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
  •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
  •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
  •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
  •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
  •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
  •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

40 8.3折 48 八品

仅1件

重庆沙坪坝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华民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O10-4

上书时间2024-05-14

淘书院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华民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8723976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0页
  • 字数 4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内容为:社会福利知识体系有丰富的理论渊源,它基于经济学、哲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但它在源远流长的理论河流中更注重现在。社会福利理论发展与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服务和社会工作的发展密不可分,因为它们都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福利而存在。正因为社会福利注重现在和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理论研究并不是纯粹的书斋里的空想,而是社会福利制度安排、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服务的意识形态、理念和发展建议。有如此复杂的知识体系构成、学缘关系和对应用性的高度重视,在这个学界几乎看不到某个学者以理论家自诩。在中国,由于社会福利理论研究耗费时间、缺少资料、没有足够的对话空间、没有独立学术刊物而发表论文困难,此类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如此,《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仍然顶着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之名出版,乃因为千古以来提升人类福利的理想到今天对我们更为重要,我们不仅仅要研究具体的制度安排、政策和服务,人类更渴望知道我们行动背后的理念的理念是什么。
【作者简介】
  彭华民,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班毕业,经济学学士,社会学硕士,后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社会福利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社会政策联合中心副主任。
积极服务社会并担任多项职务: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筹)召集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研究工作委员会召集人(2006—2008),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培训专家,民政部社会福:InternationalJouralofSocialWelfare评审,ResearchFellowofLincolnInstituteofLandPolicy等。
研究成果丰富:在《社会学研究》等国内、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专著有《社会福利与需要满足》(2008)、《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2007)、《消费社会学》(1996)等。主持联合国儿基会、欧盟、英国科学院、国家社科重点等国际、国内项目多项。
【目录】
第一章福利三角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第一节福利三角理论: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分析范式
一、福利多元组合
二、福利三角范式
三、福利三角范式与社会政策发展
四、基于福利三角框架的社会排斥研究
五、福利三角理论的社会政策意义
第二节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
一、国家在福利提供中角色的历史演进
二、福利国家危机的特点以及批判
三、多元福利部门划分与多元福利提供
四、对福利多元主义的批评及其发展趋势
五、福利多元主义对中国福利制度改革的意义

第二章社会福利视角下的需要理论
第一节社会需要理论
一、需要的社会属性与满足需要的分配原则
二、社会需要界定与满足社会需要的福利制度
三、社会需要路径下的中国社会政策发展框架
第二节人类需要理论
一、人类需要与相对主义
二、人类需要的界定与需要满足的条件
三、人类需要的测量
四、人类需要满足的社会政策
五、多伊与高夫对需要理论的贡献及批评

第三章社会权利与社会责任理论
第一节后公民身份与社会权利理论的演进
一、公民身份与社会权利观点的提出-
二、马歇尔的公民身份及社会权利的理论
三、后社会权利理论——多元意识形态的新诠释
四、后社会权利理论——从公民权利到公民责任
五、后公民身份与社会权利理论对华人社会的启示
第二社会福利发展路径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理论演变
二、福利国家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的关系
三、企业社会责任和国家社会福利提供的关系
四、跨国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政策关系
五、社会福利路径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对中国的意义

第四章新马克思主义的福利国家理论
第一节新马克思主义论福利国家内在矛盾与重组
一、社会福利领域中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新马克思主义福利国家理论的历史背景
三、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内在矛盾与福利国家产生
四、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内在矛盾与福利国家重组
五、新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与对中国社会福利的意义
第二节社会开支的成长与社会开支的“回流”
一、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社会开支的增长
二、社会开支的成长与福利国家集中化趋势
三、社会开支的“回流”与社会工资
四、社会开支理论的贡献与对中国社会福利的意义

第五章福利体制理论
第一节论福利体制:去商品化、分层化与劳动力市场
一、福利国家再界定
二、去商品化和三种福利国家体制
三、福利国家与社会分层化
四、三种福利体制下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五、艾斯平一安德森对福利国家理论的贡献与争议
第二节福利国家危机应对与新福利体制类型
一、对福利国家危机的诊断
二、传统福利体制国家的适应性道路
三、非传统福利国家的福利体制类型
四、福利体制类型与福利国家未来道路
五、适应性道路和新福利体制理论的贡献与商榷

第六章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理论
第一节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
一、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兴起的背景
二、超越左右的构想: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
三、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与中国社会政策的反思
第二节后传统社会与社会福利转型理论
一、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理论兴起的背景
二、在后传统社会的危机中超越左与右
三、建立六个面向的新社会框架
四、福利国家的外部风险与人为风险
五、从消极福利转型到积极福利
六、第三条道路理论的意义:一种新社会福利范式

第七章性别视角的社会福利理论
第一节女性与福利:性别平等的福利理论
一、“女性与福利”议题产生的背景与内容
二、女性与国家、市场和家庭
三、性别平等的社会政策设计
四、女性主义社会福利理论的基本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理论:福利国家研究的新取向
一、研究福利国家的女性主义的缘起
二、论福利国家与女性主义的发展关系
三、三种女性主义流派的社会福利观
四、从女性主义转向社会性别视角
五、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福利理论
六、从非性别化迈向性别化的社会政策

第八章发展性社会福利理论
第一节发展性社会福利理论的发展
一、社会发展的概念
二、发展性福利的基本理论观点
三、对发展性福利理论的评论
第二节发展性福利理论与社会政策的发展
一、发展性福利的三个社会政策原则
二、实现发展性福利的社会政策策略

第九章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入理论
第一节社会排斥概念与理论范式解析
一、社会排斥理论出现的背景
二、社会排斥与社会分化和整合
三、社会排斥与社会参与
四、社会排斥与社会中心和边缘
五、社会排斥理论与社会政策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入:欧盟社会政策的理论路径
一、欧盟的一体化与欧洲国家的社会问题
二、社会排斥的理论分析路径
三、社会排斥理论是欧盟社会政策重建的基石
四、欧盟社会融入政策的推进

第十章资产建设理论
第十一章社会福利与制度主义理论
第十二章风险社会理论
第十三章社会质量与社会和谐理论
第十四章贫穷问题的理论发展
第十五章社会福利研究方法的新发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