见 

十、鉴别诊断 

十一、未来展望 

第 8 章 脊索瘤实验模型 

一、构建脊索瘤实验模型的必要性 

二、分子生物学时代之前的开创性工作 

三、分子生物学时代的研究 

四、结论 

第二篇 脊索瘤的诊断 

第 9 章 颅底脊索瘤的放射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一、概述 

二、颅底脊索瘤的放射学特点 

三、影像学表现 

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后影像随访 

第 10 章 脊柱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一、概述 

二、典型解剖定位 

三、CT 特征 

四、MRI 特征 

五、其他影像学表现 

六、脊柱脊索瘤的鉴别诊断 

七、结论 

第 11 章 脊索瘤的分子影像学 

一、概述 

二、放射性药物 

三、γ 成像 

四、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五、结论 

第三篇 脊索瘤的外科治疗 

第 12 章 脊索瘤的外科决策 

一、概述 

二、目前的共识 

三、待解决的问题 

四、结论 

第 13 章 颅底脊索瘤Z佳手术入路的选择 

一、概述 

二、肿瘤位置 

三、手术设备 

四、颅底入路 

五、结论 

第 14 章 斜坡的前方入路 

一、概述 

二、解剖背景 

三、手术计划 

四、手术技巧 

第 15 章 颅底脊索瘤的内镜治疗 

一、概述 

二、内镜解剖 

三、手术治疗 

四、内镜经鼻入路 

五、结果、复发和生存 

六、结论 

第 16 章 斜坡脊索瘤额底入路 

一、概述 

二、历史 

三、定义 

四、术前准备 

五、手术技术 

六、并发症 

七、适应证及局限性 

八、结论 

第 17 章 颅眶颧入路在脊索瘤中的应用 

一、概述 

二、颅眶颧入路的手术技巧 

第 18 章 颅中窝硬膜外入路 

一、概述 

二、颅中窝硬膜外入路的适应证 

三、手术技术 

四、术后管理 

第 19 章 经岩骨扩大颅中窝入路 

一、概述 

二、颅中窝入路的优势 

三、解剖 

四、手术技巧 

五、图解病例 

第 20 章 经髁达斜坡入路 

一、概述 

二、适应证及局限性 

三、术前评估 

四、手术技巧 

五、并发症 

第 21 章 脊索瘤切除术后的颅颈重建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手术入路 

四、颅颈交界区生物力学 

五、颅颈交界区重建 

六、典型病例 

七、结论 

第 22 章 脊柱脊索瘤的手术治疗 

一、概述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三、术前评估 

四、手术治疗 

五、预后 

六、结论 

第 23 章 脊索瘤手术术中辅助技术 

一、概述 

二、脊索瘤切除范围的影响及肿瘤生物学 

三、脊索瘤切除术中的技术挑战 

四、神经导航 

五、术中 MRI 

六、神经内镜 

七、术中神经监测 

八、结论 

第四篇 脊索瘤的专题讨论 

第 24 章 关于脊索瘤的个人观点 

一、概述 

二、只有真正的脊索瘤才是脊索瘤 

三、脊索瘤并非是一种良性疾病 

四、脊索瘤的肿瘤进展 

五、一旦复发,它将会永远存在 

六、成功治疗的先决条件 

七、儿童脊索瘤 

第 25 章 脊索瘤的放射治疗 

一、概述 

二、常规外部光束放射治疗 

三、结论 

第 26 章 带电粒子束在斜坡脊索瘤中的应用 

一、概述 

二、带电粒子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效应 

三、带电粒子在临床实践中使用 

四、带电粒子在脊索瘤治疗中的Z新结果 

五、现况与展望 

第 27 章 脊索瘤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一、概述 

二、技术与方法 

三、主要研究结果 

四、选择和时机 

五、结论 

第 28 章 颅底脊索瘤复发及处理 

一、概述 

二、复发的模式 

三、复发的预测因素 

四、颅底脊索瘤复发的处理 

五、结论 

第 29 章 脊索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一、概述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 

三、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第 30 章 儿童脊索瘤和软骨肉瘤 

一、概述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影像学表现 

五、治疗 

六、危重儿童医院脊索瘤分布统计 

七、结论 

第 31 章 颅底脊索瘤的治疗展望 

一、概述 

二、基础与转化研究 

三、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 

四、脊索瘤手术 

五、结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